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三〇


  風險和家長引導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注入冒風險品質的典型是理查德·布蘭森的母親。布蘭森是英國企業界天才,他建立了弗琴唱機和弗琴飛機公司,是英國第三大集團。在他上幼小時,母親決定培養他自我依賴的技巧和應付風險的能力,她把他扔在離家5英里的田地裡,讓他沒法自己回家。她說這種風險導向型訓練經歷有助於「發展他高度成功性的創業舉止」。布蘭森的母親深諸心理學自我形象的實踐之道,她的兒子贏得了許多熱汽球賽,成為風險躲避社會中完美的企業家。這位高中退學生,否定了他所嘗試的每個商業冒險計劃中的條規,在40歲之前成為億萬富翁,他的成功無疑在於孩提時代造就的風險取向品格。

  許多不成功者常常具有高於理查德·布蘭森和書中這些成就女性的才能,這些風險躲避者通常有完成反面自我形象的內在需求,或者崇尚一種無風險生活方式,他們對失敗的本能性恐懼使他們害怕探索創造、創新和創業的未知領域。風險躲避者害怕失敗,而成功的創業者往往由恐懼不成功所驅動。比爾·蓋茲37歲成為美國首富,承認害怕驅動著他的日常表現。奧普拉·溫弗雷反復承認她尤其恐懼失敗,正是這種恐懼推動她取得成就。這種內在對失敗的恐懼具有諷刺性的同時成為創造天才和無創造者的驅動力——前者是積極的動力,而後者是消極的。創造性人才為如何獲勝而焦慮,而無創造者為如何不失敗而擔心;大多數世界級運動員都直覺地感到這條公理。

  女領袖和革新者對自己進行生存性訓練,她們直覺地明白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求得生存和成功。她們早就明白風險取向是冒風險的準備,而不依存于冒風險的天性;不把它當作風險的話,這純粹是一場賭博。瑪麗·凱·阿什講起她的歷險,「我沒把它看作風險,而視它為一個機會……我甚至從沒有過失敗的念頭,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這些婦女的冒風險傾向歸納於表8。

  表8 幻想女性冒風險傾向

  幻想家  風險傾向

  瑪麗·凱·阿什 「我沒把它看作風險,而視它為一個機會……我甚至從沒有過失敗的念頭,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瑪麗亞·卡拉斯 在戰爭中,冒著槍林彈雨的硝煙飛奔,戰後駛入紐約港從事嶄新的生涯。冒著犧牲事業、丈夫及其一切的風險與阿裡斯蕾德·奧納西斯真心相愛。

  麗莎·克萊伯恩 在47歲時傾其畢生積蓄的5萬美元投資「come line」沒有麗莎·克萊伯恩入股,公司將無以為繼。

  簡·芳達 頂住對手及敵人對自己信仰的衝擊,進行無所畏懼的競爭。她起訴聯邦調查局、尼克松總統、美國國會和政府,獲勝而贏得280萬美元。

  艾斯蒂·勞達 「風險取向是帝國大廈的基石」,她以旋風般的步伐不斷周旋、穿行于競爭對手之中,創立自己的東西。

  麥當娜 卡米爾·本鮑因說:「麥當娜總是生活在邊緣地帶,從不害怕任何東西」,有刻意違背所有的傳統性穿著、表演和道劇方法。

  哥達·梅 她從不懼怕失敗:「憑良心說,我從未曾因為想到失敗而改變處事方式」。她懷揣手榴彈,深夜穿行沙漠,去見她的致敵阿布杜拉皇帝。

  艾恩·蘭達 持6個月的簽證從俄國來到美國以實現長期居住,為免遭驅逐而結婚。此後,她冒著風險,反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的左派思潮。

  格洛麗亞·斯坦內姆 在一項項亭業中冒著尊嚴和生命的風險,參加了許多轉成暴力行為的軍事遊行。她會前往哈萊姆的大街上收集素材。

  瑪格麗特·撒切爾 「無畏而不妥協精神」,這是許多傳記家的評論,鐵女人堅韌不拔,常常樂意冒險獲取有利於其政府的結果。

  莉蓮·弗農 「準備著去冒風險……我依靠我的『黃金內臟』去抓住機遇」。

  琳達·沃切納 貪婪的滑雪者和競爭精神,她將所有賭注(1000萬美元)押在對沃納考公司敵視性接收

  奧普拉·溫弗雷 始終願意為正確冒一切風險。她是個脆弱的女人,常常顯露靈魂以讓別人也如此。她的餐廳取名為「怪癖」,以此可對她的風險取向性略窺一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