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
八 |
|
甘地與基督徒的廣泛接觸交往使他獲得了巨大的宗教熱情與嚮往。他開始系統地研究各種宗教經典。除《聖經》、《吠陀》①外,他又買了《可蘭經》及其他有關伊斯蘭教的書籍進行仔細研究,並保持同基督教、伊斯蘭教與印度教權威的通信往來,不斷探索宗教問題。在和他自己所信奉的印度教比較之後,甘地基本形成了他一生中重要的宗教觀:即宗教沒有好壞善惡之分,都是平等的。 ①印度教的經典,成書於公元前1500年到1000年之間。) 為處理案子,甘地結識了本案的被告鐵布·哈齊汗·穆罕默德。哈齊汗在比勒托利亞和阿布杜拉在納塔耳的聲望旗鼓相當,他們都是南非印僑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哈齊汗還熱衷於公眾活動。瞭解這一點後,甘地便極力求助這位知名人士的幫助。在哈齊汗家裡,甘地召集了一次大會,邀請比勒托利亞所有印度人參加。 在這次會議上,甘地平生第一次對公眾講話,論題是「商業上的誠實」。在此之前,甘地常聽商人們說做生意就不能講誠實,誠實只屬宗教上的事情。甘地的講話就是力圖駁斥這種觀點,促使印度商人從錢眼裡走出來,注意民族的尊嚴與形象。他說:在國外,誠實格外重要,少數幾個印度人的行為實際上代表著他們的億萬同胞的品格和形象。我們不注意環境衛生,不講誠實,是使印僑遭人鄙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必須注意這些問題,要時刻記住自己是印度人,代表印度。講話結束時,他建議成立一個協會,作為印僑的代言人與當局交涉,並表示自己將為這個協會盡力。 甘地的講話有感而發,深入淺出,耐人尋味。他的真誠第一次打動了這些在異族統治下備受欺淩卻習慣了「將金錢和屈辱一起裝進口袋」的人們,與會者表示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那次集會很成功。從此以後,定期集會成了慣例,幾乎每週或者每月都舉行一次。通過這種形式,大家交換意見,群策群力,大大有助於提高南非印僑的覺悟,增強了團結鬥爭的勇氣與信心,也為甘地下一步的鬥爭提供了基礎。可以說自此以後,甘地走上了帶領群眾自覺進行反種族歧視鬥爭的道路。 甘地為改變南非印度人所受的不公正遭遇作過不少努力。他求見比勒托利亞的英國監督官賈科布斯·戴·韋先生,向他陳述了當地印僑的苦處,雖未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引起了對方對印度人處境的同情與重視。他曾寫信給鐵路當局,痛陳自己所受的種種不公正待遇,迫使其作出答覆,即印度人只要服裝合適,都可以買頭等和二等車票。他還對德蘭士瓦和奧倫次自由邦的印度人社會經濟和政治狀況進行了深入研究。從中他發現,在南非這個種族隔離、歧視和偏見無所不及的國度,印度人的權益和尊嚴毫無保障。這些嚴酷的事實使甘地得出一條結論:南非不是一個有自尊心的印度人能呆下去的國家,除非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他不斷地思考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可是他來南非的主要責任是儘快了結阿布杜拉的案子。這是一宗由商業交易引起的大案,充滿了無數錯綜複雜的事實和十分微妙的法律問題。為打贏這場官司,原告和被告雙方都聘請了最有才能的律師和法律顧問,甘地主要負責給律師準備原告的案由和挑選一些有助於他的證據。甘地的這個角色使他得以有機會研究這些經驗豐富的律師和法律顧問的工作過程,也從中瞭解到他們取捨材料、使用證據的一些秘訣。甘地的工作能力因此大有長進。 甘地對這個案子也有濃厚的興趣。他辦事一向認真細緻,刻苦耐勞。一段時間後他便掌握了有關這些交易的所有文件。他還對簿記進行了專門研究,參考了大量法律書籍,查閱了大量有關案例。結果他對本案的瞭解甚至超過原告和被告本人。他認為此案勝訴已確定無疑。 不過,他不想按常規去打贏這場官司,而準備在法庭外解決。因為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到法庭上見分曉,還得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律師費卻在急劇上漲。雖然當事人都是富商大賈,恐怕也難支付龐大的訴訟費用,況且這件案子已占了他們太多的精力,相互之間的惡感將隨著對簿公堂而與日俱增。如果繼續拖下去,雙方都將精疲力竭,得不償失。為此甘地一再向原告、被告曉以利害。他費盡唇舌,終於說服被告認輸,阿布杜拉獲勝。 甘地並未停留在只是打贏這場官司,他還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他考慮到,如果阿布杜拉要求哈齊汗立即付清全部賠償,後者將面臨絕境,要麼破產,要麼食言,而這兩者都是鐵布·哈齊汗所不能接受的。最後甘地提出了一個協調辦法,就是阿布杜拉同意哈齊汗分期償還這筆款項,阿布杜拉答應了。這樣一宗曠日持久的糾紛案最終得到圓滿解決。 甘地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喜悅,這是他做律師以來所打贏的第一場官司,而且是一個久拖未決的官司。這不僅使他掌握了打官司的訣竅,而且學會了利用人性善良的一面去打動人心,從而形成了他與眾不同的風格:就是努力使相互懷恨的雙方言歸於好。在其後多年的律師生涯中,甘地一直信守這個原則,竭盡全力使數千件案子私下解決。雖然他失去了高額的律師費,卻因此而聲名遠揚。 甘地打贏了這宗官司,他來南非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立即從比勒托利亞趕回德班,準備啟程回國。阿布杜拉執意為甘地餞行,並準備在西登罕為他舉行餞別宴會。 阿布杜拉的盛情舉動意外地改變了甘地的人生軌跡。在西登罕時,甘地習慣性地翻閱報紙,無意間發現了一則有關「印度人選舉權」的新聞。從這則新聞,甘地得知當時納塔耳立法議會正討論一個法案要剝奪所有印僑的選舉權,而且還準備相繼出臺一系列不利於印僑的法案。甘地非常氣憤。餞別會上,甘地向阿布杜拉打聽此事詳情,商人表示了他的無奈,「這些事情我們能懂什麼呢?我們只懂那些關係到我們生意的事情。況且我們都是些不中用的人,我們沒受過什麼教育,看報紙一般只為弄清當天的行情,懂什麼立法不立法。我們最好的信息來源就算是這裡的律師了!」 「可是,」甘地不解地問:「這裡有那麼多本地出生的印度青年,難道他們不幫你們嗎?」 阿布杜拉失望地歎了口氣,「他們從來不曾到我們這裡來,而且老實告訴你吧,我們也更不耐煩買他們的帳。他們都是基督教徒,都得仰承白人牧師的鼻息,而這些牧師又受政府管轄。」 阿布杜拉的話使甘地明白了僑生與僑居的印僑之間的鴻溝。他認為有必要消除雙方的隔膜。他對大夥說,「這個法案如果通過而成為法律,那我們的處境就會更難,這是置我們於死地的第一步,它將使我們從根本上失掉做人的尊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