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古德裡安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九一 |
|
幾個星期之內,羅馬尼亞就丟光了。9月1日,蘇軍開始向布加勒斯特進攻。保加利亞國王在1943年8月28日,就早已神秘的暴斃了,該國接著在9月8日就正式脫離了同盟的關係,而加入了敵方。我們所交到保加利亞人手裡的88輛Ⅳ型戰車和50mm的突擊炮,都同歸於盡了。希特勒認為至少可以組成兩個師的反攻保軍的夢想,也終於化為泡影。在保國境內的德國軍人都被解除了武裝並被監禁起來。保軍並且也參加了蘇軍向我們作戰。 希特勒現在明白了巴爾幹是再也守不住了。他就命令使用遲滯的行動,實行逐漸退卻。為了要抽調德軍防衛本國起見,這種辦法實在是太慢了。 1944年9月19日,芬蘭也和英蘇兩國簽訂了休戰協定。其結果是芬蘭人接著就和德國斷絕了外交關係。8月20日的時候,凱特爾元帥曾經訪問過芬蘭的曼納爾漢元帥(Marshal Mannerheim),但是結果卻一無所獲。芬蘭人在9月3日就開始求和了。 毫無疑問的,這些事件的連續發生,會影響到匈牙利對於同盟國的忠忱。匈牙利的攝政霍爾蒂上將本來並非誠心與希特勒合作,完全是受了政治條件的逼迫才肯如此。他在1938年訪問柏林時,即已表示出來他的審慎態度。在戰爭期間,希特勒對於匈牙利曾經一再地加以重壓,才勉強使他們就範。在1944年的8月底,我又奉希特勒之命去訪問布達佩斯(Budapest),並持有希特勒給攝政的介紹函,其目的是要我親自去研究他的態度。霍爾蒂在布達佩斯的一個故宮裡接待了我,禮儀十分周到。 當我們坐下來之後,攝政所說的第一句話是:「請看,我的朋友,在政治方面你在火爐上面總得同時擺著幾條鐵塊。」我就已經夠明白了。他自認是一個聰明而有經驗的政治家,所以手裡至少不應該只有一條鐵塊。我們暢談了很久,主要的話題是匈牙利境內的民族問題,這個國家幾百年來,都是許多少數民族,彼此擠在一起。他又舉出匈牙利與波蘭具有密切的友誼,但是卻並未受到希特勒的重視。他要求將現在在華沙作戰的匈牙利騎兵師,在最短時間撤回本國。我當即面允照辦。從匈牙利的現況,我找不到一個有利的印象,於是我就據實呈報希特勒。雖然匈牙利的參謀總長弗羅斯(Voros)曾經向我說了許多好聽的話,但是我的印象卻還是沒變。 到了8月底,蘇軍到達了布加勒斯特的大門,並且也已經進入了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戰神正在敲打著匈牙利的門戶。我訪問布達佩斯的時候,就是在這種陰影之下進行的。 當東歐的情況已經嚴重到了這樣的地步,而西線戰場方面,德軍也正在從事著流血犧牲的防禦戰。7月17日,隆美爾元帥為英國戰鬥轟炸機所炸傷。克盧格元帥又暫行兼代他的職務。在這時候,德軍的戰線仍然是從奧爾尼河口—卡昂的南面—科蒙—聖洛—萊賽以至海岸為止。7月30日,美軍在阿夫朗什(Avranches)突破了這條防線。 幾個星期後,到了8月15日,西線戰場上德軍的主力共31個師,就在為他們的生存而做最後的掙扎了。其中三分之二的兵力,約20個師,已經在法萊斯(Falaise)的附近,陷入了盟軍的包圍圈裡。盟軍的裝甲和摩托化部隊,正經過奧爾良(Orleans)和沙特爾(Chartres),直向巴黎進犯。諾曼底和布列塔尼(Brittany)都已經淪陷,另外還有5師人被切斷在大西洋長城裡面。兵力比較薄弱的美軍部隊也已經在法國南部地中海方面登陸。