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 |
|
甘地的日常生活緊張而有序。他每天7點半起床,不進早餐就離家,9點走到事務所,拆閱信件,口授書信,直到10點半左右,即到法庭出庭。下午1點午餐,約1小時,這時通常和助手或朋友們一道進餐,5點鐘離開事務所,7點到家和全家人共進晚餐。晚餐通常兩道菜,第一道是各種蔬菜,外加一碟豆子,新鮮沙拉,奶油與麵包,第二道是鮮果與牛奶,最後是咖啡或檸檬水。晚餐席上通常是談些輕鬆愉快的話題。 飯後,全家通常靜坐聽甘地朗誦《薄伽梵歌》,彼拉克讀亞羅德的聖歌。甘地常就疑難之處提出講解,然後大家自由討論。遇有各國來的神學會會員客人在座時,則由客人講些親身經歷。 甘地對孩子們的教育與眾不同。他不給孩子們請家庭教師,也沒有送他們上學,他要孩子們在家幫忙推磨並清掃庭院,這是一部分生活教育;他每天帶孩子們徒步往返於從家裡到事務所之間,以鍛煉他們的體魄,這是體格教育。他和孩子們談話限於使用古吉拉特語,以培養他們的民族認同感。他認為如果從小就訓練他們用英語思考和談話,那就剝奪了他們繼承本民族精神遺產和社會遺產的權利,致使他們無力為國家服務。 1906年4月,南非發生了所謂祖魯人叛亂。甘地對於祖魯人沒有私怨,祖魯人也不曾傷害過印度人,可以說甘地對叛亂本身是持懷疑態度的。但當時甘地對大英帝國的存在有益於世界這種思想深信不疑,這再次驅使他向納塔耳省督請纓,表示準備組織一個印度救護隊為英帝國效力。甘地的獻議很快被接受,他立即解散了約翰內斯堡的大家庭,把家眷安置在鳳凰村,自己則前往德班去徵集隊員。他共招到24個志願隊員,其中包括19個業已滿期的契約勞工,一個帕西族人和4個古吉拉特人。印度救護隊換上軍服,立即開赴前線。 到達「叛亂」區,甘地才發理所謂叛亂事實上不過是一種抗稅行動,他因此轉而同情祖魯人,當他得知救護隊的主要使命就是救護祖魯人傷員時,心中感到了一絲安慰。其實,這些所謂傷兵,也並非在戰場上受傷,而是被懷疑曾參加叛亂而遭致殘酷鞭打所致。因此,印度救護隊的工作也常常受到白人士兵的刁難。 對祖魯人「叛亂」的耳聞目睹令甘地眼界大開。他覺得先前的「布爾戰爭」不像這次「叛亂」令人感到戰爭的恐怖。他親眼看到了白人如何殘忍對待這些可憐的人,「他們鞭打他們,卻不願救治他們的傷患,也不樂意印度救護隊來照顧他們」,他認為「這不是戰爭而是一種對人的狩獵」。 另外,由於這次祖魯人叛亂發生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這種原始而幽僻的所在常令甘地陷入對人生的深思之中。多年來,節欲的想法一直困擾著他。早年因情欲所惑而沒能在父親彌留之際盡孝曾使他痛悔不已,現在他的思想已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他認為凡是想以全副身心為人類服務的人就必須清心寡欲,一個人不能同時享受靈與肉的生活,否則為家庭服務和為社會服務將會發生衝突,只有節欲,兩者才能協調。而節欲不僅僅限於控制個人的情欲,同時要達到控制所有感官的境地,即控制感情,克制胃口,少言寡語,消弭怒氣,清除暴力與仇怨,總之必須使自己昇華到毫無欲念的境地。 祖魯人叛亂平息後,甘地回到鳳凰村,立下了終身禁欲的誓言。1906年的一個仲夏之夜,他把這一決定告訴了妻子。為克制本能的欲望,甘地進行過各種艱苦卓絕的鬥爭,也發展了他自己的禁欲理論。如他認為一個人的情欲是和食欲相伴而生的,因此首先必須從節制口腹之欲開始。他一般每逢宗教忌日或特定日子都奉行絕食或只吃一頓,嚴格限制進食量,而且只吃水果、青菜,不加任何佐料,不吃經他試驗或被別人證明有可能引起衝動的任何食物。他雖然在飲食和節欲方面找到聯繫,但認為心靈的作用仍是主要的,「一個人如果心靈不潔淨,改變飲食也沒有用」。「色欲的心靈不但不能控制情感,反而成為情感的奴隸」。 1906年8月22日,德蘭士瓦官方報公佈了亞細亞法草案,其中有關印僑管理法規定:所有年滿8歲的印度人必須在警察局戶籍簿上註冊登記,領取帶有個人手印的特別身份證。如不按期登記者,將被處以100鎊罰款或3個月拘役或被驅逐出境;上述居留證必須隨身攜帶,供隨時檢驗。管理人員還可以隨時進入私人住宅檢查證件。凡不出示證件或是拒絕上述規定的,即為違警犯。這是南非當局有計劃地限制印度人入境並一步一步趕走印度人的又一花招。 甘地認為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對付自由人的法案,這項規定如果批准執行,而印僑又毫無反抗的話,則所有居住南非的印僑將被整個地毀掉。他很快作出反應,一方面將草案全文譯成古吉拉特文,在《印度輿論》上公佈,以引起印僑的足夠注意,同時,召集印僑知名人士商議對策,最後大家決計公開抗議。 甘地率領一個英印協會代表團就此向殖民地事務部請願,官方答應予以考慮。9月4日,上述法案由政府向議會提出。11日,甘地等在約翰內斯堡的猶太帝國劇院召集了一次印僑代表大會,有3000餘人出席。大會通過了很多重要文件,其中有名的是第4號決議案,它表示印僑寧願忍受一切犧牲而決不對上述法案屈服。甘地在會上大聲疾呼「只有一條出路,即反抗到底,直至犧牲,而決不屈服於這種歧視」。這是甘地第一次公開號召群眾在神面前莊嚴發誓,決心反抗不公平的法律。 雖然遭到激烈反對,德蘭士瓦立法會議還是通過了這一歧視法案。由於德蘭士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政府對當地的立法與行政仍負有責任,因此,甘地建議派代表團前往英國請願,試圖通過合法的途徑實施補救。11月3日,甘地啟程赴英。20日抵達倫敦。當日,他便向曾擔任印度總督,現任殖民大臣的額爾金勳爵遞交了請願書,並多方遊說。在倫敦,甘地先後拜見了當時住在倫敦的國大党元老、82歲高齡的達達拜·瑙羅吉,還有印度國大黨英國支部的許多負責人,向他們廣泛宣傳南非的情形。隨後,他又拜會了伯拉格裡爵士與多年任英印協會主席的納波爾·克利芬先生,並征得他們的同情和支持。 11月8日,甘地組織了一個代表團,前往謁見殖民大臣額爾金,向他陳情:不列顛統治下的印度臣民,理應享受不列顛人民的同等待遇,因而懇請殖民地大臣至少應當指派一個委員會,研究南非現有的一切管理印僑的法令是否合適及如何改善的問題。額爾金爵士對此甚表同情,表示盡力而為。 上述臨時組成的代表團,隨後又拜會了印度事務大臣莫內,他們還晉謁了英國首相坎貝爾·班納曼。首相建議下院召集印度事務委員會各委員約百余人舉行了一次座談會,請甘地也參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