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歌德 | 上頁 下頁
二四


  席勒就這樣粗線條地描繪出歌德的精神道路。歌德看過信後,非常欽佩席勒的洞察力。

  席勒在信裡問歌德可否在他主編的《時代女神》上發表《威廉·邁斯特》,歌德立即首肯。他寫信給席勒說:「在這一周裡有我的生日,而對於我的生日來說,沒有任何禮物能比您的來信使我更感快慰的了,您在信中用友好的手把我整個身心都吸引了去;您參與積極熱忱地使用我的力量,這使我深受鼓舞。」①

  ①以上引文參看格爾茨著《歌德傳》108-109頁,商務出版社出版,1982年。

  然後應歌德盛情邀請,席勒到歌德府上商談合作問題。經過了14天的討論,雙方彌合了分歧,擬定了一個繁榮民族文化的合作計劃。計劃包括:創建《時代女神》刊物,作為宣傳自己文學主張、登載文學作品、組織作家隊伍、培養後代新人的陣地和場所。兩人約定今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通信。

  從此,在德國文學史上開始了歌德和席勒密切合作的新時代。德國文學進入古典文學時期。這個「世界的角落」,彈丸之邦的魏瑪,成了德國古典文學運動的中心。

  《時代女神》創刊于1795年5月。歌德的《羅馬哀歌》、《文學上的無短褲党》,席勒的美學著作《美育書簡》、《論素樸的詩和感傷的詩》等都發表在第一期上。令人遺憾的是,歌德的詩文沒有引起什麼反響。《羅馬悲歌》甚至遭到非議,赫爾德爾建議不要再版。不管怎樣,歌德鎖在抽屜裡多年的文稿有了發表的機會。

  同時在刊物上撰稿的還有費希特、洪堡、施勒格爾等人,他們後來都成為德國偉大的文化名人。

  歌德高興地說:「我們可以佔據一塊較大的領土,一隻手抵擋住敵人,另一隻手傳播我們的思想,遠及大自然允許我們到達的地方。」

  歌德憤世嫉俗,早就想對德國的鄙陋狀態、德國文藝界的昏庸和愚昧發起進攻和回擊。因為他辛辛苦苦寫出的8卷本《歌德著作集》印了4000冊,訂購者寥寥,僅售出了626冊,這使歌德大為感慨。

  就在這一年的12月23日,他寫信給席勒,建議採用古羅馬詩人瑪迪亞利斯·瓦勒裡烏斯(約40—102年)用的二行詩體《贈辭》。這種詩體適合於警句、格言、諷刺、訓誡。兩天后,歌德就把試作的12首這樣的諷刺短詩寄給了席勒。席勒隨即覆信贊成。於是,兩個詩人你一首、我一首,有時甚至兩人討論,共同創作,分不出是誰作的。

  老年歌德後來回憶說:「像席勒和我這樣兩個朋友,多年結合在一起,興趣相同,朝夕晤談,互相切磋,互相影響,兩人如同一個人,所以關於某些個別思想,很難說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有許多兩行詩是我們倆在一起合作的,有時意思是我想出的,而兩行詩是他寫的,有時情況正相反,有時他做頭一句,我做第二句,這裡怎麼能有你我之分呢?」①

  ①1828年12月16日與愛克曼談話。引自朱光潛譯《歌德談話錄》。

  在1796年的《詩神年鑒》上,他們總共發表了414首《贈辭》。因此,1796年被稱為「贈辭年②」。

  ②1796年6月27日抄本為676首。1893年埃裡希·施密特和伯恩哈德·蘇芳增補178首,總數為926首。

  為了把這內容上互不連貫的二行詩串連起來,席勒煞費苦心,設想一個旅行家去參加萊比錫書刊博覽會,遇到許許多多作家,見到各種各樣雜誌,來到德國許多江河之畔,最後去了地獄。全部以兩次在幽冥世界的談話而結束。

  席勒的好友寇爾納回憶席勒與歌德共同創作《贈辭》時的情形,說他們倆作出幾首《贈辭》後就高興地說:「今天又夠市儈們惱火的了!」

  他們的某些《贈辭》確實像匕首,似投槍,簡短有力地刺向論敵的

  胸膛。例如有一首諷刺那位寫過《少年維特之喜悅》的作者弗裡德裡希·尼古萊(第184首):

