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 | 上頁 下頁
四六


  為了這個V—8引擎,他們花了3年時間。

  V—8引擎是把兩個4缸引擎排成直角組成的,大小和4缸引擎差不多,但功率卻是65馬力。在所有福特公司以前出品的汽車當中,V—8號車是外形最漂亮的車。它的車體很低,外側用不銹鋼製成,顯得非常明亮,整體成流線型,加上座位低、彈性好,坐起來很舒服,又因為應用了大量橡膠,所以車體震動時雜音很小,行駛平穩。

  V—8共有14種車型,價格最高的650元,最便宜的460元。它雖然具有高雅的素質,卻仍然是一般市民買得起的實用車。V—8引擎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福特公司壽命最長的引擎,直到50年代才停止生產。

  曾經有一對犯罪分子夫婦,他們在1934年5月,在堪薩斯偷了一輛V—8車作案,這輛車已經行駛過一萬多公里。這次作案中,遭到了警察的伏擊,警察用各種輕重武器向它射擊,車體中彈107顆。當警察把二具屍體從車上抬下來後,通知當地的福特經銷商,把汽車推走。誰知,這輛車竟然還能若無其事地上路開走。

  V—8車一推出,就在市場熱銷,它幫助福特公司渡過了美國經濟最不景氣的年代。

  年近70的亨利,不知疲倦地迎接了一個又一個挑戰。

  可是,畢竟從T型車到A型車,又由A型車到V—8,福特公司經歷了二次大規模的生產方式調整,很有點傷筋動骨之痛了。光為了改建V—8引擎的生產線,公司經理索倫森就作了5000萬美元技術改造的預算。福特已經感到有些不堪重負了,它的實力已經落在通用公司的後面,甚至克萊斯勒也首次超過了它。福特公司已從世界第一退為美國的第三大汽車公司了。

  5.工業復興法

  20年代末,30年代初,歐美國家陷入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

  1930年,福特公司多虧了A型車的成功,為它帶來了4000萬的贏利,但這已比原先減少了5000萬。隨後更是逐年降低。這一年,密西根州有75萬人失業。僥倖保有工作的人,薪水被削減了40%。

  亨利對付經濟危機的第一個反應是提高工資,實行日薪7元制,並且降低汽車售價。他企圖以個人的財力來對抗整個不景氣的局面。他繼續建設自然歷史村的未完成部分,在最不景氣的時刻破土動工興建迪波恩旅館。他的理論是高工資刺激消費,消費刺激生產。

  但是很快,他也感到獨木難支了。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1931年,公司的銷售量以50%的幅度下跌,這一年公司出現了赤字。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總統上任伊始,便實行一系列新的政策,加大政府干預經濟的力度。國家復興局在他的指示下訂立了「工業復興法」。法案的基本內容是要縮短工作時間,實行最低工資制,擴大就業渠道,以增加工作機會,解決失業的問題。

  「工業復興法案」公佈以後,其他汽車公司都表示贊成,立刻實行一周35小時的工作制,每小時最低工資43美分。

  亨利知道政府施行此法案自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要福特公司也照此執行,勢必造成本公司內9000人失業。他不願這麼做,況且實行這一法案,工人一周只能收到15美元的工資,還不夠維持一家的開支。他希望政府採取他的辦法,以提高工資,增加市場購買力來刺激工商業,使經濟復蘇。過去福特公司每降一次車價,就提高一次工人工資,公司不但不虧,反而越做越活,這是福特公司的成功經驗。亨利把它拿來套全國的形勢,並且對記者發表了批評政府無能的意見。

  國家復興局對福特的不合作態度非常惱火,為了迫使福特屈服,他們聲言要福特停業,並取消政府向福特公司的訂貨。

  福特公司在困境中不得不縮減人員,縮減工資。人員由十萬多人裁減為53000多人,工資一度減為日薪4元。

  從福特公司裁減的人員,擴充了底特律市原有的失業大軍,而公司的廠址又不屬底特律市稅區。市政府為賑濟失業者承受了巨大壓力。福特公司本有義務分擔部分責任,但在計算人口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而未能很好合作。不過艾德索還是向慈善機構捐過款。這幾樁事弄得福特公司與官方的關係很僵。

  在此期間,福特公司因「工業復興法」給它帶來了窘境而上訴到法院。1935年,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法院裁定:限制福特公司的業務,將會間接影響美國各州的商業活動,這是違反美國憲法的行為。換句話說,工業復興法違反美國憲法保障企業自由的規定。

  到這時,羅斯福政府已渡過最初難關,國民經濟正在全面復蘇。工業復興法實際上已完成了它在非常時期的歷史使命,它的壽終正寢適逢其時。

  第十一章 接班人

  1.民主國家的軍工廠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進攻波蘭。同一天,英國、法國對德宣戰。

  世界大戰再度爆發。

  亨利就像上一次大戰中一樣,恪守自己的和平準則,不為所有的參戰國製造武器。這個時候,福特公司的海外業務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較大的增長。而那些海外的工廠,則不受亨利原則的約束,它們可以在英聯邦的領域內為女王效勞,尤其是加拿大的福特工廠,它是英聯邦內最大的汽車工廠。為了支援英國,加拿大福特公司趕制了50000輛軍車運往歐洲,而南非的福特工廠製造的軍車則活躍在北非前線。

  亨利已感覺到,又會像上次一樣,美國不可避免地將捲入這場戰爭。

  為了保衛美國,福持公司也直接為美國軍方生產武器了。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遵照羅斯福總統指示,福特公司在戰時將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國防部一次就向福特訂購4000台軍用飛機引擎。為完成這批定貨,福特公司以2000萬元新建了一座發動機廠;為了生產這種空冷式18缸引擎所需的特殊合金,紅河工廠花了80萬元建造煉合金用的熔爐。

  此外,福特公司還承接了製造道格拉斯和康瑟利二家公司所造的轟炸機的零件。後來,政府要求福特公司能獨立製造轟炸機。

  亨利早就有這種設想,要像生產汽車一樣,大規模地生產飛機。這次有軍方任務,他覺得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來了。福特公司在離底特律市50公里的維勒蘭村建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工廠,工廠長1.5公里,寬400公尺,福特公司再一次向世人證實了他創造高速度的奇跡。

  工廠在1941年設計,4個月澆灌地基,5個月安裝設備。1942年5月,維勒蘭廠就投入生產。亨利宣稱,他要用大規模生產方式生產飛機,達到每天生產1000架。這個數字後來被外界傳成了日產5000架。

  維勒蘭工廠有工人10萬人,他們要製造30000多種零件,然後經70多道工序,最後拼裝成B—24轟炸機。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力機種。

  已經退休的空軍上校,橫渡大西洋的英雄林白上校也到維勒蘭工廠來幫忙。亨利很信任他,每次到工廠總是先找林白,聽聽他的意見。當亨利逐漸明白造飛機是怎麼回事後,他覺得這與造汽車沒有多少不同。

  所以亨利決定不參考過去生產飛機的一套做法,而要按照自己設想的方法來製造。

  軍方對福特製造飛機的技術不能完全放心,有一天,陸軍派了一架轟炸機飛到了迪波恩機場,目的就是讓福特的工程師們觀摩,以作為自己製造時的參考樣本。亨利和索倫森登上飛機,到處看了看,他們互相交談:

  「你看,到處都有鉚釘。」

  「不錯,而且焊接的地方大概很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