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經濟騰飛路 | 上頁 下頁
九一


  1994年4月。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週刊於悉尼召開的會議上,外長埃文斯邀請我開誠佈公地談論澳大利亞。我把他的話當真,於是我說,澳大利亞是「一個財富多得叫人不知從何選擇的幸運之國」。澳大利亞的消費高,儲蓄低,競爭力弱,經常性帳目赤字大,債務多,出口以礦物和農產品為主。如果澳大利亞要使經濟完滿改組,同其他國家競爭,我相信更多改革是在所難免的。

  邀請我赴會的幾位《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編輯大篇幅報道了我這番坦率的講話。不過,當地小報卻憤憤不平。這些小報是澳大利亞問題的禍根之一。澳大利亞大眾媒體,包括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在1991年攝製的一套電視片集,把東亞的經濟成就描繪成「第三世界的人間煉獄,那裡盡是血汗工廠、性旅遊業和壓制人民的政權」。它們完全漠視現實:越來越多臺灣人在美國留學和就業之後,把美國的科技和知識帶回臺灣,建立自己的矽谷。

  我在堪培拉澳大利亞全國報業俱樂部對澳大利亞媒體給予回應:它們沒有盡到職責以讓澳大利亞人民瞭解,一個人口將近20億的區域,正從落後的農耕社會演進為工業化和高科技的社會。這些國家,包括中國,正培育出數以百萬計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日本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已經讓日本人有能力把衛星送上太空,並且也能探索基因工程的奧秘。這些事態的發展,澳大利亞媒體連一個字也沒提。反觀美國媒體,它們對東亞的工業化過程和高增長都做了報道。澳大利亞學術界雖然消息靈通,一般民眾卻不然。由於這種無知,任何一屆澳大利亞政府都難以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以改變經濟方針和移民政策。

  隨著東帝汶爆發危機,澳大利亞的命運是否同亞洲息息相關頓時成為焦點。1999年1月27日,印尼外長阿裡。阿拉達斯在總統哈比比擔任主席的內閣會議結束後戲劇性地宣佈,當局將同東帝汶人進行「人民協商」,以決定要接受特別自治方案或獨立。這個聲明改變了東帝汶的命運,也給印尼和澳大利亞帶來了長遠的影響。澳大利亞外長亞歷山大。唐納和總理霍華德同哈比比交情好是眾所周知的。哈比比有別于蘇哈托,他會說英語,而且樂意聽取他人的勸告,特別是在東帝汶的課題上。

  澳大利亞想拔掉東帝汶這根困擾著澳印雙方關係的刺。他們建議哈比比實施「新喀裡多尼亞解決方案」。(法國經過15年的準備,在1998年才讓當地人舉行全民投票,表決要保留法屬關係或獨立。)哈比比向馬寶山憶述(詳見第16章)澳大利亞大使約翰·麥卡錫跟他討論新喀裡多尼亞解決方案的經過。哈比比告訴麥卡錫他不會答應讓東帝汶在印尼的經濟支援下利用15年時間過渡到獨立。東帝 汶如果拒絕自治方案,便得自生自滅,印尼不會充當他們的「有錢叔伯」。哈比比說,霍華德後來寫信給他,信裡提到的建議是哈比比的主張。

  哈比比於是在1999年1月21日匆匆寫了備忘錄給內閣要員,要他們研究,由人民協商會議決定該不該讓東帝汶堂堂正正地脫離印尼共和國,這樣的做法是否明智。他附上霍華德的來信,信上強調東帝汶輿論堅持要自決前途。哈比比要不了一個星期就已經決定好要讓東帝汶自治或獨立。印尼、葡萄牙和聯合國5月間在紐約簽署協議,準備在同年8月8日舉行全民投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6月通過議案,成立了聯合國東帝汶監督團。

  但是阿拉達斯做出驚人的宣佈後不久,印尼就在2月開始武裝東帝汶的親統一民兵。親獨立的人士被屠殺、恐嚇的事件日日上演。儘管困難重重,監督團還是在8月30日成功地舉行了投票,投票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結果將近80%東帝汶選民支持獨立,但是投票結果在9月4日揭曉之後,當地頓時變成人間地獄。整個東帝汶受到有組織的摧毀,居民都被趕離家園:25萬人被趕到西帝漢,其餘人口逃到山裡。

