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 | 上頁 下頁 |
四七 |
|
這時,他們身邊恰好站了一位飛機專家,他聽了他們的談話,便說: 「福特先生,那怎麼行?機身是絕不能焊接的。」 亨利只當沒聽見一樣,他吩咐手下的人著手研究焊接的技術問題。 真正開始製造的時候,最令人頭痛的是軍方常常根據作戰需要改變設計圖紙。改變設計就需要改變加工製造的設備,這耗費了工廠大量的人力、財力。 當一切走上軌道後,維勒蘭工廠開始生產B—24轟炸機,生產量達到了每月340架。它沒有像亨利說過的那樣日產1000架。但月產340架已使政府很滿意了,這在過去是沒有先例的。此後工廠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到1945年,福特公司總共生產了8000多架轟炸機。這個數字既使亨利感到激動,又使他感到不安。畢竟,他為戰鬥中的祖國完成了這麼多的武器,令他激動;同時,這些武器是用去殺人的,這令他不安。 戰爭期間,福特公司還在海蘭帕克廠和紅河工廠生產坦克、裝甲車、水陸兩栖車、反坦克炮、軍用卡車等。福特製造的M—4坦克,是美國陸軍的主戰坦克。經過改良的M—4坦克被稱為「謝爾曼」戰車。它在埃及戰場上與德國隆美爾元帥指揮的裝甲部隊短兵相接,創下了光輝的戰績。 在所有的軍工生產訂貨中,最適合福特公司的任務是製造軍用吉普車。福特生產的吉普車小巧、靈活,又很結實,爬坡力強,在沙地和泥濘中可照常行駛,時速可達100公里,車上可裝配機槍。由於此車性能好,陸軍的訂單一次次追加,福特公司曾大量地生產了這種被稱為「閃電」的汽車。 就在福特公司為戰爭而緊張生產之時,亨利的兒子,公司董事長艾德索·福特於1943年5月,以48歲的英年去世了。 亨利不得不重新接手董事長的職位,再度站到前臺來,指揮福特公司披荊斬棘向前進。此時,亨利已經80歲了。所幸的是,他的健康狀況良好,除了背脊稍有點彎曲外,身體其他部分都很正常。他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散步半小時至一小時,早餐後到公司辦公,下午在車間或實驗室度過,下班後回家與克拉拉在一起,10點以前就寢。平時想吃東西就吃,疲倦了就睡,在食物方面比較注意營養,沒有不良嗜好。 2. 福特公司在興建迪波恩的紅河工廠之時,亨利與道奇兄弟等幾家股東分家了,福特公司從此成為福特家族的公司。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亨利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讓位給年僅25歲的艾德索。 艾德索是亨利的愛子,但這份父子之情又是非常複雜的。亨利從小就很喜歡他的獨生兒子,家業非他莫傳。當艾德索作為公司老闆的繼位人時,亨利實際上對他又很不滿意。而這種不滿亨利也說不出道理何在,因為幾乎所有的決定都是他自己作的。但他又不想要董事長這塊牌牌。 首先這塊牌牌使他不便於與道奇兄弟分家;其次這塊牌牌有很多事務性的事他並不樂意做,或不善於做,使他分心於他想要做的事。亨利這種既要管事,又不想管事的態度極大地妨礙了艾德索的成長。終其一生,他不過是個在父親強大的陰影下,忍辱負重的辦事員而已,沒有為福特公司的發展印下自己的烙印,儘管他在總裁的位子上長達24年。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雖屈從于父親,卻從未對索倫森、貝內特的管理方式表示過贊同;他反對父親的反猶偏見;他也不像父親那樣「從不做慈善之舉」,他一直是底特律公益基金最大的捐款人;很早他就看到了T型車必須改型;他為勞資關係的改善作過很大努力;他又是維勒蘭工廠的功臣之一。他被他自己懦弱的性格和意志堅強的父親壓制得施展不開。 艾德索生性文靜,對人彬彬有禮,他的秘書從未看過他的臉色,受過他的斥責。他不發脾氣,不講粗話,感情細緻,從不衝動。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有很好的教養,「像個真正的紳士」。某些方面他繼承了父親的稟性。他和亨利的辦公室是緊挨著的,無論多忙,每天工作結束後,這兩個辦公室總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無論在公共場所還是在家裡,他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總之,他是個規規矩矩的人。 在公司,艾德索接手庫茲恩斯留下來的工作:經銷、市場、會計。 也留意工程技術方面的事。艾德索跟他父親一樣,對機械有強烈興趣,也很熟悉,從小亨利就為他創造了實踐機械的條件。但是公司的引擎部門是亨利的天下,艾德索很清楚,所以他只將精力放在汽車的外形設計上。 亨利夫婦是以儉樸出名的,艾德索夫婦不一樣,他們從小就過慣了優裕的生活。 艾德索和伊林娜是1916年結婚的。伊林娜出身大家閨秀,性格活潑開朗,容易與人相處,亨利夫婦都很喜歡這個兒媳。他們一結婚,伊林娜就勸艾德索搬出來,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們先是在印第安村居住,後來在格羅斯岬花12萬買了幢房子,即使是在富豪區,這房子裝修也是相當時髦的。幾年後,又在底特律北郊買了棟別墅,名為「天堂」。伊林娜充滿生活情趣,冬天滑雪,春秋郊遊,夏天游泳。他們生了4個孩子,這些孩子是:亨利·福特二世,1917年9月生;小艾德索,後來改名班森,1919年生;約瑟芬,1923年生;威廉,1925年生。 每年冬天和春天,艾德索一家人便到佛羅里達去度假,他們在南方的海灘邊有一處房產。夏天,這一家人帶著馬匹、傭人到緬因州的海豹港去,這裡又是一處房產,建立在可以俯視大西洋的山崗上。 伊林娜的生活很講究,她日常用的東西一般在她父母開的百貨店裡能買到,但春秋的衣服,她就約了同樣是有錢人的女友,一起到紐約去買。常常是包下一節車廂,在車上歡快一晚,第二天到紐約,住進預訂的大酒店,買到她們想要的東西再回來。 伊林娜從小受過藝術教育,艾德索在這方面也是頗有天分的。他們夫婦在結婚之初就開始收集藝術品,他們不但欣賞那些傳統的名畫,對那些還不怎麼有名的新派畫家,像凡·高、高更、馬蒂斯等,他們接受得也比別人要早。 亨利瞭解兒子的這份天賦,他很信任地把各種車的外形設計交由他搞。 亨利喜歡跟兒子在一起活動,他們有不少合拍的照片,在一起試車,在一起巡視工廠,一起參觀格林菲爾村……其中亨利最喜歡的一張是父子倆一起坐在高背靠椅上,臉頰被爐火映得通紅的照片。亨利將它製成賀年卡。這張照片反映的是亨利所希望的父子關係:親密、和諧的同伴關係。 從外表看,這對父子相處得親密無間,兩人每天都會花上幾小時在一起談話,如果不能見面談就打電話。他們之間設有專線,一打就是老半天,艾德索的兒子班森回憶說,別人找他們,「幾乎每晚都占線」。 亨利二世把他家人的資料銷毀了一部分,在目前所存留的為數不多的資料中,大多是他們父子間的信件、電報、明信片。內容談的都是天氣、旅遊觀感、健康狀況、孩子們的學習等等。這些信的內容充滿了家庭生活的樂趣,與別人家的沒有什麼不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