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二九


  專門技能發自肺腑

  所有這些婦女不理采專家意見。麗莎·克萊伯恩以她特具的品味來勾勒女性職業時裝的線條,這完全有背於70年代時裝製造行家的準則。麥當娜以可能是本世紀最大逆不道的女性形象出現,不斷打破一切傳統,她的書《性》(1993)和她的禁帶是其反偶象崇拜天性的證明。莉蓮·弗農常表達自己偏好「與眾不同」,她聲稱這使她得以成功,她放棄傳統的市場研究方法論,而代之以自己特有的市場分析「黃金內臟」。簡·芳達,曾一度是新左派的領導、資本主義的敵人,卻成為徹頭徹尾的資本家,她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演播室,製作出最暢銷的健美像帶,讓她諷刺性地成為了傑出資本家;這位女性更離奇的行徑是將所有錢(估計約1億美元)捐贈給丈夫湯姆·海頓的左翼事業;最要命的是芳達與徹頭徹尾的資本家、她左翼政治事業的仇敵泰德·特納聯姻,特納一生中許多時間用於追逐女色,是資本主義巨頭,右翼分子。芳達不僅否定專家,而且令他們大惑不解。

  甚至是貌似柔順被動的特蕾莎嬤嬤,為了幫助窮人也抗拒著專家意願。她打破宗教規則,要求教皇授權給她,住到加爾各答的貧民窟中,這從未有過先例,但她卻能獲得教皇的應允,運用職位的權力,為加爾各答的窮人和瀕臨死亡者爭得了格外多的利益,她以其巨大的努力,成功地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這些女性的事例生動地說明:創造發自「肺腑」,而非來自頭腦。

  害怕知道者,而不是不知者

  我們是自己的至敵,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局限所在。這些女幻想家能夠不理會內部的自我演講,而踏上樂觀愉悅的更高境地;她們有巨大的自我價值觀念,否認任何拒絕她們內在信仰體系的人;她們不知道自己難以做到,因而她們實現了。瑪格麗特·米德不知道一位25歲的年輕單身女子是不能獨自踏入新幾內亞和薩摩亞島叢林之中的;瑪格麗特·撒切爾也不去過問英國女首相能否為同行所接受,她基本上毫無機會升上如此高的職位,但她卻做到了;奧普拉·溫弗雷並沒因菲爾·達那休擁有日間談話市場而退縮,她花了6個月的時何超過他。根據常規,這些婦女中無人能成功,她們並不去過問這個問題,因而踏進了天際城堡,就好像是她們有權這麼做。

  冒風險性:自信勝於恐懼

  所有孩子和雇員都應有冒險和失敗的機會,不然知識、自信或自我價值將難以獲取;創造能力是早年經歷活動的功能,如果孩子沒有嘗試冒險和失敗的經歷,他們將無法掌握創造活動的關鍵因素,凱瑟琳大帝告訴一位大臣:「沒有比我更大膽的女人,我的膽大妄為無以復加」,正是這種態度,使她成為俄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性,沒有她便沒有俄國。特蕾莎嬤嬤所冒的風險之大超過書中任何女性,她與臨死病人共同工作、居住達50年之久,她住在麻瘋病人隔離區,不理會醫學避諱,幫助世上的窮困潦倒者。

  一般婦女比一般男子缺乏冒風險傾向主要有兩個原因。從生物學上講,女性只有極低的睾丸激素,荷爾蒙導致男子更富進攻性、競爭性、冒險性和較高的性動力。從社會學上講,女性歷史地被塑造成崇尚「安全」,不去「冒險」,女性繼承持家育兒的遺傳;在女性的頭腦裡,冒險是男人的權力。然而書中的這些幻想家女性具有遠遠超過一般女性的冒險傾向,看來她們除了被養育或自我滿足和富於競爭,不傷自尊地嘗試冒險和失敗之外,還具備較高水平的睾丸激素,追逐的狂喜可能是她們終極目標的主導因素。

  大多數冒風險行為形成于兒童時期。如果父母想讓孩子長大後敢冒風險獲取成就,就該讓孩子有機會嘗試風險和失敗。瑪麗·凱·阿什的母親讓她獨自照料殘廢的父親,在離開的14小時裡讓瑪麗·凱爬到椅子上為臥床不起的父親燒飯,她每天要打二十多個電話,以從母親那兒獲得做一個大人的鼓勵。瑪麗·凱年僅7歲時便迫不得以嘗試風險,這種經歷難以忘懷,風險在瑪麗·凱的詞語庫並非貶義詞。

  像父母一樣,公司如果要塑造自信、敢冒風險的有能力雇員,也應讓他們有嘗試風險和失敗的機會。與孩子養育中相類似的風險/獎勵訓練,在商業經營中也應該允許,這種氣度應該由每位機構領導所建構,大多數機構是靜態的,因而很少有革新。

  我發現大多數機構管理形式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風險取向型,是允許創業或革新的機構;第二種是現狀取向型,存在於大多數靜態或成熟機構;第三種是低取向型,常在那種走下坡路,混亂不堪的機構中發現(參見《改變世界的十三位男性》(1993))。所有這些婦女是風險取向型。

  風險和直覺

  風險取向型管理模式往往在那些剛剛起家或開闢新徑的公司中發現,與書中的這些婦女相類似。這種直覺性類型對任何創造努力都是必需的,這能增加成功的機會。

  傳統主義者信奉守財持家;老年人及老化機構則傾向于少冒風險。他們財大而輸不起,因而變得更趨於躲避風險,因為賭注太大,他們在自己的生命階段中更成熟。然而,生活中沒有了風險,也就喪失了一切潛能和機遇,機遇的潛力總與風險成正比,唯有高風險才能帶來大成就。關在房間裡的孩子從不知道擦破膝蓋的滋味,但同樣也不會有所成就。除去風險值得嗎?通常不是,想想我們能達到目標的有限的生命年限吧。那些從未曾嘗試冒險探索的孩子,也極不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因為他們受制於自我維持動力。

  不曾允許嘗試風險性決策的雇員最容易維護現狀、停滯不前,唯一能培養雇員成功自如地應對動態環境的方法是:讓他們在變化的環境中練習操作。一個邏輯性的結論是:如果風險取向與製造程度相關,那麼不可能有任何製造人才產生於風險回避型環境之中。孩子必須被允許並鼓勵去嘗試風險和失敗,以練就創造革新人才。這十三位婦女之所以有成功機會,起因於她們在鼓勵冒險或不是尋求安全的寬容環境中長大。自我維持從來不出現在她們的需求層次中。沒有大量的風險,不存在誘人的機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