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弗洛伊德傳 | 上頁 下頁
五五


  性心理是隱藏得最神秘的心理因素。在正常生活中,在常態心理中,我們只能看到被意識控制和加工了的性心理,例如體現在男女間的正常戀愛中的那些愛情心理。這些正常的性心理只是人的性心理的一個很小的部分;而且,這是經意識和「超我」(社會力量,如道德規範的約束力等等)改造了的部分,它遠不能代表真正的「性動力」的本來面目,更不能由此看出早已消逝的、童年的性欲。

  相反地,在歇斯底里症等變態心理症中、在夢中,潛意識中的性動力就更赤裸裸地、露骨地、集中地表現出來。所以,弗洛伊德研究性心理也是從性變態入手。換言之,性變態乃是性動力的一種暴露手段和通道,由此可以窺見人的性的秘密。

  一九零五年,弗洛伊德完成了《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和《少女杜拉的故事》之後,就集中精力研究了性心理。這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體系大廈的建造工程中,是一個最關鍵的一步。我們將會著到,性學理論的集中完成,標誌著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弗洛伊德將他對性理論的研究集中在《性學三論》這三篇論文上。

  《性學三論》是由三篇文章組成的——《性變態》、《幼兒性欲》和《青春期的改變》。這三篇文章討論了性異常的病理、心性發展的過程、性動力理論以及性動力在人類行為中的種種表現,闡明性心理在人類心理活動中的重要影響及其活動規律,論證了性動力對潛意識的形成的決定性作用。

  因此,《性學三論》和《夢的解析》成為弗洛伊德的成名之作,也的確是弗洛伊德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我們要瞭解弗洛伊德的為人,瞭解他的學說,瞭解他對科學研究事業的態度,就不能不深入瞭解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及其作用。

  在弗洛伊德以前,人們已經早就開始了對「性」的問題的研究。

  弗洛伊德的功績僅僅在於發現了性心理的發展史及其規律,揭示了性心理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為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們更深入地研究「性」的問題提供了開啟他們的「靈感」的鑰匙。

  弗洛伊德在這一時期轉而集中精力研究性心理並不是偶然的,並不是他個人的主觀興趣的轉移,也不是他的好奇心所引誘。這是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需要以及以前科學家們研究人類性問題的成果之必然結果。

  在弗洛伊德以前不久,對性的問題有過深刻研究的人當中,有三位是值得在這裡提出來的;這三個人就是馬克思、達爾文和藹理斯。他們所處的時代同弗洛伊德相差不太遠,弗洛伊德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並不太熟悉,也正因為這樣,才使弗洛伊德研究性的問題時忽視了社會生活對性心理的影響,誇大了個人性心理的作用。達爾文是從生物學和遺傳學觀點研究「性」的問題的,所以,當弗洛伊德研究性心理時,吸收了達爾文在生物學和遺傳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別體現了在弗洛伊德關於性欲發展的理論上)。至於藹理斯,由於他同弗洛伊德幾乎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他們的性學理論是相互影響的。

  本章論述弗洛伊德的性學理論只能簡略地集中在三個重要問題上:性變態、性欲發展過程和性動力的理論。

  什麼是性變態?一般說來,所謂性變態或性異常,乃指那些不採用一般的異性間生殖器交媾,而以其他異常方法來獲得性快感的性行為。通常包括同性戀、異性模仿欲、暴露症、性虐待狂和性的被虐待狂等。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所有這些性變態並不是生殖器官及其附屬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而是性心理的某一特定因素的不協調、膨脹造成的。換句話說,性變態是性心理某一因素或多種因素逃脫意識的控制而宣洩的結果,是未經正常意識心理加工、改造之最原始的性動力的暴露。因此,通過研究各種性變態的表現症狀、宣洩途徑和方法,可以發現原來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性動力的本質及其活動規律。

  為了研究性變態,弗洛伊德首先確定「性對象」、「性目的」、「性倒錯」、「部分衝動」和「快感區」等概念的含義。只有弄清以上概念,才能明白許多與性對象和性目的有關的性變態現象,才能明白它們和一般人所接受的常態性心理之間的關係。

  弗洛伊德說:「那些放散著性吸引力的人物稱做性對象,而性衝動所竭力達到的目標就叫做性目的。」性對象的變異可導致同性戀、戀童症和戀獸症。而性目的變異可導致性虐待狂、性被虐待狂、暴露症、模仿異性欲、戀物症和窺視症或觀淫癖等。

  弗洛伊德把同性戀看作是性對象倒錯的結果,所以,同性戀也叫性倒錯。

  在弗洛伊德以前,醫學界和心理學界對性倒錯症的來源已有過研究。其中最普遍的是「變性論」、「先天論」和雙性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變性論」(有時也叫「變質論」)和「先天論」都是站不住腳,只有雙性理論還包含著更多的合理因素。

  所謂「變性論」把同性戀歸因於患者的性器官和性機能的「變質」。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為實際上,性倒錯者的器官和機能並沒有損壞,他們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正常人一樣。弗洛伊德指出,在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同性戀者當中還往往包含某些有成就的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等「能者」在內,這就表明性倒錯者的心智發展並未受損。弗洛伊德還引用人類學、民族學的材料,指出性倒錯症在古希臘、古埃及的文化發展高峰時期以及在現有的原始人部落中都十分流行。

  「先天論」把性倒錯歸因於天生的因素。弗洛伊德指出,事實證明,性倒錯者往往有早年受強烈的性刺激的歷史或發現有受鼓勵性或壓抑性外在勢力的影響(如同性的長期相處、戰時的夥伴、監獄刑期內的同牢生活、異性性交的危險性、獨身等等)。所以,藹理斯在弗洛伊德以前也主張「先天論」是無根據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