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經濟騰飛路 | 上頁 下頁 |
一〇五 |
|
他初掌權時,大家都料想不到他會成為梅斯麥之後任期最長的德國總理。等到我對他有進卜步的認識時,才發現他在龐大的身軀和顯得笨拙的外形下,有著一顆思維清晰的腦袋和敏銳的政治觸覺。他性格堅強,追求目標有著果敢和貫徹到底的意志。他有宏圖大志,這使他能夠勇敢地面對德國的過去,並決意不讓歷史重演。這就是為什麼他一心一意追求歐洲貨幣聯盟的落實,並稱之為關係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他相信歐元一旦落實,歐洲合而為一的過程將啟動,再也逆轉不得。 科爾在1998年9月的大選中敗下陣來。後人將記得他是個偉大的德國人,是他促成德國重歸統一。他更是個偉大的歐洲人,一心希望德國融人超國家的一體化歐洲,以避免上一世紀造成生靈塗炭的歐洲戰爭再次爆發。他鞏固了法德關係。儘管有許多人不看好歐元,甚至加以反對,在他的努力下,歐元卻在1999年1月1日成功推出。如果歐元取得成功,科爾對歐洲一體化的貢獻將是歷史性的。雖然他招認曾經經手其政黨的秘密捐款而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申報,他對德國和歐盟的貢獻卻不能因此而絲毫受到否定。 法國領袖令我欽佩的地方是,他們具備非凡的才智和精闢的政治分析能力。他們比德國人更有本事在世界舞臺上突出自己,而且懂得在歐共體內取德國人的資源而用之。德國統一將對這樣的安排形成一種挑戰。可是,科爾總理心裡再清楚不過:如果外界認為德國耀武揚威,可能會引起恐慌。 歐洲團結的一大障礙是各國之間沒有共同的語言。施密特用英語跟德斯坦交談,他告訴我,他們倆能夠建立融洽的親密關係。密特朗和希拉克則通過通譯員跟科爾溝通。我總覺得,有個通譯員夾在中間,要摸清楚交談對象的想法就不容易。施密特 、德斯坦和希拉克全用英語跟我交談,比起通過通譯員傳達意思的密特朗和科爾,我更能夠掌握前面三人的基本觀點。要等通譯員告訴我密特朗和科爾在說些什麼,想觀察他們的身勢語言就更難。 一個人用英語說話,即使文法不通或講得不地道,我也大概能夠摸清對方是怎麼想的。在句子中間的一個停頓、一個猶豫,有時候會使語義起最微妙的變化;通譯員必會剔除這些停頓,把大概的意思告訴我而去掉這些揭示對方有所保留的小痕跡。在歐洲人找到一種共同語言之前,論統一、論規模效益,歐洲都無法同美國匹敵。每個歐盟國家以第二語文的程度教授英文,沒有一個願意捨棄自己的語言,以英語或任何其他語言來取代。因此碰到大工程,歐盟的工程師和經理,不比美國人容易互調人員。 法國人渴望使法語成為國際一大外交語,卻不得不向實用性的問題低頭。到了80年代末期,說法語的人在國際會議上開始用英語演講,以便在國際聽眾群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有了互聯網,除非願意付出沉重的代價,否則英文的優勢由不得人們忽視。在90年代,聽法國和德國公司的總裁用英語進行討論已是平常的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