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
五八 |
|
2月10日,甘地絕食開始之日,政府即頒佈一項長達數千字的公報,稱甘地堅持在獄中絕食3周,這不是政府的過失。 此時甘地已是74歲高齡,又經過了長時間的監禁,長達3周的絕食對他是嚴峻考驗。絕食進入第4天,他便不能起床,心臟益見衰弱,8天之內,體重減輕了14磅,性命已有不保之虞,12天以後,甘地已進入了彌留階段,只有一息尚存。印度乃至全世界以極其焦慮的心情關注著這位垂危老人的微弱心跳。眼看這位終身為印度民族事業奮鬥的老人的生命即將逝去,全印度人民及各派領袖與中美等國報界紛紛呼籲英國政府無條件釋放甘地,然而英國政府卻無動於衷,甚至以令人不可思議的心態暗中為他準備後事。但是這位耄耋老人似乎有著神奇的力量,他居然再一次躲過了死神之手,從第13天開始,他的神志又漸漸清醒,3月3日上午9時,他頑強地挺過了21天絕食。 對於一個無視生命和道義的政府,甘地已不再呼籲、呐喊、抗議,他準備以監獄作為自己永久的歸宿。他恢復了慣有的平靜心態,並以書為友,打發著漫無天日的獄中生活。宗教書籍仍是他的必讀之物,從那裡面,他似乎找到塵世之外的無限慰藉;莎士比亞、白朗甯、蕭伯納的選集他也愛不釋手;在獄中,他還接觸到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著作。 獄中的這段日子也是甘地同夫人患難與共的最後日子。甘地夫人是在甘地入獄後的第2天被捕的。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已共同走過了人生的一程又一程。在甘地的輔導下,嘉斯杜白這位當年目不識丁的女子,現在不僅能讀會寫,而且成為英勇不屈的非暴力抵抗戰士。現在她又一次與甘地生死與共,棲身囚室。面對兩鬢斑白、老態龍鍾的妻子,甘地百感交集,他替夫人編寫簡易讀物,教她史地與詩歌。可惜甘地夫人身體狀況一直不佳,眼下更是每況愈下,竟至一病不起。 1944年1月27日,甘地寫信給政府,希望能准許孟買的馬太醫生前來獄中為夫人治病,讓他的侄孫女摩奴來獄中看護病人和允許他們的兒子常來獄中探視。 政府不僅不理會甘地的請求,而且對前來獄中探訪的親人也嚴加限制。2月16日,甘地再次要求政府派一位印度醫生看護病人,如果政府不同意,就請立即釋放病人出獄,如果二者均得不到批准,那麼他本人要求另到他處接受監禁,因他不忍眼睜睜地看著病人在痛苦中毫無照顧,但這一請求仍然得不到回音。 1944年2月22日,這對早已棄絕世俗欲念,卻依然終身廝守的患難夫妻在一起走過了64載風雨人生後,終於永別,嘉斯杜白偎在甘地懷中,安詳地與世長辭。 對於夫人的遺體安葬,甘地懇請政府最好能不予干涉,交由他的兒子和親友們公開安葬,如果這一點辦不到就請親友們到獄中送葬。一再不肯對甘地夫人施以人道救助的政府這回總算答應了甘地的要求,2月23日,150名親友前來獄中為甘地夫人送葬,陷入極度悲傷的甘地守在夫人的遺體旁,神思恍惚地對前來的親友點頭致意。 在鮮花簇擁的靈床上,甘地夫人身著甘地親手紡制的潔白土布紗麗,身上覆蓋著一床囚犯用的床單,額上點著吉祥點,像是沉睡在甜美的夢鄉。嘉斯杜白一生以丈夫的事業為己任,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她犧牲了作為一般女人所希望擁有的一切,如金銀首飾、榮華富貴、安逸享樂,這種犧牲雖算不上驚天動地,但卻是甘地生活與事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甘地夫人的葬禮簡單而隆重。在囚禁他們的阿格罕內搭了一處臨時火化場,頌完幾段《薄伽梵歌》與《可蘭經》後,遺體便被放上支架,點燃了檀香木,火花一點點吞噬了她聖潔的軀體。望著老伴在如熾的烈火中漸漸消逝,甘地老淚縱橫。整整6個小時,他扶著一根棍子倚在火前,不肯移動半步,老人的心久久沉浸在生離死別的極大悲哀之中。 