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歌德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席勒後來寫信給寇爾納談到這次會見時對歌德的印象:「他給我留下的第一個印象大大地沖淡了人們灌輸給我的有關這位迷人而又漂亮的、那些提高了的看法。歌德中等身材,步態和動作都顯得拘泥,面孔上看上去也挺古板。只是那雙眼睛顯得非常靈活,非常富於表情。看著它們,會讓人們感到非常和善……我們很快就熟悉了,沒有任何一點拘束。周圍的人實在太多,所有的人因為都想和他接近而相互妒嫉,結果弄得我沒能長時間和他單獨在一起,談話所涉及的也只是最一般性的題目。……我覺得,他已經遠遠地離開了我,我們已經註定不會再在途中相遇……他所生活於其中的那個世界不是屬我的,他對周圍一切的看法明顯地和我存在著本質性的區別……時間就會證明:這一切都會發生。」① ①轉引自艾米爾·路德維希:《歌德傳》第309頁。 席勒還寫道:「歌德這個人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常常使我聯想到,我的一生是多麼坎坷。命運之神助他青雲直上,而我直到此時此刻還得拼搏!我失去的一切已經無法彌補。」 席勒對這次在倫格費爾德家與歌德會見大失所望。 歌德對席勒著文批評他的《哀格蒙特》也感到不快。 席勒這時住在魯道爾施塔特,離歌德住處近在咫尺,但是兩人交往不多。 席勒逃出符騰堡似後,一直到處流浪。整整10年,一直過著漂泊不定、艱難困苦的生活。他也是接近「而立之年」的人了。他希望過著安居樂業的家庭生活。這時他正在和倫格費爾德家兩姊妹相好。後來姐姐為了妹妹的幸福,主動退了出來。1790年2月22日席勒與夏洛特·封·倫格費爾德結了婚。婚禮沒有講排場。 席勒在魏瑪沒有工作,一直靠寫稿的稿費度日。他去找歌德幫忙。經歌德大力推薦,他才在耶拿大學謀得一個教授職位。但是沒有薪金,只能收取到學生交的聽課費。 從1789年1月1日起,席勒正式成為耶拿大學客座歷史教授。他這位著名劇作家任教的消息引起了轟動。5月26日席勒首次講授歷史哲學的緒論,去聽課的學生有480人,超過了當時全校學生總人數的一半。原定的教室裝不下,不得不臨時換一個大教室。 但是,在學生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之後,他們對《強盜》的作者的興趣減少了。他的聽眾只剩下三四十人。他備課、講課,花出了不少的時間。他每天工作都在14小時左右,他不得不向魏瑪公爵申請津貼。公爵只給他每年200塔勒的贈金,這還不到一個舞女所得的零頭。當時普魯士國王給一個意大利舞女的年金就達到12000塔勒之巨。可憐的席勒由於每天積勞成疾,1791年病倒了。他得的是肺癆。他不能再教課了。正在他貧病交加的時候,幸虧丹麥王儲解囊相助,連續3年每年給他1000塔勒的援助,讓他補養身體。這才救了他一命。 席勒作為回報,他給丹麥王儲寄去了美學通信,由於王宮失火,這6封信被毀。席勒後來根據底稿整理而成《美學教育書簡》(1795)出版。 當時的歷史學範圍極廣,包括哲學、宗教、藝術和習俗的歷史。席勒研究歷史是有成就的。他的《尼德蘭獨立史》和《三十年戰爭史》都是富有革命民主主義傾向的歷史巨著。同時他研究康德哲學。他深受康德的道德哲學和藝術哲學的影響,但是他也不完全同意康德的觀點。席勒站在唯心主義的立場,把藝術看作是一個「玩樂和欣賞的快樂王國」, 「由貧困國家到自由王國之路要經過美的形象王國」。這位堅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自由戰士卻在康德哲學的影響下,得出了奇怪的結論:不是革命,而是美學教育才會帶來真正的政治自由。 席勒和歌德一樣,起初都熱烈歡迎法國大革命。