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甘地試圖挽救他即將支離破碎的國家,甚至不惜向丘吉爾求助,顯然是不明智的,也是必然會遭到冷遇的。從這一點看,甘地多少也是迂腐的。一位印度作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甘地在南非及其後來在印度,都成功地爭取了懷有敵意的外國人,可是在對待自己的同胞的問題上,他卻遭到了慘敗。人們對此又如何解釋呢?為什麼這位仁慈的非暴力運動的倡導者卻未能贏得大多數印度穆斯林的心呢?這是一個值得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注意的問題。他不僅沒有贏得支持,反而使穆斯林和很多印度教徒脫離了他。這真是一個悲劇性的諷刺。」 對這個問題,法國作家拉皮埃爾和英國作家柯林斯作了分析回答。他們認為,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分裂的原因多在於社會方面的因素。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在他們中間築起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加上人生有輪回生死之說,統治者就利用先祖這些規定性作為精神控制,維護社會上的不平等,而且說服鼓勵貧苦大眾,聽從命運的安排,只有忍耐,他們在輪回中才能享有美好的命運。穆斯林則譴責這種制度。他們認為,伊斯蘭教體現教友之間無與倫比的兄弟關係。在歸依伊斯蘭教的新教徒中,絕大多數來自于原來信奉印度教的賤民,即不可接觸者。加入伊斯蘭教後,他們地位迅速得到提高,擺脫了不虔誠教徒昔日遭受的指責和淩辱。再有,就是經濟上的不平等。40年代,在全國各地,印度教徒幾乎掌握了全部高利貸行業。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們辦事幹練,另一方面,由於古蘭經嚴禁穆斯林從事金融交易。因此,他們往往受到印度教徒的盤剝和奴役。 印度教徒將牛奉若神明,這從古印度的聖賢們開始。所以千百年來,牛在印度教徒那裡一直免遭宰割的厄運。誰要宰牛,誰就大逆不道,犯下不可補贖的罪過。據統計,僅1947年印度擁有兩億頭牛,平均每兩人一頭牛,這個數字居世界之首,相當於當時法國人口的五倍。這兩億頭牲畜中,四千萬頭每天產奶不足一公斤,其他的四五千萬頭用於拖拉車輛和耕地。所剩一億頭牛中,一部分滴奶不產,一部分衰老無用,終日懶洋洋地漫遊在鄉村和城鎮,每天吞食相當於一千萬印度人的菲薄口糧。甚至甘地也大聲疾呼,保護牛畜意味著維護上帝的整體事業。這種對牛的狂護,穆斯林極為反感。他們常常把牛趕往屠宰場,故意惡作劇地經過印度教廟門前。多年來,這種針對活動引發的流血事件不計其數,成千上萬個生靈伴隨著牛群死於非命。 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印度期間,為了便於他們的統治,非常卑鄙地利用了兩大教派的矛盾,並使這一矛盾不斷加深擴大,甚至呈現出白熱化。 甘地何嘗不清楚這些歷史和複雜的因素。 他知道,建立穆斯林自治國的方案,於1933年1月28日首次在一份文件中提出,文件長達四頁半紙,在英國劍橋附近一家村舍裡起草打印。方案起草人拉赫馬特·阿裡是名印度穆斯林大學生,時年40歲。他甚至建議,未來國家的名字將稱著「巴基斯坦」——精神上純淨人的國土。其實,這名大學生是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思想與膽量,這後面自然是真納的主見。 儘管甘地口頭上說,他與真納的會談並不意味著終結,只是無限期休會,但是,再與真納談判的可能性很小了。多年的交道,他瞭解真納。 現在二次世界大戰已勝利在望。大戰結束,印度馬上就會陷入來自內部的混亂。