  尼古萊仍在旅行,他將還要走漫長的路程。

  但是他永遠找不到通向理智王國的道路。

  此外,還有歌德以前的朋友也得到了《贈辭》,例如作曲家約翰·弗裡德裡希·賴哈特竟得到70多首。

  《贈辭》短小精悍,究竟是大師們的小玩藝。他們的宏圖大略是創作更富有藝術魅力的偉大作品。

  1796年歌德完成了自《少年維特之煩惱》問世以來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沒有席勒的督促和激勵,沒有席勒提出一些具體建議,這部小說要麼不能問世,要麼至少不是現在這樣子。在席勒建議之後,歌德刪去了小說中某些冗長繁瑣部分,改寫了迷娘和費利克斯的身世。但是他沒有接受席勒提出的賦予人物以鮮明色彩的意見,而仍然我行我素。

  同年歌德還完成了一部史詩《赫爾曼與竇綠苔》。這是歌德與席勒訂交後寫成的惟一有重大意義的作品。席勒稱它為「我們整個當代藝術高峰」的敘事詩。

  這部有2000多行的、用六音步詩體寫成的長詩取材於1734年出版的一本歷史書,書名是《從薩爾茨堡被逐的路德派教徒流亡全史》。歌德把故事背景換成了法國大革命。故事情節很簡單:法國軍隊打敗普奧聯軍後,進駐萊茵河地區。難民紛紛從河西岸逃到河東岸。金獅旅店店主及其妻子救助難民。店主兒子赫爾曼愛上了難民中一個美女竇綠苔。而她已與另一男子訂婚。但未婚夫去法國參加大革命不幸陣亡。赫爾曼的父母嫌貧愛富,不肯同意兒子娶一個流浪的貧窮女子。牧師建議將女子帶來看看。赫爾曼的父母一見這女子長得如花似玉,穩重端莊,暗中歡喜,改變初衷。但這時竇綠苔以為是赫爾曼叫來作為女傭的,聽了之後感到意外。其實她也早愛上了赫爾曼。當赫爾曼上前擁抱她時,她拿出了一個裝有200杜卡托的錢袋作為嫁裝。赫爾曼一家更加歡喜。這部田園詩以皆大歡喜的場面結束。

  歌德作這首長詩,試圖表現「一個德國小城市中的純人性的存在」,同時「力圖從這樣一面小鏡子裡去反映世界舞臺上的偉大運動和變化」。①晚年歌德一談起這首詩,還眉飛色舞、洋洋得意地對愛克曼說:這「在我的長詩之中是我至今還感到滿意的惟一的一部,每次讀它都不能不引起親切的同情共鳴。」他還把這首詩與中國小說《好逑傳》相比。我國郭沫若早已將它譯成了中文。不過,長詩總不如短詩那樣膾炙人口。

  ①1796年12月5日歌德致邁耶的信。

  1797年到來後,歌德去耶拿席勒家,兩人看到了《詩神年鑒》刊登《贈辭》引起的良好反應。該刊被搶購一空,不得不再版。同時,歌德更受到那些市儈文人的攻訐和誹謗。他們打算每人各寫一批謠曲,作為當年的《詩神年鑒》的內容。

  謠曲是德國獨特的詩歌形式。它源於民間,將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可長可短,形式靈活多變,為人們喜聞樂見。德國許多詩人都寫過謠曲。歌德剛去魏瑪時寫過《漁夫》(1779)、《魔王》(1781)。時隔多年,歌德又重操舊業。似乎只要他有空閒和心情,謠曲就能源源不斷地從他的筆端流出來。他在寫出了《新鮑俠斯和他的制花女》之後,從5月底到7月初接連不斷地寫出了《掘寶者》、《魔術師的門徒》、《科林斯的新娘》、《神與舞女》等謠曲。席勒也寫出了《潛水者》、《手套》、《波呂克拉忒斯的戒指》、《托根堡騎士》、《伊俾科斯的鶴》等名篇。兩人簡直在進行創作比賽。《伊俾科斯的鶴》的題材還是歌德向席勒提供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