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二三


  時值歲末,國大黨年會即將在加爾各答舉行,此時的印度國內形勢已處於一種新的激蕩之中。隨著大戰進入第3個年頭,革命形勢漸趨成熟,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繼續高漲,整個國內洋溢著一種巨大的革命熱情。國大黨兩派已趨統一、激進派重新活躍並積極開展自治運動,國大党與穆斯林聯盟攜手合作,自治運動已深入人心並引起了積極反應。當時印度政治舞臺上最為活躍的是三位人物:提拉克、貝桑特夫人與甘地。提拉克到處旅行演講,以他的勇氣和雄辯口才吹奏著自治運動的號角。貝桑特夫人則以她創辦的《新印度報》、《公益報》等為陣地,以其激情和生花妙筆宣傳自治運動。甘地則以其愛心和不屈不撓的實幹精神在三巴朗從事非暴力抵抗的實踐。他們互相配合,給全國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注入了一種新的精神與活力。不過,甘地是唯一同廣大農民群眾保持最密切接觸同時也為他們所熟悉瞭解的領袖人物。

  鑒於印度國內正在醞釀的革命情緒以及戰事仍在繼續並正在決戰關頭,英國政府不得不尋找緩衝之策。英軍在美索不達米亞戰役失利後,孟太古嚴辭譴責英國的印度事務大臣奧斯通·張伯倫,認為戰役失利是由於印度人力物力支援未能及時抵達所致。結果張伯倫離職、孟太古出任印度殖民事務大臣。孟太古就職後,立即於8月20日發表政策性聲明,指出皇家政府的政策,「就是致力於增進印度人士與各行政部門的聯繫,同時逐步發展自治政府機構,使印度成為不列顛國內的合法部分。進行獲致在印度內部的負責政府……餘更願補充指出,此種進展唯有按部就班始能完成。」此時他已準備向國會提出此種方案,公之于眾,自由討論。

  根據此一動向,10月6日,國大黨中央委員會與伊斯蘭聯盟理事會又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推派一個代表團,向總督與印度事務大臣請願,要求其支持國大黨與伊斯蘭聯盟先前所提出的改革方案。10月26日,代表團組成,其中包括提拉克、甘地、真納、沙甫諾、莫提拉爾·尼赫魯(老尼赫魯)等人,等待孟太古偕總督詹姆士福德來印。

  甘地雖不是國大黨伊斯蘭聯盟改革方案的起草人,但他極力為之宣傳,他向人們詳細解釋方案的旨意,使人們明瞭內容與目的。在他的努力下,有數千古吉拉特人聯名簽署了呈遞總督的請願書。

  11月,古吉拉特政治會議在哥德拉舉行,甘地任主席。在這次大會上,甘地打破常規,免除每次會議例行通過的效忠決議,他說:「通過這樣的決議毫無用處。只要我們沒有叛變,我們便是效忠的。假如有人問為什麼大會沒有提出效忠決議,就坦白告訴他們,這是甘地的主意」。

  1917年12月,國大黨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加爾各答年會,提拉克力會議的中心人物。他提名貝桑特夫人為國大黨主席候選人,溫和派人士則推舉巴拉吉。由於印度詩哲泰戈爾附和提拉克的意見,結果貝桑特夫人當選。大會雖為激進派操縱,表達了要求自治的強烈願望,但也表現出雙方妥協的產物。大會既通過了對英王的效忠案,同時也採納了提拉克的建議,在原已通過的要求自治的決議案中,重新加進了「時限」一段。還要求政府釋放被捕的政治犯阿裡兄弟①與阿薩德等。關於社會宗教問題,也一反過去消極的態度,決議向全印人民呼籲應破除不良陋習,對「賤民」予以公平正直之待遇。

  ①阿裡兄弟:即穆罕默德·阿裡和蕭克·阿裡。印度著名的國大黨籍穆斯林領袖。)

  國大黨開會期間,穆斯林聯盟同時也在加爾各答舉行年會。大會主席稱「國家利益至上,我們勿需爭辯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誰優先,實則二者同位,爭先恐後,毫無意義。」Y這些表明,時至「一戰」末期,印度國內出現了空前有利的革命形勢。

  國大黨年會閉會後,甘地返回三巴朗,繼續從事推進那裡的農村衛生與教育工作。但沒過2個月,他不得不撇下這裡的工作,於1918年2月,應紡織工人代表之邀,趕往阿赫米達巴德處理勞資糾紛問題。

  這次阿赫米達巴德勞資糾紛的起因是工廠主試圖削減工人的工資。因為在1917年下半年,阿赫米達巴德曾發生嚴重鼠疫,為使生產照常進行,廠主們特在工人每月23盧比的工資中,每人每天再補貼12安拉到1盧比。一旦疫病清除後,廠主們又決定將臨時補助費由工資的70%降到20%,而全然不顧此時的物價已上漲了好幾倍。工人們對此強烈不滿,勞資關係緊張。甘地為此頗感為難,因為當地的富商廠主經常捐助真理學院,有人還和甘地私交甚篤。但思慮再三,甘地決計拋卻個人恩怨,為勞工說話。

  經過多方磋商,組成了一個仲裁委員會。甘地、班克、帕泰爾代表勞工方面,薩拉巴、雅迦培、瑪勒代表資方,稽證處處長查費德被邀為公證人。可是廠方不接受仲裁,當委員會正準備開始工作時,廠方即於2月22日宣佈停工,直到3月11日。工人們則以罷工來回報,並要求增加工資50%,廠主們只答應增加20%。甘地經過認真調查與再三考慮,提出折衷意見,建議增加35%。在甘地的勸說下,工人們接受了,但資方卻予回絕。

  甘地便站在工人一邊進行鬥爭。為使罷工運動能順利完成,甘地呼籲工人們必須恪守:絕不使用暴力;絕不進行破壞;不靠救濟度日;堅定如一,堅持到底。工人們一致保證,除非廠方接受加資35%或將本案提交仲裁委員會解決,他們將決不復工。

  最初2個月,工人們表現尚好,但隨著時日延長,饑餓的威脅與廠商奸細的活動,動搖了一些人的決心,參加集會者日漸稀落,處境艱難的工人們則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憤怒,極有可能發生暴力。甘地憂心忡忡,不斷和廠商接觸,希望廠商善待工人。廠商們卻毫不妥協,並說:「我們這方面也有保證,我們與工人間的關係,猶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怎能讓第三者來參與呢?哪有什麼仲裁的餘地?」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鼓舞工人們的鬥志,甘地宣佈絕食,他稱「直到取得協議或全部工人都已離廠,否則我將不接受任何食物」。

  甘地的絕食出乎工人們的意料,受他的精神感召,工人們恢復了前所未有的勇氣。同時,廠商們也被感動了,答應將問題交由仲裁委員會解決。這樣,甘地才恢復進食。工人們停止了持續21天的罷工。在第一次開會的樹蔭下,人們聚集一堂,同慶勝利。

  阿赫米達巴德的工作一完,甘地又趕赴凱達。凱達地區由於歉收出現嚴重饑荒,農民們正醞釀暫停繳納那一年的田賦。為支持農民的鬥爭,在甘地向農民們提出明確建議之前,國大黨員安立特拉爾·塔卡爾已進行過調查並且提出了調查報告,還和當地的專員討論過這一問題。穆罕拉爾·潘提亞和商卡拉爾·巴立克也通過維達爾白·巴德爾先生和戈庫爾達斯·卡罕達期、巴立克爵士在孟買的立法議會中造成了很大聲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