夫人逝世的傷痛尚未撫平,新的災難降臨到甘地頭上。4月初,甘地身染虐疾與阿米巴痢疾,健康狀況急劇惡化,生命危在旦夕。16日,政府首次對外披露甘地的健康狀況,此時已度過危機的丘吉爾政府不希望他在戰爭勝利即將來臨的時刻死在自己的監獄裡,5月5日,監獄長前來通知甘地,政府將於次日上午8點無條件釋放甘地和與他同囚的人。 第2天早上,鐘聲敲過8響,甘地手拄拐杖,獲准走出了囚禁他1年9個月又15天的監獄,結束了甘地一生中最後一次囚徒生涯。截止當時為止,他已在獄中整整渡過6個春秋,共計2338天,其中249天在南非,2089天在印度。然而這一次的出獄,他的心情異常沉重,夫人生前一直盼著早日出獄,然而她將永遠留在這裡了。但他認為,夫人死得其所,因為她是為爭取自由而死,雖死猶生。 甘地出獄後,前往孟買,住在一位富有的支持者的別墅裡,身體漸漸康復,進而又開始投身火熱的政治鬥爭。 印度的革命形勢在甘地及國大党領袖被捕入獄後,雖出現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但政府憑藉武力很快控制了局勢,國大黨的組織遭到極大破壞,幾乎完全停止了活動。在這個時候,穆斯林聯盟實力增強,關於建立巴基斯坦主權國家的態度也日趨堅決。自由黨人此時也積極開展活動。他們力圖充當英印政府同國大党領導之間的調解人,主張用立憲手段解決「印度問題」,根據這個計劃,英國人必須給予印度以自治領的地位,而不應把它分成兩個國家。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妄想,因為當時英帝國主義根本無意對印度資產階級作出讓步。 國大党的許多領袖1944年初相繼獲釋和5月6日甘地的出獄給印度政治生活注入了活力。 是年夏天,國大党和穆斯林聯盟的領袖通過沙甫諾和前馬德拉斯省省督拉賈戈帕拉戛查理進行了談判。談判的目的在國大党領導方面是為了吸引穆斯林聯盟的領袖們參加爭取立即成立印度責任政府的鬥爭,因為英國當局反對成立這種政府的主要口實是穆斯林聯盟不參加這個政府。但談判未能取得積極的成果。 1944年9月4日~27日,甘地和真納在孟買進行了馬拉松式的談判,談判以極秘密的通訊方式進行。由於真納堅持要在舉行公民投票前國大党就應同意穆斯林聯盟建立巴基斯坦的計劃,因而談判失敗。國大党和穆盟始終處於對立狀態對印度的前途命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即將勝利,印度反英情緒高漲,印度各階層人民要求完全擺脫英國統治的願望更趨強烈,反帝群眾運動也日趨激進。此時,國大黨在建設性工作與議會鬥爭方面均趨活躍,它已放棄抵制中央議會策略轉而與其他黨派合作,多次擊敗政府所提出的法案。國大黨的勢力和影響上升。與此同時,為在即將召開的舊金山會議中獲得有利地位,英國忙於粉飾太平。為使印度有資格在聯合國中取得一席之地,英國政府準備指派印度代表參與會議。 甘地表示抗議。4月18日,他在孟買發表了一項聲明,指出:「和平不可分的前提之一乃是印度必須脫離外國統治,得到完全的自由。」「和平的真義如果為大國所接受,則大英帝國主義者所指定的代表就不應為國際間所承認。這比沒有代表更壞。在未來的舊金山會議中,印度必須自選代表出席,否則便不參加。」 此時,有關甘地及其與國大黨關係的流言,又多了起來。5月4日,針對有人提出甘地是親日派,主張釋放尼赫魯來代替甘地的領導的說法,甘地發表聲明予以回擊:「我堅持印度的真正獨立,當然不會對日本或其他與英國作戰的國家示弱。我的目的是經由不合作與非暴力結束英國或任何外人在印度的統治。」至於他與尼赫魯的關係,他說:「應當知道我曾指定尼赫魯作我的繼承人,他毋需走到前臺來,他已經在前臺上了。政府不允許他做他要做的工作。他和我是朋友,不是政敵,對於獨立的觀點我們沒有分歧。我們是攜手合作的兄弟,是忘年交。當然,政府釋放尼赫魯和其他政治犯,我們非常歡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