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弗洛伊德傳 | 上頁 下頁


  有一次,弗洛伊德回憶了他少年時代對於排猶分子的仇恨。他說:

  大約是在我十歲或十二歲的時候,我爸爸開始帶我去散步,並在閒談中對我表示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在這樣場合中,他對我講了一件事情,借此表明現在比他曾經經歷過的那個時代好多了。他說:「當我年輕的時候,有一個星期六,我在你的出生地的大街上散步;我穿得很講究,頭上還戴一頂新的皮帽。一位基督徒走到我跟前,並打了我一頓,把我的帽子打在地上。他喊道:『猶太鬼!滾出人行道!』」我聽後,問道:「你當時怎麼辦?」他靜靜地回答說:「我走到馬路上,並撿起我的帽子。」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我沒想到這位高大而健壯的、牽著小孩子的男人竟作出這樣毫無骨氣的行為。我把這種狀況同很合我的口胃的另一件事加以對照——那就是漢尼拔的父親在祭壇前讓他的兒子發誓要對羅馬人復仇的動人場面。自那以後,漢尼拔……在我的幻想中佔據了一個應有的位置。(《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

  由此可見,在弗洛伊德的幼小的心靈中,早已有了奮發圖強的決心。

  弗洛伊德一方面繼承了父親的善良和樂觀性格,另一方面又滋長著他父親所沒有的鬥爭精神。這種鬥爭精神和善良德性相結合,使弗洛伊德具備了比較完備的人格,足以承擔在艱難而複雜的歲月裡所遇到的一切挑戰。

  弗洛伊德在談到自己從三歲到七歲的生活經歷時說:「那是很艱難的時期——不值得回憶。」那時,弗洛伊德一家剛剛在維也納住下,經濟比較緊張。他的兩個異母哥哥伊曼努爾和菲力浦帶著他們的妻子、孩子搬到英國曼徹斯特去了。據說伊曼努爾和菲力浦在那裡開了毛織品工廠,並迅速地發展起來了。弗洛伊德長大後曾多次嚮往英國,在他的心目中英國是自由的國度。他很羡慕他的兩位哥哥能到英國去。他本人和父母住在維也納時,起初的心情一直是很不愉快的。

  從一八六零年到一八七四年,弗洛伊德一家住在維也納利奧波爾斯塔特區的伯費弗爾街。這個區是維也納市內的猶太人聚居區。

  關於這段生活,弗洛伊德只能回想幾件事情。

  有一次,弗洛伊德弄髒了一張椅子。弗洛伊德便安慰他母親說,他長大以後要買一張新椅子來賠償。這個故事和前述買一張新床的故事一樣,說明弗洛伊德從小就很善良、有志氣。他把侵害別人看作是自己的恥辱。

  還有一次,當他五歲的時候,他父親給他和他妹妹一本關於到波斯旅行的書,井縱容他們撕下書中的彩圖。顯然,他父親這樣作是很不嚴肅的,儘管它帶有遊戲的性質,但這是一種很難以理解的教育兒童的方式。這件事對弗洛伊德產生了相反的影響。從那以後,弗洛伊德反而產生了搜集書籍的愛好。

  六歲的時候,他記得媽媽告訴他說:「人是由泥土作成的,所以,人必須回到泥土之中。」他不相信這件事。他母親為了證明這件事,在他面前用雙手擦來擦去,接著她指著雙手擦下的皮屑說:「這就是和泥土一樣的東西。」弗洛伊德不禁吃了一驚。從此以後,他就在自己的腦海中經常聽到這樣的回音:「你必定會死。」也就是說,母親所說的「必定要回到泥土裡去」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弗洛伊德七、八歲的時候,在父母的臥室裡撒尿。他爸爸為此歎息道:「這孩子一點也沒出息!」這是對弗洛伊德的精神上的一次打擊。弗洛伊德後來說:「這肯定是對我的抱負的很大的打擊;所以關於當時的情景的幻影,後來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我的夢裡。而且,在夢中,它們始終都同我的累累成果聯繫在一起,好象我想說:『你看,我已經作出了成果!』」據弗洛伊德的朋友容格說,弗洛伊德一直到成年還患有遺尿症。所以,他幼年時在父母臥室和自己的睡床上的遺尿並非他的有意識的動作。他父親對他的遺尿的兩次批評確實給了他沉重的精神打擊。而且,弗洛伊德由這件事感到父親不如母親那樣溫暖。

  在十歲以前,弗洛伊德是在家裡受教育的。自從弗洛伊德離開母親的懷抱以後,負責對他進行教育的,一直是他父親。如前所述,他父親的文化水平很低;他的許多知識,一部分來自猶太教法典,一部分來自自己的生活經驗。這就決定了他的知識的有限性和狹隘性。

  但弗洛伊德有天賦的才能,他對父親教給他的每一種知識都能加以理解。他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在這種家庭教育中,弗洛伊德與父親的關係比以往更深了。如果說,在這以前他們之間只有父子感情,那麼,此後他們就有了師徒感情。

  父親抓緊一切機會向他傳授基本知識和生活經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