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古德裡安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在戰役結束之後,希特勒又命令增加了許多裝甲師和摩托化步兵師。裝甲師的數目不久就增加了一倍,但是每個師的戰車實力卻只有原來的一半。所以名義上的師數是增加一倍了,但是戰車的數字卻並沒有加倍,這個事實對於以後的戰爭具有很大的影響。同時摩托化步兵師的增加,也使德國的自動車輛工業感到吃不消,於是只好把從西歐俘獲的車輛,來「濫竽充數」。這些車輛的品質都比較差,以後在東線戰場上和非洲戰場上,我們都飽受其害。 我負責整編和訓練這些裝甲部隊,所以非常忙碌。在很少有的餘閒當中,我常常在思考結束這個戰爭的方法。我的思緒一直指向南方,我還是相信,只有立即結束對英的戰爭,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是惟一的辦法。 我無法與陸軍統帥部和參謀本部發生接觸。無論是對於將來戰爭中的戰略,以及對於裝甲兵力應該如何重新改組,他們都從來沒有徵詢過我的意見。 1940年11月14日,莫洛托夫(M.Molotov)訪問柏林,戰局上漏出了一線閃光。這真是一個可怕的閃光! 第六章 1941年蘇聯的戰役 §戰爭的背景 1939年5月3日,莫洛托夫接替李維諾夫(Litvinov)做了蘇聯的外交部長。在8月23日與德國談判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他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此條約使得希特勒可以放心進攻波蘭。1939年9月18日,蘇聯人侵入波蘭的東部,幫助德國滅亡了波蘭。9月29日,德蘇之間簽訂了一個友好條約,同時更簽訂了一個貿易協定,這個協定對於德國相當有價值,對於它的戰時經濟頗有貢獻。同時,蘇聯對於國際情勢的變化也都充分地加以利用。它佔據了波羅的海三國,並且在11月30日開始向芬蘭進攻。當德國人正忙於西線作戰的時候,蘇聯人又強迫羅馬尼亞割讓了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結果使希特勒很不高興,遂於1940年8月30日,宣佈準備保證羅馬尼亞的獨立。 1940年10月間,希特勒已經和法國的領袖人物及佛朗哥(Franco)討論過戰爭的未來發展。他接著就要到佛羅倫薩(Florence)去和他的朋友墨索里尼會晤,討論與這些會談有關的問題。當他在赴會的途中,恰好走到博羅尼亞(Bologna)火車站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說墨索里尼已經單獨對希臘宣戰了。這個行為事先並未得到希特勒的同意,而希特勒也不會贊成這個行動。由於墨索里尼的這個行動,才重新挑起了巴爾幹問題,於是戰爭遂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展,至少就德國而言,這是非常不合理想的。 據希特勒告訴我,墨索里尼這個輕舉妄動的第一個結果,就是使佛朗哥立即表示退出,不再與軸心國家做任何的合作。有了這樣一個不可捉摸的夥伴,他實在感到不敢領教,不願捲入旋渦。 第二個影響就是增加了德國與蘇聯之間的緊張關係。由於在過去幾個月當中,曾經發生過一連串的意外事件,主要的都是與德國對於羅馬尼亞和多瑙河(Danube)的政策有關,德蘇之間的關係本已相當的緊張。為了想改善這種關係,德國才邀請莫洛托夫到柏林來。 在柏林,莫洛托夫提出下列的要求: (一)承認芬蘭應劃歸蘇聯的勢力範圍。 (二)關於波蘭的前途,應另訂一個協定。 (三)承認蘇聯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利益。 (四)承認蘇聯在達達尼爾(Dardanelles)海峽地帶的利益。 