德軍第十一裝甲師本是奉命阻止這一路敵軍的,但是因為它駐在魯昂以西,位置不對所以也沒有能發揮攔截的作用。 其他的德軍,所在位置的地點如下: 在荷蘭2個半師。 在斯海爾德運河(Scheldt)與塞納河之間的海峽地帶7個師。 在海峽區的島嶼上1個師。 在盧瓦爾河與比利牛斯山(Pyrenees)之間的海岸上2個師。 在地中海海岸上7個半師。 在法意邊境阿爾卑斯山區1個師。 德軍一共只調出兩個半師的兵力阻止盟軍向巴黎的進攻,有兩個新成立的党衛軍師正開往比利時增援,另外還有3個步兵師取道科隆(Cologne)和科布倫茨,向法國移動。 現在希特勒決定把穆德爾調往西線,以代替克盧格的職務。為了使穆德爾可以專心應付主要前線的作戰,又重新起用龍德施泰元帥,使其負責調度整個西線戰場的作戰。 8月15日,我在大本營又和希特勒大起衝突。我根據所收到的報告,把西線戰場上裝甲部隊作戰的情形報告給希特勒聽。我當時曾經說過:「裝甲部隊的英勇作戰,卻無法彌補海空軍的過失。」這句話使希特勒大光其火。他要求我跟著他到另外一間房子裡去,於是我們之間就發生了激烈的爭辯,聲音也越喊越高。最後他的副官阿姆斯柏格少校(Maj.von Amsburg)走了進來向我們說道:「您兩位說話的聲音也許稍為高了一點,外面都可以聽得清楚。要不要我把窗子關上?」 希特勒聽說克盧格有一次訪問前線時,沒有能夠及時返回總部,使他對克盧格產生了很大的懷疑。他在幻想中以為克盧格已經和敵人建立了接觸,所以他就命令克盧格元帥立即向大本營報到。不過克盧格卻在途中服毒自殺了。 1944年8月25日,巴黎淪陷。 希特勒和三軍統帥部(OKW)到此時,對於未來的戰局,還不能做一個重要的決定。很明顯的,今後戰爭中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衛德國本土。 希特勒和他的軍事顧問們,都毫無疑義的一致主張繼續死守下去。因為敵人早已一致發出了無條件投降的要求,所以無論單獨或全面的談判,事實上都沒有可能。假使我們完全採取守勢,那麼也許還可以多拖一段時間,至於戰爭的結局是否能夠對德國有利,那卻是很難預言的。 假使我們是以東線戰場方面當作防守的主要目的,那麼就應該趕緊建立一條固定的防線,以阻止蘇軍再繼續前進。因為上西里西亞和波蘭的大部分,對於德國戰時生產的原料和糧食,都是重要的供應來源,現在仍在我們控制之中。反言之,這個辦法就會使西線方面,最後在西方國家的重壓之下,還是不免會崩潰。希特勒始終不相信西方國家有單獨媾和之可能,所以他拒絕採取這個辦法。 希特勒的意見是集中在西線戰場方面,企圖在盟軍尚未到達萊茵河之前,至少是正當他們渡過萊茵河的時候發動一次強力的反攻,把敵人擊敗。 要想採取這條路線,其先決的條件有下列四點: (一)先穩住東線戰場,一直等到西線戰場方面的攻勢能夠達到某些目標之後,再把兵力調回東線。 (二)西線方面的攻勢一定要在極短期內完成,尤其要在冰凍期以前。因為此後蘇軍就會發動新的攻勢,東線方面就又會吃緊了。 (三)迅速準備攻擊的兵力,以使計劃可以真正實現。 (四)目前西線方面要先有不斷的小勝,以爭取時間來完成大攻勢的準備。 希特勒和OKW相信到了11月中旬,一定可以發動攻勢,於是到了12月中旬,強大的預備兵力就又可以調回東線去了。那年秋天天氣特別溫暖,預料冰凍期一定來臨較遲,所以蘇軍也許要過了新年才會發動攻勢。出於這些考慮,我的著重東線的觀念,當然就列在第二位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