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弗洛伊德傳 | 上頁 下頁
七九


  在素福克勒斯這部悲劇裡,「伊底帕斯王弑父娶母就是一種願望的達成——我們童年時期的願望的達成。但我們比他幸運的是,我們並沒有變成心理症,而能成功地將對於母親的性衝動逐次收回,並漸漸忘掉對父親的嫉妒心。一旦文學家由於對人性的探究而發掘出伊底帕斯的罪惡時,他就使我們看到了內在的自我,同時也意識到這個願望實際上是被壓制在自己的內心深處。」

  藝術作品不僅表現了作家的伊底帕斯潛意識情意綜,而且所有觀眾和讀者的內心深處同樣也有這類被壓制的情意綜。這是一切文學藝術作品有感染力的根本原因。弗洛伊德說:「如果說伊底帕斯王這部悲劇能使現代的觀眾和讀者產生出與當時希臘人同樣的感動效果,那麼唯一可能的解釋是,這部希臘悲劇的效果並不在於典型地表現出命運與人類意志的衝突,而主要是在於這衝突的情節中所顯示的某種特質。《伊底帕斯王》這部悲劇中的命運的震撼力必定是由於我們內心深處也有類似的呼聲,引起了共鳴……的確,在伊底帕斯王的故事裡,是可以找到我們的心聲的,他的命運之所以會感動我們,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命運也是同樣的可憐——因為我們在尚未出生以前,神諭就已將最毒的咒語加諸於我們的一生了。很可能地,我們的第一個性衝動的對象早就註定是自己的母親,而第一個仇恨暴力的對象卻是自己的父親。」(《夢的解析》第五章《夢的材料和來源》)

  弗洛伊德說:「另外一個偉大的文學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也與《伊底帕斯王》一樣來自同一根源。」但是,由於這兩個時代的差距——文明的進步以及人類感情生活的潛抑,同樣的題材得到了不同的處理。在伊底帕斯王中,兒童的願望自然地顯露在夢境中;而在哈姆萊特裡,這些願望均被潛抑著,我們只有象對待心理症患者那樣,透過這種過程中所受到的抑制效應才能看出這些被潛抑的願望的存在。

  歌德在解釋哈姆萊特的矛盾心情時說,哈姆萊特是代表著人類中一種特別的類型——他們的生活熱情多半為過分的智力活動所抑制而減退。他們「用腦過度、體力日衰」。

  弗洛伊德認為,就莎士比亞在這個劇本中所體現的哈姆萊特的個性而言,歌德的這個說明還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在《哈姆萊特》劇本中,有兩個不同的場合,我們可以看出哈姆萊特的性格。一次是在盛怒之下,他刺死了躲在掛氈後面的竊聽者;另一次是他故意地、甚至富有技巧地、毫不猶疑地殺死了兩位謀害他的朝臣。那麼,他為什麼卻對父王的鬼魂所吩咐的工作猶疑不決呢?唯一的解釋便是這件工作具有某種特殊的性質。

  弗洛伊德說:「哈姆萊特能作出所有的事,卻對一位殺掉他父親、篡其王位、奪其母后的人無能為力,那是因為這人所做出的正是他自己已經潛仰良久的童年欲望。於是對仇人的恨意被良心的自譴不安所取代,良心告訴他,他自己實際上比這殺父娶母的兇手好不了多少。在這兒,我是把故事中英雄的潛意識所含的意念提升到意識界來說明……」

  弗洛伊德進一步說,哈姆萊特內心深處的基本矛盾實際上也是莎士比亞自己和一切讀者所共有的。他說:「哈姆萊特的遭遇其實是影射莎翁自己的心理。而且,由勃蘭戴斯對莎翁的研究報告(1896年)指出,這劇本是在莎翁的父親死後不久(1601年)所寫的。這可以說,就是莎翁在哀挽父親時,他的被潛抑的感情得到機會復蘇。還有,我們也知道,莎翁那早夭的兒子,就是取名叫作哈姆涅特(發音與哈姆萊特近似)。」

  由此可見,美的傾向及藝術活動均源於潛意識;藝術作品是作者心中的潛意識的外化和藝術變形。

  當然,文學藝術作品之表現潛意識活動並非千篇一律的或簡單僵硬的。潛意識在文學中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象夢的「顯意」表現夢的「隱意」時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一樣。正是在這個問題上體現了作家的創作技巧的熟練程度,也表現出其世界觀和思想方法的特點。

  一九二五年復活節,丹麥著名作家勃蘭戴斯(1842一1927)來訪。這位猶太人出身的哥本哈根大學教授是一個擅長于文藝批評的評論家。弗洛伊德在同他的交談中暢所欲言地表達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看法。

  弗洛伊德在談到詩歌創作時說:「不少當代的詩人,並未聽過我的精神分析學和夢的解析,但卻由他們本身的經驗裡,歸納出同樣的結論:『以偽裝的面目和身分表達受壓抑的希望。』例如詩人斯皮特勒的《我最早的生活經驗》就是這樣一首詩。」弗洛伊德又說:「此偽裝是作夢和心靈深處不知名力量的協助下所產生的。」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塔蒂尼(1692—1770)的著名小提琴奏鳴曲《魔鬼的顫音》就是在作了一場夢以後創作出來的。弗洛伊德認為,「每一個人,其實都有一些不願講出來的、或甚至是自己都想加以否認的願望。然而,我覺得我們大可以合理地將所有的夢的不愉快性質與夢的改裝放在一起考慮」,「如果夢中繼續進行著白天的心理活動,完成它,並且帶來具有價值的新觀念,那麼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將夢的偽裝撕除。」弗洛伊德說,塔蒂尼的那首名曲「據說是他夢見他將靈魂賣給魔鬼後,就抓起一個小提琴,以爐火純青的技巧演奏出來的一首極其美妙的奏鳴曲。」塔蒂尼夢醒後,立即寫下他所能記憶的部分,結果就寫成了那首名曲。

  一九二五年六月,美國聯合電影公司準備拍攝一部歷史愛情故事影片,敘述自安東尼和克列奧巴德拉的愛情故事開始,直到目前為止的所有動人的愛情故事。著名的電影導演哥爾德文首先通過阿伯拉罕來試探弗洛伊德的態度。但弗洛伊德並不抱過多的熱情。不久,美國聯合電影公司又派紐曼先生前來聯繫,並明確地表示這部電影將反映出某些與精神會歪曲他的觀點,所以他一直不同意與導演們合作。但這部影片——一《心靈的奧秘》終於拍攝出來了。而且,未經弗洛伊德同意,紐約的製片廠竟宣傳說該片的每一個情節都是「由弗洛伊德博士設計的。」弗洛伊德對此甚感不滿。

  由於弗洛伊德在文學藝術界有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在一九二六年慶祝弗洛伊德七十壽辰的時候,許多名作家都紛紛給他致電祝賀。丹麥著名文藝評論家勃蘭戴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等人都表示祝賀。

  一九二七年,弗洛伊德發表《幽默》,繼續探討在二十年以前在《機智與潛意識的關係》一書中所探討過的問題。《幽默》只用五天的時間就寫成了。這本小冊子很成功地探索了幽默性文藝作品的創作問題。

  一九二八年,弗洛伊德發表了論俄國作家陀思妥也夫斯基的著名文章。

  陀思妥也夫斯基(1821—1881)在一八八零年完成了《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寫作。這部作品描寫了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的腐化,同時宣揚「靈魂淨化、順從命運」的悲觀哲學。這個作品反映了陀思妥也夫斯基的那種先是參加革命、後又轉而對革命失去信心並悲觀失望的特殊矛盾心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