防止爆發內戰,這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了。甘地深知,當期待已久的勝利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人們非常容易失去理智。他向已經互相策劃戰勝對方的盟國提出忠告,但誰也無心去留意他的勸告。他說:「和平應當公正。 為了能夠公正,和平即不應有懲罰,也不應有報復。德國與日本不應該遭受羞辱。強者應該永不採取報復行動。因而,和平的果實應是大家共同分享。」 他同時提醒盟軍,「印度的自由將向全世界受剝削的種族表明,他們自己的自由也為期不遠了。自那以後,他們再也不會遭受剝削了。」 這話雖然說給盟軍聽,也同樣說給真納聽。 1945年下半年以來,印度國內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工人、農民幾乎普遍都以不同方式參與這一偉大運動。軍隊也開始出現騷動,不滿於現狀。 面對這種形勢,印度總督菲爾及時發表戰後英國方面的印度主張。大意為: 英國政府同意,由印度人自擬新憲法,並盡力根據現行制度與印度人民與各教派合作;中央行政會議將改組,除總督和統帥外,所有其他委員均由印度人士擔任,印度政治領袖、印度教與穆斯林聯盟領袖各占三分之一,外交部長及國外代表可考慮也由印度人擔任;總督準備近期召開會議,改組行政議會,會中將由各黨領袖、各黨現任及前任首席部長提出政務委員會參考名單;中央合作,各省自行推行政府制。隨即,韋菲爾便向會議參加者發出請柬。 國大黨立即做出反映,表示所有被邀請人員將參加會議。真納同時打電報,要求會議推遲。6月24日,總督會見甘地、阿薩德、真納等,通報會議將于明天在西姆拉如期舉行。甘地表示他不參加會議,但是,他將在西姆拉會議外指導國大黨。真納提出,國大党的穆斯林不能出席副王行政會議,穆斯林出席會議代表應由穆斯林聯盟選舉產生。會議于25日上午11時在副王別墅召開,為保密起見,沒有邀請記者參加。真納在會上提出國大党只能代表印度教,不能代表穆斯林。 國大黨主席、穆斯林阿薩德表示,國大黨將不接受任何使該黨降為教派組織地位的建議。會議一開始就出現緊張氣氛。副王根據各派意見,提出組成政務委員會人選參考名單。國大黨堅持這個名單要包含國大黨中二名穆斯林,即阿薩德和蕭克·阿裡。真納反對,他堅持穆斯林代表只能由穆斯林聯盟提名。雙方各持己見,會議宣告破裂。會議結束時,甘地給副王寫信說:「本來如此愉快而又有希望地開幕了的這次會議,看來由於過去同樣的原因而失敗了。想到這一點,我感到很痛苦。」真納在會後發表聲明說:「這次會議提出的方案是個圈套。」 甘地的一位崇拜者路易斯·莫希爾在分析西姆拉會議失敗原因時寫道: 「穆斯林聯盟在戰爭期間強大起來,並且在大多數選舉中挫敗對手非穆斯林候選人。但是無論韋菲爾,還是甘地,都不承認真納有權代表印度穆斯林。 國大黨內有許多穆斯林,國大黨主席阿薩德就是一位穆斯林,旁遮普的前首席部長希紮爾·哈亞特·汗是真納和巴基斯坦的反對者。如果國大黨承認自己只是一個印度教徒組織,那麼它就否定了國大黨的非宗教性質和甘地原則。」 但是巴基斯坦的作家阿拉納在《真納傳》中說:「印度教徒妄圖長期控制的統一印度的這只船,最後觸礁沉沒了。這完全歸功於偉大的領袖。」在整個傳記中,他都稱真納為偉大的領袖。 西姆拉會議剛過一個月,英國政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舉行大選。 工黨獲勝,丘吉爾戰時內閣只得將權力交給克萊門特·艾德禮。勞倫斯勳爵被任命為印度事務大臣。 又過20餘天,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原子彈。日本廣島、長崎變成了一片廢墟。日本遭受了毀滅性打擊。由於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8月16日,日本投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