在莫洛托夫回到莫斯科之後,蘇聯政府又再度正式用書面的形式,將這些要求提交給德國。 希特勒對於蘇聯人的要求極感厭煩,在柏林會談時就曾很痛快地表示他的不高興,對於以後的書面要求,則根本置之不理。從莫洛托夫的來訪以及其後果,希特勒所得到的結論是,對蘇聯的戰爭已經無可倖免,遲早將爆發。他曾經將柏林會談的經過一再地講給我聽,我此處對於他的看法的報道,就是以此為根據的。固然他對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在1943年以後,但是他每次說到這段歷史,所用的詞句總是完全一樣。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所說的話,不是當時的真正意見。 他一方面對於蘇聯的要求深感憤怒,另一方面在1940年10月,他對於意大利的政策,更是極盡詆毀之能事。從他的立場來看,我覺得,他的說法也是對的。意大利對於希臘的攻擊,在設計上本來是不必要的,而在執行的時候,又更是糟不可言。到了10月30日,意大利的攻勢被迫停頓。這正是很普通的慣例,軍事上的悲劇就會引發政治上的惡果,於是墨索里尼遷怒于他的將軍們,尤其是巴多格裡奧元帥,他曾經勸阻過墨索里尼不要做無謂的冒險,但是卻並無結果。在11月間,意大利人又吃了一個大敗仗,於是巴多格裡奧變成了統治者的敵人和賣國賊。11月26日,他提出了辭呈。12月6日,卡伐利羅(Cavallero)受命接替他的職位。 12月10日意軍在北非西迪拜拉尼(Sidi Barrani)附近,又遭受到了慘重的失敗。為了德意的共同利益,似乎應該停止在希臘境內的冒險,而加強北非的地位。現在格拉齊安尼元帥(Graziani)已經開始向德國要求提供飛機;墨索里尼要求德國派遣兩個裝甲師到利比亞(Libya)去。在那個冬天裡,拜爾迪(Bardia)、德爾納(Derna)和托布魯克(Tobruk)都相繼淪陷。最後隆美爾(Rommel)的德國軍隊才使情勢完全恢復。 意大利的擅自行動,和在巴爾幹所引起的錯誤,結果使強大的德軍開入非洲和保加利亞,最後更進入希臘和塞爾維亞。從而使我們在具有決定性的戰場上因而減少了不少的實力。 現在可以證明出來,用阿爾卑斯山來作為兩個軸心國家的勢力範圍的分界,在戰時的領導權上看來實際上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兩國間的合作是如此的鬆懈,簡直好像是完全不存在一樣。 在莫洛托夫來訪後不久,我的新參謀長李本斯坦中校和作戰處處長拜爾林少校,都奉陸軍參謀總長的電召,出席一次新的會議,在會議當中他們才第一次聽到所謂「巴巴羅薩」作戰計劃(Operation Barbarossa)——為假定中對蘇戰役的秘密代號。他們在會議結束之後,就把會議的結果報告我:他們把一張蘇聯地圖鋪在我的面前,真使我感到有一點兒不相信我自己的眼睛。難道這個我一向認為不可能成真的噩夢,現在真會變成一個事實嗎?希特勒曾經痛駡過1914年決定德國政策的領袖人物們,說他們沒有能夠避免兩面作戰。可是今天當對英的戰爭尚未結束之前,為什麼他居然又出爾反爾的,突然想起來對蘇聯開闢第二戰場呢?所有的軍人們都曾經一再地勸告他不要重犯這個錯誤,而他自己對於這個意見也一向表示同意。 我實在無法隱瞞我的不滿和失望。我的兩個幕僚因為在會議席上已經被OKH說服了,所以對於我的激烈言論,不免感到驚異。他們向我解釋著說,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是如何計算出,只要8到10個星期就可以擊敗蘇聯。哈爾德認為三個集團軍,實力大致相等,分別各向它們的目的地進攻,但他似乎並沒有規定單一明確的戰略目標。從一個專家的立場上來看,這種計劃似乎是並不太合理想。於是我就請我的參謀長將我的意見轉達OKH,結果並未產生任何影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