  在國際施加強大壓力的情況下,哈比比一星期後終於開口要求國際維持和平部隊協助恢復當地的秩序。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議案,授權派遣一支多國部隊到東帝汶。領導多國部隊的必然是澳大利亞,達爾文是最靠近東帝汶最能充當多國部隊基地的地方。澳大利亞人再次領教了鄰國印尼人民的情緒化。

  印尼對外聲明寧可接受東盟部隊的幫助,但是私下裡,印尼國軍基層並不贊成,同時暗示可能會發生傷亡事件。美國國防部長宣佈只派遣通訊與後勤支援小組參加而不出動戰鬥部隊。澳大利亞必須負起率領多國部隊的重任。澳大利亞擔心東帝汶人把他們當成一支白人部隊,因它由4000個澳大利亞白人士兵,外加1000個以新西蘭白人為主的後援組成。澳大利亞於是轉向亞洲國家尋求支援,並且以東盟國家為主。9月份亞太經濟合作論壇在奧克蘭召開會議時,霍華德總理在會上要求新加坡加入維和工作,吳總理答應了。新加坡承諾提供一組醫藥人員、軍事觀察員和聯絡軍官,外加後勤支援和兩艘坦克登陸艦。它從300萬人口中派出270人參與這項工作。

  安理會授權派遣多國部隊到東帝汶次日,新加坡武裝部隊小組抵達達爾文。新加坡武裝部隊任務指揮官梁建鴻上校同多國部隊指揮官彼得。科斯格羅夫少將一起飛到東帝汶首府帝力,會見印尼恢復秩序行動指揮部人員。第一批多國部隊人員在9月20日抵達帝力的時候,科斯格羅夫的隊伍裡有一張新加坡人的臉孔。

  1999年9月28日刊行的《公報》(澳大利亞一份週刊)報道:「按照『霍華德主義』——總理本人欣然採用這個名稱——澳大利亞以類似『副手』的身分,相對於美國扮演的環球警察角色,在本區域進行維持和平的工作。」這篇報道立刻招致馬來西亞副首相阿都拉。巴達威的駁斥。他說:「當前局勢並不需要任何國家扮演領導、指揮或副手的角色。他們(澳大利亞人)不顧我們的感受。」泰國外交部官員的遣詞造句比較客氣,說澳大利亞人自封美國的副手頭銜負責維護本區域的安全,這樣做不得體。直到霍華德在澳大利亞國會裡表示,澳大利亞並非充當美國或任何國家副手的角色,「副手」是《公報》通訊員自己杜撰的字眼,這場風波才逐漸平息下來。

  不過,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時候,批評澳大利亞士兵把槍對準可疑民兵的頭部是「相當粗暴」的做法,給原本就議論紛紛的局面火上添油。馬哈蒂爾還說:「印尼一直不斷往東帝汶注入大筆資金,國際社會應該給印尼機會推行民主,向東帝汶人證明他們跟印尼統一是有利可圖的。」同卡洛斯。貝洛主教共同贏得諾貝爾獎的東帝汶領袖若澤。拉莫斯一奧爾塔就馬哈蒂爾的談話回應說,馬來西亞「在維護東帝汶人權方面的記錄糟透了,沒有人會同馬來西亞的指揮官合作,甚至可能出現平民全體抗命的局面」。

  拉莫斯·奧爾塔一心想改變較早時聯合國秘書長建議由馬來西亞人指揮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計劃。維和部隊定在2000年回月取代多國部隊。他補充道:「東帝汶不想成為東盟的一部分。我們要成為南太平洋論壇的一分子。」東帝汶領袖已經斷定澳大利亞是最值得信賴的鄰國。

  澳大利亞是被迫卷人東帝汶的糾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澳大利亞部隊在東帝汶同日軍交戰時,得到當地人的協助,後者卻因此遭受日軍殘暴的懲罰。加上惠特蘭總理幾次同蘇哈托會談都默然認同後者佔領東帝汶的企圖,使澳大利亞更加感到內疚(印尼的說法是惠特蘭鼓勵蘇哈托這麼做)。在1976年的聯合國會議上,澳大利亞更就東帝汶決議案投票支持印尼。新加坡舊時選擇棄權。東帝汶在1975年被佔領之後,壓迫接題而來,東帝汶抗爭戰士繼而在澳大利亞設立大本營,問題就這樣醞釀了24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