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弗洛伊德傳 | 上頁 下頁 |
四六 |
|
自此以後,弗洛伊德又分析了許多實例,發現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每一個情形都和被分析的人的痛苦有著密切的關係……不管涉及的材料怎樣,諸實例所共通的事實,就是被遺忘或被歪曲了的材料都經由某些相關的途徑同潛意識中的思緒之流相銜接。所以,這潛意識的思緒的影響便造成了遺忘。」 弗洛伊德還說:「遺忘的機制,尤其是想不起名字,或名字的暫時遺忘,都是當時出現的潛意識的一股怪思潮,阻撓了名字的有意再現。在被阻撓的名字和阻撓該名字的癥結之間,存在著一種自始就有的關聯,或者是一種經由表面關係而形成的(也許是經過人為的方法)關聯。避免喚醒記憶中的痛苦,是這類阻撓的動機之一。」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中,童年生活經歷的遺忘問題始終都佔據很重要的地位。在歇斯底里病的研究和夢的解析中,歇斯底里病患者的病源多數是早已潛伏在童年生活的「痛苦」經歷中。而在夢中出現的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幻影也不過是童年生活經歷中那些被壓抑的因素的重視。 童年生活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我們就有必要更深入地瞭解童年生活的內容。曾經有人說過,如果能詳盡地重現童年生活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對任何一個人的心理特徵和心理活動規律了如指掌。但是,可惜的是,童年生活的絕大部分內容都已從記憶的王國裡消失殆盡。只要我們仔細地回憶自己的童年,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絕大部分已經銷聲匿跡,而忘記的那部分又恰恰是對自己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的內容——當然,那些不太重要的童年生活內容也大部分已經被遺忘了,只有一小部分還記憶猶新。 弗洛伊德在準備寫《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時,早注意到這些現象,並作了分析。而分析成果,已反映在他那一時期的重要著作中,特別是集中地反映在《夢的解析》那本書中。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童年生活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被壓縮到潛意識中去,而那些能勾起痛苦回憶的部分就是被壓抑得最厲害的部分。這就給我們回答了上面提出的問題:那些痛苦的、對個人成長有重要影響的部分遺忘得最徹底、最乾淨。 然而,依據弗洛伊德的同一個理論,這些被壓抑的部分又最活躍、最不安分。所以,它們雖被壓抑在心理的底層,但要千方百計表現自己。意識對它們的自我表現企圖給予了嚴密的監督,以致使它們不得不以變態心理或夢幻的形式表現出來。 現在,當弗洛伊德研究日常心理時,他又發現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童年痛苦經歷,有時也可以片斷地、不成規律地、改裝地表現在日常記憶中。這是一種偶發現象,是在意識不備或注意力轉移的時候偶然表現出來的。這一現象再次證明被壓抑在潛意識深處的童年痛苦回憶一刻也沒有停止活動。它們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在正常心理活動中冒現出來,但在偶然情形下,一旦有與之相關的心理因素出現在意識層面上(那怕是只有一點點的連帶關係),又存在著其他有利於它們冒現的條件(如意識注意力的暫時分散等),它們就可以冒現出來。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其冒現的程度也是極其有限的(只能是片斷的、破碎不堪的或甚至是被歪曲、被改裝了的)。意識決不容許這些痛苦的童年經歷「肆無忌憚」地表現出來,因此,縱有偶然機會它們也只能零碎的表現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童年經歷顯示不出完整的、清晰的內容。作為一個精神分析學家,其重要任務就是抓住這些在偶然機會湧現的片斷材料,加以綜合分析,最後描繪出其原有的完整歷史畫面。 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一書中,為我們樹立了這樣一個範例。 這是在弗洛伊德四十三歲時發生的事。那時,弗洛伊德已經著手進行自我分析和夢的解析,他對童年生活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回憶童年生活時,弗洛伊德有一次回憶到了近三十年來不時地在他的意識中顯現出來的一場童年情景。他說:「我看見自己站在一個大櫃子前,比我大整整二十歲的異母哥哥正拉著敞開的櫃門。我站在那兒哭叫著不知要什麼東西。這時,我那纖細姣好的母親,仿佛剛從街上回來,忽然走進房裡。」 這就是弗洛伊德所憶起的一段零碎的童年場面。然而,弗洛伊德在進行自我分析以前,始終不知道這段場面的實際意義。「我不知道哥哥想打開或想關閉的那個櫃子究竟是什麼櫃子,我為什麼哭,以及我母親為什麼當時出現在我面前……這種對於記憶中的童年情景的誤解,十分常見。我們憶起一個場面,卻不記得重心何在。」顯然,這是由於這些回憶本身並不完整。 為了分析這一童年場面的意義,弗洛伊德詢問了母親。弗洛伊德把前後事件加以連貫,才明白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原來,當時的弗洛伊德剛剛兩歲多。他自小由一位保姆照管,所以,他對她產生了感情。那天,他發現心愛的保姆不見了,他哥哥以詼諧的語調說,她被「關起來了」。實際上,當時,這位保姆已被辭退:因為她偷了弗洛伊德家的東西,弗洛伊德的哥哥把她送到衙門見官。弗洛伊德以為,她被他哥哥鎖在櫃子裡。所以,當弗洛伊德發現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很自然地以為哥哥又把心愛的媽媽關在櫃子裡。他哭著要哥哥打開櫃子的門,後來知道媽媽不在櫃子裡,弗洛伊德哭得更厲害。就在這個時候,媽媽出現了,解除了他的煩惱和焦慮。 弗洛伊德對其童年生活的追憶,使他得出了關於「遮蔽性記憶」的情景結論。 弗洛伊德說:「事實上,童年的瑣碎記憶之所以存在,應歸功於『轉移作用』。精神分析法指出,某些著實重要的印象,由於遭受『阻抗作用』的干擾,不能現身,只好以替身的形態出現。我們所以記得這些替身,並不是因為它們本身的內容有什麼重要性,而是因為其內容與另一個受壓抑的思想之間存在著聯帶的關係。為了說明這種現象,我特地創造了『遮蔽性記憶』這個名詞。」 關於遮蔽性記憶,弗洛伊德把它分為四種形式:侵佔式的、介入式的、同時的、鄰近的。侵佔式和介入式的遮蔽性記憶是比較常見的,這兩種記憶是由於早期的重要經驗受到阻抗,不能直接出現,只好用晚期的另一個無關緊要的、但與之有點關聯的印象來代替。而所謂同時性的和鄰近的記憶是指遮蔽性記憶與它所遮蔽的印象之間,不止內容上有所關聯,而且發生的時間也很接近或甚至是同時發生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