但是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形勢發展和把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以及出現雅各賓黨人的專政,他們被嚇倒了。 不過,席勒接受了1792年法國國民公會授予他的法國公民的稱號。6年後他得到證書時對卡姆貝說:「他們授予我法國公民的稱號。這份榮譽主要應歸功於我的信仰。我的信仰衷心接受了法國的口號。」 1792年至1793年歌德正在隨軍征法和美因茨。 歌德和席勒除家庭出身、社會地位、個人收入等客觀情況有明顯不同以外,他們在思想方式、創作方法、文學風格、政治態度、個人性格都有很大的區別。歌德在1817年寫的《我與席勒的初次結識》一文和以後他同愛克曼多次談話,都揭示了他們二人的不同之處。 概括地說,歌德研究自然科學,講求具體實際,席勒醉心於哲學思辨,耽於言想;歌德注重描述現實,風格幽默,席勒追求某種理想,充滿狂熱;歌德好刻畫一些卑微的人物,席勒喜歡塑造悲劇形象;歌德不關注法國政局,崇拜拿破崙,席勒反對法軍入侵,要捍衛祖國。在日常生活方面,歌德衣著樸素,不戴假髮,喜愛寧靜和大自然,愛好運動,早睡早起,從不開夜車,字跡工整;而席勒講究服飾,講究排場,不接觸自然,愛好哲學和歷史,創作題材多來自書本,從不運動,夜間失眠,抽煙喝酒,飲食不正常,肺病纏身,抽屜裡放著爛蘋果,愛聞這種歌德稱之為「有毒的氣味」。 1.他倆交上了朋友 這兩位思想和性格各異、生活習慣大不相同的人怎麼會交上朋友,而且成為生死之交呢? 這帶有一點偶然性。 1794年夏初,席勒剛從自己家鄉返回耶拿。他在6月13日寫信邀請歌德參加合辦《時代女神》刊物的工作。 同年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歌德和席勒都不約而同地去耶拿參加了一次自然科學研究報告會。會後歌德陪席勒回住處。兩人邊走邊談,歌德向席勒解釋了他的植物變形學的理論。席勒聽完後卻搖頭說:「這不是經驗,這是一種理念。」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還是歌德善於應對。他說:「我有理念,但我不知道它,卻又能用眼睛看到,這倒使我十分高興!」席勒也不想同歌德的關係弄僵。他反問一句:「難道會存在一種與理念相適應的經驗?因為理念的特點就在於,它永遠也不會和經驗相符合。」 在這第一次坦誠相見之後,他們形成了一個磁石的兩極,雖然異質,但相互吸引,而不是相互排斥。歌德承認,「席勒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凡是靠近他的人,都擺脫不了他的控制。」 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倆在耶拿再次長談,不過這次談的是藝術理論問題,他們發現,兩人雖然觀點有所不同,但主要思想卻驚人的一致。 就在這一年的8月23日,席勒給歌德寫了一封著名的長信。這封信既剖析了自己,也剖析了歌德的思想和性格,歌德感到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對自己作出過正確的評價。只見席勒在信上寫道: 「如果您是個希臘人,哪怕生下來只是個意大利人;如果從嬰兒時代起,秀麗的大自然和理想化的藝術就已經把您包圍起來,那麼您的道路就會無限地便捷,也許這條道路完全成了多餘的……但是您是個德國人,您的希臘精神在固守傳統的北方人看來是一種多餘,因此,您只能要麼把自己變成一個北方藝術家,要麼通過思考力的幫助來補償因現實條件而想像力有所不足的那一部分,而這就等於從內部,通過合理的途徑創造出一個希臘。……這樣一來,您就不得不再去做一件工作,因為只要您從觀察轉向抽象,您就不得不倒過頭來把概念轉為直覺,把思想轉為感情,因為天才只有通過直覺和感情才能表現自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