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家族 | 上頁 下頁 |
六五 |
|
然而,後來許多經濟界的學者指出:雖然亨利·福特的確實行了令人眩目的7美元工作制,可是他用其他巧妙的手法抵消了新工作制帶給工人的好處,甚至加大了對工人的剝削。首先,福特解雇了大批工資超過7美元的工人,然後再重新把這些工人招募到其他部門,給他們以7美元的工資;其次,工人們為了得到夢寐以求的7美元工資,被迫接受了更加繁重的生產任務和更加苛刻的工作條件,從而提高了生產強度;最後的一種降低成本的辦法更具隱蔽性,就是把魯日工廠的許多零部件生產任務轉移到其他生產成本較低的公司,一位美國專欄作家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一針見血的指出:「這種行為從頭到尾都是在用別人的血汗製造自己的巨額利潤。」 從20年代末開始,隨著汽車工業超過鋼鐵業成為美國第一大產業,底特律也成為美國的第四大城市,這次危機對汽車工業的打擊也是巨大的。1931年底,底特律就有21萬的失業大軍,還有10萬名工人被迫離開了這座城市,重新回到農村或遠走他鄉謀生。1932年,新當選的底特律市市長弗蘭克·墨菲在向城市公共委員會提交的報告中指出:該市的自殺率比危機前的幾年上升了30%;每天大約有4000名兒童加入接受救濟的隊伍;底特律有15家銀行宣佈倒閉,3萬多戶人家的存款血本無歸。到1933年,底特律集中了整個密歇根州70%的失業人口,全州33%以上的工薪階層連續四年完全處於失業狀態。 「從總體來說,危機是有益的。」1930年的聖誕節之夜,亨利·福特夫婦來到了兒子愛德塞的家裡,參加豪華的聖誕家宴。老福特一邊品嘗著桌上的美味佳餚一邊針對當前的形勢侃侃而談。 「因為危機就像是一副瀉藥,經濟在經過多年的劇烈膨脹之後就像是一個消化不良的病人,肯定會出現今天這種局面。如果大家都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可是工人們受不了,」愛德塞並不贊成父親的觀點,「即使是沒有失業的工人也在抱怨他們的收入不足以維持整個家庭的消費,甚至連購買足夠的食物都出現了困難。」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老福特把餐巾放在桌上說:「如果工人們沒有糧食吃,那就多讓他們吃一點蔬菜吧!至少我們自己的工人應當這樣做,過了聖誕節我就把這事佈置下去。」 老福特並不是在開玩笑。聖誕節過後不久,所有的福特工人接到通知,為了使工人及其家庭能夠安然渡過危機,每一個工人都必須和公司簽訂合同,在面積為4000英畝的福特農場種一塊菜地。這項工作由貝內特監督執行,亨利為了向工人表明他的決心,乾脆把自己的花園也讓了出來。 1931年11月,幾輛黑色的轎車駛進了魯日河邊的一個叫做英克斯特的村莊。從村裡向遠處望去,魯日工廠煙囪林立,而這個小小的村莊卻是破落冷寂,猶如一個貧民窟。這裡的居民原來幾乎全部都是福特工廠的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黑人。危機爆發後,他們失掉了自己的工作,在這裡艱難度日。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債臺高築,由於這裡的居民完全喪失了支付能力,所以電力公司切斷了電源,連警察也不到這裡來,政府既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對這裡進行整頓和救濟。 亨利·福特和愛德塞帶領幾個管理人員從汽車裡走了出來,他們還邀請了城市公共委員會的官員以及許多新聞記者。 「我要把在高地工廠和在魯日工廠的經驗搬到這裡來,讓這裡的人都能夠憑藉自己的勞動很好地生活下去!」老福特說話的口氣就像是一個救世主,「我要讓這個小小的村莊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個典範,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究竟該怎樣對付危機,該如何防止形勢的進一步惡化。」 在福特父子的安排下,福特公司在這裡建起了廉價商店,以低廉的價格向居民們出售福特農場生產的糧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福特又專門撥出一筆資金,建起了職業培訓學校,鼓勵人們在村莊周圍開墾荒地,並且為願意耕種的人家提供種子。另外,還為婦女們開設了服裝班,買來縫紉機供她們學習技術和生產產品出售。福特還為每個曾經在魯日工廠工作過的人提供三美元,把這筆錢集中起來作為償還債務的基金。很快,中斷已久的電力供應恢復了,福特醫院的醫生也定期到這裡來為居民們治病。就這樣,不到幾個月,這個敗落為貧民窟的小鎮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這簡直是沙漠裡的一塊綠洲!」等再次來到莫克斯特的時候,人們不禁對面前欣欣向榮的景象讚歎不已。老福特趁熱打鐵,1932年初,他買下了全國200家大報的整個版面,向社會宣傳他在英克斯特的成就,想在輿論界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可是出乎他自己預料的是,這一次並沒有引起強烈的反響。 「新聞媒介的那幫傢伙究竟是怎麼了?」老福特對此困惑不解。他哪裡想到,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應當歸咎於他自己經常發佈的一些混亂的言論。 美國一位作家把亨利·福特在危機期間的言論做了一個簡單的匯總,我們在此摘錄幾條,大家就可以悟出點什麼。 「貧困者幾乎都產生於不願思考,因而不願辛勤工作的那些人當中。」 ——《前進》 1930年 「經濟復蘇的遲緩是一件好事,否則人們不會從這種病態中吸取教訓。」 ——底特律《自由新聞》 1930年9月7日 「一般人如果不是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話,是不會去幹一天工作的。」 ——底特律《新聞》1931年3月16日 「從總體來說,蕭條是有益於健康的。」 ——底特律《自由新聞》1931年10月20日 「如果我們都能意識到的話,目前是我們經歷過的最好時期。」 ——《畫報評論》1932年10月 「我認為,這次蕭條教育了許多人,使他們懂得了應該怎樣去熱愛自己的同胞……我們的確在經濟災難中發現了一種福音。事實上,現在並不存在蕭條。」 ——底特律《時報》1933年12月18日 儘管亨利·福特經常做出一些令人吃驚的舉動,可是這次他對危機的認識卻有些太天真和離譜了。明明處在危機中,他卻視而不見,許多人甚至懷疑這個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的腦子是否出了問題,所以已經不太在意他的那些「奇怪的言行」了。 與此同時,福特公司的A型車的銷售量卻在直線下降。早在1929年底,離開福特汽車公司來到通用公司的威廉·努森就研製成功了六缸的雪佛萊轎車。克萊斯勒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普雷姆西」牌汽車。這些具有更高性能的汽車從30年代起逐漸佔領了美國汽車市場,很快壓倒了福特的A型車。1930年,通用汽車公司又一次壓倒了福特公司,佔據了美國汽車市場的1/3。到1931年,福特公司的情況更加糟糕,銷售水平甚至不及上一年度的一半,全年公司共虧損3700萬美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