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歌德 | 上頁 下頁


  劇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青年們仿佛從中看到一面狂飆突進的大旗,指引著他們走向自由和風暴;老年人則反對其中對於暴力統治的歌頌;批評家們發表針鋒相對的批評文章進行討論;默爾克則另有奇謀,讚賞之餘,力勸歌德自費出版以獲得厚利,結果因有盜版書出差點把本錢賠光。

  歌德又恢復了往日漫遊的習慣,年青戰友的誇獎使他既滿足又空虛。他出入於社交界、騎馬、擊劍、滑冰,偶爾也略帶負疚地想起弗裡德裡克。在城外野餐有時會碰見赫爾德的未婚妻,令他分外感念這位精神上的導師和諍友。如今他心中又在醞釀一個大的寫作計劃,在這種「歌德式」創造力的狂飆突進中,詩神繆斯和哈麗們——希臘神話中象徵快樂優雅和美麗的三女神——將採取什麼樣的形式結合呢?

  1772年5月25日,在歌德加入當地律師協會的申請批准後不久,又獲准進入韋茨拉爾德意志帝國最高法院深造。韋茨拉爾像法蘭克福一樣是帝國的直轄市,但景象卻比它破敗得多。不過城牆後面的一家飯店倒是個好去處,德國諸侯的外交使節常在這裡聚會。他們大多是年輕人,每天圍繞一個所謂「騎士之桌」用餐,歌德覺得自己過起了第3次大學生活。

  在這裡,他遇到一個萊比錫時期的熟人,如今的不倫瑞克公使秘書、哲學家卡爾耶路撒冷,但不久他就由於愛上自己朋友的妻子而失戀自殺。歌德還經他介紹結識了不來梅他的一個同事約翰·克裡斯蒂安·萊斯特納,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他的未婚妻——聰慧而賢淑的綠蒂·布弗,並很快為她輕盈秀麗的體貌和純良健全的性格所迷惑。他毫不掩飾地追求她,但她卻理智地婉拒了這不符合她的習慣和教養的愛。

  當最後與她分手並被允許吻她時,歌德深深感到了對生活的厭惡。

  這段經歷和體驗被歌德寫成一部書信體小說——狂飆突進運動最大的成果之一《少年維特之煩惱》。

  與《葛茲》的借古喻今不同,《維特》直接描寫了當代平民出身的知識分子的生活,體現了狂飆突進運動的理想,呼出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聲。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少年維特由於對社會失望而逃避到大自然和農村中去,純樸的農民和天真的兒童使他感到一種新的希望。他愛上了一個叫綠蒂的姑娘,認為她體現了作為一個人的純真本性,但綠蒂無法與他結合,國為她早已和別人訂婚,這引起他巨大的痛苦。分手之後,他又把幸福寄託在當外交使團的官員上,但是,他憎惡封建的官場生活,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一場個人的災禍使他落荒而去。他又回到綠蒂那裡,這時綠蒂已決定嫁給別人,她不敢也不可能追隨他那堅決而大膽的叛逆行為。維特感到自己對於人世的熱情與鄙陋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其中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在處處遭受打擊和失敗之後,他決定用結束生命來獻身於自己的理想和保持內心的完整。死後的書桌攤著萊辛的《愛密麗亞·迦綠蒂》,這正是一部描繪父親殺死女兒而為「受害的道德報仇」的市民悲劇。

  這部小說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到18世紀末,它已被翻譯成俄、英、法、意等10多種語言出版,青年時代的拿破崙曾多次閱讀這部小說。中文版由郭沫若翻譯,1992年出版後,在「五四」時期的中國文壇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小說通過維特對於綠蒂的不幸愛情和維特的社會經歷,深刻地反映了德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苦悶,揭露和批判了社會的腐朽和道德的虛偽;通過對維特突破一切束縛的叛逆的生活情感的描繪,表明了當時德國覺醒了的知識分子渴望從封建桎梏中掙脫出來的要求。它在世界範圍內的青年中所引起的廣泛共鳴,可能都基於相似的社會條件和所面臨的相似的問題。

  這部小說處處表現出狂飆突進運動的精神。郭沫若在《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中把維特一歌德的思想概括為主情主義、泛神思想、對自然的讚美、對原始生活的景仰、對小兒的崇拜,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內容。小說對於大自然的描繪、對於純樸的農民和天真的兒童的讚美、對個人才智的頌揚、與周圍環境發生的矛盾、以及感情充沛而略帶感傷的調子,都反映著時代的風尚和盧梭的影響。

  這些都是後話。對於歌德來說,小說的完成和出版不啻一次對於精神和情感危機、經濟危機的自救行動,把實際生活轉化為作品令他心情愉快,以稿費還清自費出版《葛茲》的債務也令他滿意。但公眾的反應畢竟有出人意料之處,熱衷於索隱者有之,作道學的詛咒者有之,對維特的厭世觀發生共鳴棄世者有之。

  文壇某位知名作家甚至寫出《少年維特之喜悅》改悲劇結局為大團圓,成為歌德與朋友們的笑柄。歌德其實最關注朋友們的意見,因為從精神上說,他們都是維特的朋友,維特式的生活方式和苦悶,大量留存於他們的文稿、信劄、日記之中,一方面是想衝破一切障礙和束縛的英雄氣概(如歌德《普羅米修斯頌歌》所表現的),一方面是循規蹈矩的市民道德,他們深深感到自己的犧牲,他們——維特們——當代的「釘在十字架上的普羅米修斯」(倫茨語)確實被釘上德國苦難的十字架。自由的生活何在?斯賓諾莎關於人格自由的自我實現的普通生存原則不正是他們的信念?

  最高尚的人所渴望的難道註定是鏡中花水中月?在這一時期,歌德對來自敵對陣營的批評進行了回擊,寫下了諸如《佈雷依長老》《破落村莊的年市節》《小丑的婚禮》等笑劇和諷刺作品,否定了舊的道德理想。

  而悲劇《克拉維果》則反映了歌德內心兩種傾向的鬥爭,間接透露了他愛情生活中的糾紛和痛苦。

  歌德早就離開韋茨拉爾回到故鄉,他是一個律師,更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兒子的出人頭地使父親的殷切期望有了依託,雖然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畢竟大願未了,他認真地為兒子準備案件卷宗。這幾年裡,歌德接辦了28案件,多是替商人辯護。妹妹已經嫁給了朋友施洛塞爾,他以繪畫來驅除內心的孤寂。1774年7月,他與虔信派朋友、人相學家拉特瓦爾及巴澤多從埃姆斯河前往半河和萊茵河遊覽。年底去了達母斯塔得,結識了一個年輕的貴婦人、「神林社」成員、施托爾堡伯爵的妹妹奧古斯特,從此建立了牢固的通信聯繫,把她當知己,一切都不對她隱瞞。歌德既然以幹出不凡業績自期,內心遭受的磨又使他往往在女人身上追求一種情感的力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