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


  1900年2月,英軍逐漸制服桀傲不馴的布爾人,印度救護隊完成了2個月的戰時救護工作後奉命解散。1902年5月31日,布爾人投降,英國報界對戰時印僑的服務精神一致予以讚揚。因為救護隊的工作,甘地及主要負責人都得到一枚勳章。

  這次為英國充當救護隊對印度僑民是一次新的體驗。一方面英國的嘉獎使印僑對英帝國產生了更大的幻想,以為印度僑民的苦難從此將會解除;另一方面他們也獲得了一些新的感受。布爾人和英軍相比處於劣勢,然而他們敢於同英軍對抗,他們的英勇鬥志與自我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婦女兒童表現出的勇氣和熱情,使甘地肅然起敬;同時,印度人由此而試驗了一次有組織的行動,不同種族、信仰與階層的印度人第一次以一個團結的整體出現,這是一次實際的民族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印度人因此而獲得了自信心。這些都為甘地後來進行群眾鬥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教訓。

  甘地留居南非原定一個月,現在一晃就是6年。考慮到南非的工作已打開局面,甘地自己的工作重心將轉向印度國內,加之印度的朋友也催他回國,因此甘地決定離開這塊生活戰鬥了6年多的土地。帶著對南非印僑的無限眷念,留下「如果需要隨時回來」的承諾,甘地攜帶家人踏上了歸途。

  1901年12月,甘地抵達孟買。時值全印度民族主義政治組織國大黨第17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加爾各答舉行。甘地和本屆大會主席華恰先生及鼎鼎大名的梅赫塔爵士乘同一列火車前往赴會。甘地在大會上提出了《代表南非印僑的呼籲》的議案,並獲得大會通過。

  3天的大會期間,甘地與戈克利、提拉克、班拉吉等國大党元老廣泛接觸。大會主席華恰先生對他印象極好,稱讚他「善良、熱忱、活潑,富有活力」。可是甘地對國大黨卻相當失望,他認為大會流於形式,服務人員毫無訓練,沒有責任心和工作熱情,作風懶散,辦事拖遝,陳規陋習不少,衛生條件極差。

  大會閉會後,甘地在加爾各答繼續居留了一個時期。在這裡,他通常將一天的時間分成兩半,一半是為了南非的工作去拜訪加爾各答的名人,一半是參觀和研究這個城市的宗教和公共團體。他起先住在印度俱樂部,以後在戈克利盛情邀請下,搬進了戈克利的豪華寓所。戈克利這位被甘地描述為像恒河一樣的大人物對他不僅從生活上悉心關照,而且極善言傳身教。甘地對戈克利欽佩不已。

  在這期間,甘地曾去緬甸觀光過一次,一路上感受頗多。他認為那裡的婦女多勤勞自強,男子則極懶散。雖是佛國,但缺乏虔誠;而且居然還有印度同胞幫助英國人欺負緬甸老百姓。

  從緬甸回來後,甘地便向戈克利告辭。與戈克利相處的一個月,甘地自覺獲益匪淺,此番離別,非常難過,但想到自身的使命,他必得自己去創一條路。

  他告訴戈克利準備乘坐三等火車遊歷印度各地,以便親自體驗一下三等車旅客的疾苦,並考察印度的國情。戈克利對此表示贊同,甘地動身的時候,戈克利親自到車站為他送行。

  第一次在印度坐三等車的經歷甘地終生難忘。他形容三等車廂就像一個令人噁心的大痰盂,旅客們所得到的待遇就像羊群們所得到舒適那樣可憐,而鐵路當局對此漠不關心,旅客自己也麻木不仁。這種狀況與他在歐洲甚至南非的情形相去甚遠。對於這種惡劣的狀況,甘地認為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受過教育的人都來坐三等車,以改變人們的不良習慣。所以從這時(1902年)起,甘地一直都是乘坐三等車,直到1918~1919年甘地得了一場大病,才迫使他事實上放棄乘坐三等車旅行的做法。

  甘地苦行告一段落後,戈克利曾急切地要求他在孟買定居下來,一方面執行律師業務,同時幫助他從事公眾工作。但早年在這裡的失敗和痛苦的經歷使他拒絕戈克利的建議,決定先在拉奇科特開始工作。最初他也很煩惱,對在這裡開展律師業務同樣缺乏信心,直到他受理的三個案子勝訴後,心裡才又激起希望,打算到孟買去創業。

  兩星期後,甘地動身前去孟買,開辦了一個律師事務所。剛搬進事務所,次子曼尼拉爾便染上了嚴重的傷寒,並有肺炎併發症。當時曼尼拉爾年僅10歲,前幾年得過一場天花,差點死去。對於多災多難的兒子,甘地憂心如焚。醫生告訴他吃藥作用不大,建議給他吃雞蛋和雞湯,甘地拒絕這個建議,他認為這有違素食的信仰。信仰就是生命,即便心愛的兒子眼下生命垂危,他也不想改變信仰。為了兼顧信仰與兒子的生命,他決定冒險試一試偶然學到的水療法,他開始每天給曼尼拉爾進行坐浴,且接連3天不斷給他喝摻水的桔汁。開始時毫無效果,病情日益加重,甘地也一度對這種做法產生過動搖,但他還是始終不渝地按著「神的旨意」,繼續水療法試驗。最後,奇跡終於出現了,兒子的病居然逐漸好了起來。以後成了甘地的孩子當中最健康的一個。曼尼拉爾的康復究竟是由於神的恩典,還是由於水療法,或者是由於細心飲食和看護,誰也說不清,但甘地卻堅信是神幫了他,因而更相信神,或者說更相信自己了。

  甘地在孟買的活動再次被來自南非的急電打斷。原因是英國人從布爾人手中奪取了政權後,仍舊繼承布爾人歧視印度人的法律。英國人還建立了一個亞洲人事務部,專門對付印度人,南非印僑很緊張。正好此時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即將訪問南非,當地僑團希望甘地回去利用這次機會為他們爭得一些權益。甘地當即停止了律師事務所的業務,把妻兒安頓在國內,帶了幾個年輕的幫手,其中包括後來非常著名的非暴力抵抗者,甘地的侄子摩幹拉爾·甘地,準備重返南非。

  和妻兒再度分離,甘地不免難過,但他已習慣了不安定的生活,他認為在這個世上要指望安定是錯誤的,只有至高無上的神本身代表著確定。

  甘地如期趕到德班。但和張伯倫的初次會晤令甘地大失所望。張伯倫此番前來南非是為了贏得南非英人和布爾人對皇室的效忠,他對印度代表團沒有興趣。他說:「帝國政府對自治領土是沒有什麼控制的,你們的疾苦看來是確實的。我將盡我的努力幫助你們。但是如果你們想生活在歐洲人中間,你們就得和他們友好相處。」在此之前,甘地一直想以自己的效忠來換得英王的開恩,可現在張伯倫用文雅而直率的方式告訴了他強權政治的邏輯,這意味著將有更艱苦的鬥爭等著他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