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二七


  細胞質的知識與創造力

  在本章開頭引用的迪派克·喬伯拉的話講道,知道是創造活動的致命殺手,而不知才適合於創造性天才。喬伯拉認為我們將生命的潛在機會建立在預知的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的概念之上,我們常常對於什麼是得以獲取「可能」的東西瞭解得太多。喬伯拉是相對於精神和身體健康而傳播這一信條的。他在報告中顯示人體中每個細胞是如何每年更換一次的,當問及癌症和愛滋病患者何以未能以新細胞每年得以治癒時,他解釋道:「專家」由於其滿腹經倫而不斷製造著致死的細胞,他繼續解釋人體每個細胞每年都更新一次,但是人腦成為限制性的聯繫因素,因為它每天有6萬個思想細胞,而其中90%在其遺傳性複製中被預決成如同舊細胞。因此,教條主義思想能使病者生病,因為他們以負面細胞來複製,反之健康者因同樣原因保持著健康。病體負想性細胞(預先程式化細胞)污染了新的健康細胞,結果使病人的醫療診斷結果毫無變化。癌症和愛滋病患者通過複製「病細胞」思想預先決定了自己的健康,這種思想每天印刻於腦細胞,決定了他們體內新細胞的性質。

  喬伯拉聲稱:我們對於生病的內在知識決定著我們生病的狀態,我們因為擁有太多的我們「是有病的」知識而在自我摧殘。研究顯示迅速的康復基本上都發生在「弱小老婦」身上,她們通常未曾浸染太多的知識,她們有較高康復可能,是因為她們不知道自己會死,統計表明較早死於癌症和愛滋病的往往是醫生和其他一些「知道」太多自己死亡可能性的人。創造活動、創業和革新很多方面與健康類似,知識當然重要(見第3章),然而當著手新概念時,具有開放式思維很重要,不要「知道得太多」。事情如何完成的預先知識是重要的,但能完成什麼的預先知識,則有礙於創造性過程。換言之,我們內在的事實圖景支配我們的創造潛能。從研究這些男女創造天才中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他們基本上從沒生病過,儘管他們都是A型工作狂(另一本書的主題);並且肆意濫用自己的身體和感情系統。

  知識性傲慢與創造力

  不成功者知道一切,成功者知道太多,天才們知道極少!是個悖論嗎?不!有經驗的老師教會我們太多的什麼不起作用,什麼不要嘗試,什麼不能做到。事實上,我們學校體制所褻瀆的正是那些他們應力圖嘗試著去做的東西,他們以自己具體化實現了的限制教育學生。哥倫布被教導地球是方的,但他不信。其他天才也遇到如此境遇。西爾維納斯·P.湯普森教授說愛迪生的電燈泡計劃「註定要失敗,顯示出他對電和力學的基本原理都一竅不通」。教授的想法並不孤立,斯蒂文森研究所的亨利·默頓博士也稱愛迪生電燈泡的發現是「純粹無知引致的荒誕行徑」。這兩位飽學之士都在嘲笑一個隻接受過3個月正規教育而恰恰是正確的人。貧窮而無教育的愛迪生沒有受到什麼是可能和什麼是不能做的約束——因而他實現了不可能,他創造了真理。真正的創造天才,就像愛迪生一樣,從承認無知中脫穎而出,這些創造性婦女有著同樣簡單的直覺領悟,引導她們不顧陳規和專家高見。瑪格麗特·米德在《冬天黑豆》中令人信服地說道:「就我而言,毫無疑問自己是個離經叛道的人,因為我以極大的興趣從事著那種大多數婦女不感興趣,更不用提以此為職業的事情。」

  過多的知識無疑自殺!

  眾多的研究說明,世界上偉大的革新者有開放式思維頭腦,使他們探索無人問津的處女地;歷史也給出無數事例顯示,專家們是如何以其維護傳統的熱情阻撓著創造力,甚至愛迪生否認泰斯拉的交流電理論,因為它與自己對事實的概念瞭解不符,更重要的是這與他自己直流電的發明相違背。更多事例說明,對那些頑固相信專家所傳授的知識的人來說,太多的知識害人非淺(托馬斯·S.奎恩在《科學革命》中歸納出,沒有一種新範例能在舊範例代表性專家逝世前得到公眾的普遍接受)。

  再想想那位不幸被鎖在冷庫廂中的人,他明白如果不在幾小時內得救,自己會凍死,他在臨死前記下幾句話,塗寫在車廂牆壁上,「越來越冷,馬上要完了。」當第二天發現他屍體後,人們檢查了冷庫,發現開關關著,溫度是58度。這個人「知道」太多,因而殺死了自己。

  醫學甚至記錄了一個更離奇的故事。8個人被困於深坑,因為沒有水和食物,他們知道除非在幾天內獲救,否則必死無疑。他們中只有一個有手錶,他負責向別人宣佈時間,讓他們明白生還的機會大小。為了保持其他人的精神,這個人撒了謊;當過去1小時時,他說過了30分鐘;他連續幾天謊報時間。一星期後這群人才得救,在缺水情況下他們能活這麼久實在不容易。其他人都活著,只有那個知道事實的報時者死了。太多的知識殺害了他,而太少的知識救了其他人。

  心理學家已證明思「之」則有之。如果棒球指導對投手說:「別把球扔得太高滾進去」,在投手潛意識腦海內記住的話正好與指導完全相反:「高點和進去」。唯一適當的交流必須有助於潛意識貼切植入的信息,在這個例子中「低點和外面」是唯一合適的交流語言。正面看待是給成功的行為反應刻入合適形象的唯一方法,有兩個標準是:限制合適的知識,植入新的正面知識。我們這十三位女幻想家只想自己的終極目標,從不讓舊條規來破壞自己的任何思想!

  創造天才踏上無人問津的禁地

  麥當娜告訴製作人打破常規,嘗試別人未曾做過的。她堅持說要他們試試「不同」,儘管那是有背傳統的,這種哲學觀幫助她打破了甲殼蟲樂隊在80年代保持著的流行歌曲單曲唱片銷量記錄,同時給她帶來了金錢。瑪格麗特·撒切爾,在她第一個職位教育大臣的任期中,為控制教育經費預算,毅然停發兒童免費牛奶,她因此立即遭到了新聞界和反對黨的批評,給她冠上不友善的頭稱:「牛奶掠奪者撒切爾」,反對她的文章稱這是「母狗的壕溝」,預言她自取滅亡。她是在政治自殺嗎?她全然不理會這種宣傳,沉浸于未來,義無反顧地邁向長遠目標,這種大膽行徑正是導致撒切爾踏上這塊領地最高位的一個原因。在沒有一個男人敢於獲取不可能的職位時,她登上了保守黨領導人的位置,她不怕烈火的襲擊,承受著熱浪,她因而獲得成功。

  作家艾恩·蘭達撰寫的小說《本源》和《阿特拉斯聳肩》也打破了所有規則。她的出版商懇求她取消重寫這種史詩小說。因為這實在太深奧,不適合一般讀者。艾恩·蘭達不瞭解出版界關於讀者人數的統計調查,但毅然拒絕對手稿修改一個字,造成了與出版商之間的矛盾。事實證明她是對的,根據專家說法,兩本書創造了史無前例的2500萬冊銷量,《本源》還拍成了由加利·考伯主演的,深得讚揚的電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