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一〇三


  個人生活歷史

  格洛麗亞·斯坦內姆於1934年3月25日出生於俄亥俄州特拉多,是魯斯和李·斯坦內姆的二女兒,她姐姐蘇珊娜比她大8歲,在生活中更像個老師/家長而不像姐妹。格洛麗亞·斯坦內姆保持著與哥達·梅相似的姐妹關係,她倆都在高中最後幾年與姐姐同住,格洛麗亞是在華盛頓特區。格洛麗亞的母親是位受過良好教育(奧伯林學院)的新教徒,她的母親保琳在本世紀初是俄亥俄州特拉多地區的女權主義運動領袖。李擁有並經營著特拉多「海灘彼爾」夏季俱樂部,接著他又在密歇根、弗羅裡達、加利福尼亞四處走動,買賣古董。格洛麗亞在成長階段跟著爸爸四處旅遊,在許多學校所呆的時間不超過兩周。格洛麗亞母親大部分時候情緒躁亂,這段時間一直呆在特拉多。這是格洛麗亞最開心的一段日子,她和父親可以常去看電影,共同吃喝,過著自由、輕快的旅行生活。

  她11歲時,父母離婚,從此格洛麗亞的生活急劇改變。她的父親是威利·勞曼似的自由精神者,喜歡說自己的辦公室就是他的帽子。他對自由的追求方式看來已深深影響了格洛麗亞,因為她在生活中也竭力回避固定的職業、伴侶和組織,她一生都在巧妙地躲避一個固定的位置和戀愛對像,她看來致力於保持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甚至不夾雜絲毫的傳統和規矩束縛。她常說:「我並不想知道下周我會掙多少錢,或者是明年我要有兩星期的休假」。

  早年跟隨四處巡遊的父親的遷居生活,使格洛麗亞學會處置新環境,這是革新幻想家早年生活中的關鍵因素。11歲時,她與母親在蘇珊娜就讀的史密斯學院附近生活了一年。在她與父親到處旅遊的時候,格洛麗亞從沒像一般女孩那樣好好上學,她正式進校學習是在父母分離後,她上了舞蹈學校六年級,她那時想通過跳舞離開特拉多。格洛麗亞在當地愛爾克斯俱樂部跳舞,贏得了當地電視舞蹈比賽。她說:「我知道自己獨特,各種思維主張纏繞著我,我躲進書堆,進入幻想,我生活在自己的頭腦思想中」。路意莎·梅·奧考特的《小婦人》是她最喜歡的書,奧考特則成為她的榜樣。在父親搬到加利福尼亞後,格洛麗亞得照料神智不清的母親,她通過幻想來解脫這種難受的生活,她說她希望自己是被領養的,她真正的父母會來把她帶走。由於母親精神病和父親離家,她常常夢想自己成為紐約的一名搖滾舞星(這與麥當娜情形相類似)。

  在格洛麗亞父親和母親離婚後,她成為母親魯絲的照料者。由於「焦慮神經症」,母親變得越來越病態,這給格洛麗亞留下永久的印象。在以後的生活中,她以被迫照料母親藉口不生孩子,她不得不將美好的青春用於眼侍照料母親的生活,她真受夠了。1952年,格洛麗亞·斯坦內姆從華盛頓特區西部中等學校畢業,她姐姐讓格洛麗亞到史密斯學院學習。斯坦內姆品學兼優,於195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史密斯的政治學系。

  在畢業後,斯坦內姆接受了兩年期的印度學習獎學金,以逃避與大學戀人布萊爾結婚。在以後20年中,她不斷重複這一劇情,逃避多次婚姻。在印度時,斯坦內姆在加爾各答和德裡大學學習,她加入一個爭取財富分配平等而戰鬥的小組,從此開始激進事業生活。在幾年前使特蕾莎嬤嬤深受震驚的印度貧困,在15年後同樣啟示著簡·芳達的言行,而現在也深深震動著年輕的格洛麗亞。她與「激進人文主義者」一起遊行,寫著自由評述文章和印度概覽書《一千個印度人》。她談到自己這段經歷說:「印度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動物,太多的傳統和太多的神——一切都太多了」。

  正是在印度,當斯坦內姆注意到「階層」和「民眾」的不同,首次燃起了她的政治熱情。她回到美國後說:「我發現自己是在白人聚居區——比如,在史密斯學院沒有一個黑人女孩——回想起來令人憤慨。我回到家,充滿討伐開戰的激情,是讓這個國家[美國]認識到在亞洲發生的事情」(亨利和塔茲,1987)。

  氣質:直覺—思維者

  格洛麗亞·斯坦內姆是個有普羅米修斯氣質(直覺思維者)的內向者,她以右腦理性方式感知世界,她是個典型的透過樹叢見森林的幻想家。斯坦內姆關注生活的可能性,她是個有長期生活觀的理智型好問者,她的宏觀視野使她在形式和原則方面都超前,她的個性類型使她不熱衷於權威:能力是她成功的唯一因素。她也集中了所有偉大創造者、創業者和革新者的行為。

  斯坦內姆吸取了父親的自由精神,在個人生活和事業生活中都避免與國家掛鉤。她又從母親那兒吸取崇拜教育和知識的敏感和雄性激素女性形象,她的反抗和異端天性看來來源於有教養父親的寬容培養,他們待她如成人。在她一本關心自尊的書《來自內源的革命》(1993)中,斯坦內姆說:「我父親從不信奉任何形式的訓斥、棒擊和責駡」,她還說,這一點:「幫助我成為反叛者」。這種早期培養,形成了不怕否認權威的性格,斯坦內姆承認,自己的大膽來源於童年培養。

  「我想這一點正是成長的確切含義——逐漸學會冒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風險。當能容易地——有益地——看到孩子冒險傾向得以增長時,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一過程將持續終生」(《世界主義者》,1989)。

  斯坦內姆以質量式,而非數量方法行事,她結合兩者,以偏向於理性的或「思考的」方法作決策,這與大多數婦女習慣採用的「感情」方式不同,這將斯坦內姆歸入少數人(25%)行列,因為美國75%的婦女傾向用「感情」方法處理困難問題。她喜歡以定構設置的而非即興所致的方法處置生活;也就是說,她情願做出決策後推行,而不是讓問題懸而未決。格洛麗亞內向一直覺型一思維一判斷者個性,在美國人口中只有1%,使她成為邁爾斯一布裡格斯個性類別中真正的少數型人群。

  斯坦內姆無所畏懼和勇於面對未知逆境冒風險的精神,使她成為叛逆者,她總是願意冒著自我形象、自尊和個人事務的風險去為事業而戰。在馬丁·路什·金被殺後的哈萊姆暴亂中;在1968年芝加哥全國集會暴亂時,她又不顧安危聞人危險和敵對境地,這些都顯示出她捨身為事業的品格。她最無畏的舉動是宣傳自己流產隱私,來推進她姐妹們的事業和《女士先生》雜誌的成功。斯坦內姆說正是在那一刻,「我失去了政治保護你的感覺」。她與塞薩·切維茲一起為反對現有制度而遊行,為爭取權力而罷工。她認為我們控制自己的命運,告訴《觀察》雜誌:「我們必須學會自己領導自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