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一八


  《查第格》的主要內容是:在古巴比倫,有一個名叫查第格的青年,相貌英俊,聰明伶俐,品質純潔,正直真誠。他從不認為自己的意見絕對正確,能夠尊重別人的弱點。在伏爾泰的筆下,他是啟蒙精神的化身。但是,查第格雖然具有種種的優點,他的這些優點卻沒有給他帶來幸福,而且相反,成了他不幸的源泉。他的未婚妻賽彌爾被權貴搶走,他為了保護她,受到了權貴的傷害,可是當醫生認為他的眼睛可能失明時,未婚妻卻離開了他;他從沙地上留下的痕跡中,辯認出了狗和禦馬的大小高矮,但由於不知道它們的去向,卻被懷疑是賊,當狗和馬都被找回來時,還要他交納罰金;他保護一個女人,使她免遭一位男人的殺害,但這個得救的女人感謝他的卻是一頓辱駡;他寫了一首詩頌揚國王,並且刻在石碑上,後來石碑斷開,詩意被歪曲,他險些被判砍頭;就因為他的拖鞋和王后的拖鞋顏色相同,他差點要被絞死,等等不幸,接連降臨到他的頭上。

  後來,查第格得到了國王的信任,但國王輕信讒言,猜疑查第格與王后有私情,就要謀害王后和查第格。但在抓王后時抓錯了人,把潑婦彌蘇弗抓進宮廷。

  國王被彌蘇弗美色所迷惑,娶她為妻。由於國王寵信這個潑婦,把國家搞的一團糟,國王變成一個暴君,引起全國叛亂,人民苦不堪言。

  後來,查弟格受到王后阿斯達丹的垂青,當上宰相,他用哲學家的方式治理國家,給予人民言論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反對教派之間的成見和宗教狂熱。最後,查第格和阿斯達丹結婚,當上國王,從此天下太平,說不盡的榮華富庶,盛極一時,國內的政治以公平仁愛為本。百姓都感謝查第格,查第格卻是感謝上天。

  從《查第格》這篇小說的結構及內容都可看出,這是將一些東方的傳說故事聯接起來,一起發生在查第格的身上。但伏爾泰的真正目的,卻是假借古代東方的故事,揭露法國的現實。查第格的種種遭遇,都是是非顛倒,善有惡報,使人們強烈地感受到時代的窒息感。這正是18世紀法國封建專制時代的反映。

  伏爾泰還在這篇小說中表達了自己在宗教、政治以及君主制的一些看法。他一直主張宗教寬容思想,痛恨宗教專制和教派鬥爭。在《查第格》中,古巴比倫千百年來有件爭論不休的大事,使信徒形成水火不容的兩派,那就是:一派主張人們只能用左腳邁進太陽神廟的大門,另一派則堅決主張用右腳邁進門。查第格對這一矛盾的解決辦法,是雙腳並在一起,跳進門去。然後他發表一篇演講,證明神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也不會對左腳或右腳有所偏愛。伏爾泰借查第格之口,表達了自己的宗教觀點。

  伏爾泰還在《查第格》中宣傳自己的自然神論思想。查第格的主人崇拜天上的星辰,查第格告訴他,這些星辰和世界上任何其他物體一樣,並不值得崇拜。

  他的主人說:「這些星辰放出如此燦爛的光,我無法不崇拜他們。」於是,晚上,查第格點亮蠟燭,對蠟燭的光明進行膜拜。他的主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我和你一樣,崇拜這些蠟燭的光,而不崇拜萬物的主人。」於是,他的主人不再只崇拜星辰,而改為崇拜造物主——上帝。伏爾泰寫這個故事,是為了說明,真正的信仰應該是崇拜一切事物的創造者、宇宙的主宰上帝,而不是像當時的天主教會要求人們做的那樣,用對聖物、麵包和水、甚至神職人員的崇拜來代替崇拜上帝。

  伏爾泰還在這篇小說中表達了對開明君主的希望。

  在《查第格》中有兩個國王,前一個國王專制殘暴,使國家內亂,人民生活極其困苦,而查第格做了國王後,用哲學家的方式治理國家,使國家安定太平,人民過著富裕幸福的生活。伏爾泰原來寄希望于路易十五能做一位他希望的開明君主,但事實使這一希望破滅,並且,伏爾泰在宮廷中受到種種排擠和刁難,這一切使他失望萬分,同時也使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法國宮廷中沒有他的位置。因此,在《查第格》中,伏爾泰表現的比較悲觀消極。但是,伏爾泰並不想與法國宮廷完全斷絕關係,回到西雷後,他仍在努力緩和與宮廷的關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