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
九 |
|
§六、哲學通信 伏爾泰在流亡英國的3年中,創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包括史書《查理十二史》、悲劇《布魯圖斯》、哲理小說《小大人》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無疑只能是這部《哲學通信》。 《哲學通信》是伏爾泰的第一部哲學著作。是他將自己在英國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想用書信的體裁寫成的一部哲學通信。全書由25封信組成。專家們認為這本書是「18世紀法國思想界接受英國影響的濫觴」。伏爾泰對英國的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十分欣賞,並在書中大力抨擊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宗教道德和科學體系。 前五封信是有關宗教派別的信。每一封是關於一個教派:朋友會、長老會、唯一會、英國教會、阿利安會。伏爾泰一向關心宗教問題,反對宗教專制、狂熱。在這五封信中,他對每一種教派的缺陷和各教派之間的分歧、紛爭都作了明確而尖刻的分析和說明,並且利用書中的人物,來表達自己的有危險性的主張。 其中有一段這樣的對話:「親愛的先生,你有沒有受過洗禮?」他問。朋友會派的人說:「不,而且我的同伴也絕對不受洗禮。」他答道:「什麼?真該死。難道你們不是基督徒?」「朋友,不要發誓。我們的確是基督徒,但我們不信基督教義在於灑些鹽和水在頭上。」「唉!上帝,我被他這種不敬的態度氣壞了。難道你忘記了耶穌基督是由聖·約翰給他施洗禮的嗎?」 「朋友,基督受著約翰的洗禮,但從未為別人施洗禮。我們是基督的信徒,可不是約翰的信徒啊。」「啊,你真該被異教裁判所放的火活活焚死。」伏爾泰的筆真是尖利無比。他用他慣用的諷刺的方法,大大地譏諷了各個教派一番。 緊接著宗教問題之後的是關於政治問題的通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資產階級的地位和力量都比以前大為增強。下議院的勢力比上議院還大,很多貴族的特權遭到廢止。伏爾泰對這樣的革命當然是歡迎的。 他在兩封信中談到英國議會和政府問題,就表達了他對此的看法:「這些情形使一個英國商人敢自傲,也敢於與羅馬公民相比。所以即使是貴族子弟也不看輕經商的。」 第三部分是比較通俗化的書信。他在一封講述洛克的哲學的信中,借機表達了自己的信仰。這是伏爾泰第一次將它表達出來,那就是-自然神論。伏爾泰反宗教,但並不反對上帝的存在。正相反,伏爾泰相信上帝是存在的,世界就是由上帝創造的,但上帝一旦創造出世界之後,就不再干預世界的事務。至於上帝是什麼樣的,我們誰也不知道,而且也未必就能知道。伏爾泰還相信靈魂不死,但在自然中他又找不到靈魂不死的痕跡。因此他讚美洛克的說法:「一件純粹物質的本體到底有沒有思想,也許我們永遠不能知道。」 後面的幾封信內容較多而且雜,有關於牛頓、地心引力、光學等等的內容。這些書信表現出,伏爾泰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並且涉獵面寬,知識廣博。但是這部分內容比較正統,屬純科學的領域,不會給伏爾泰帶來什麼麻煩。 《哲學通信》的最後一部分是關於戲劇的書信,有喜劇也有悲劇。其中一封談及他對莎士比亞的看法:「他在英國人的心目中地位無比高尚,天賦高超,才華橫溢,其戲劇自然流暢,沒有矯揉造作的感覺,極為崇高壯麗。但談到典雅的筆風、嚴謹的規律,他卻一無所知。」這段話確實很簡潔真實地表達了他的見解。他一方面認為莎士比亞的戲劇不夠典雅,不講求戲劇創作的規律,一方面卻又認為莎士比亞是位戲劇天才,其作品遠非平庸之作。因此他反對法國人對莎士比亞只進行單純的批評,而主張應認同並吸收他的戲劇中卓越的地方。伏爾泰還親自翻譯了一些莎士比亞的作品,如《朱利葉·愷撒》,以及《哈姆萊特》中最精采的片斷「To Be or Not To Be」,把這段獨白譯成了法文詩。儘管他的譯文並不完全忠實於莎士比亞的原作,但他的詮釋倒是有些深意:「迄今為止,英國的詩歌天才有如一株大自然種植的叢樹,它隨便長出許多縱橫的枝幹,盡力地生長,可決不是平均的發展。要是你拂逆它的本性,硬要把它修剪的跟花園中的樹木一樣,那它一定會枯死的。」 這段注釋,其實就是主張藝術的發展應當順其自然而不是強制一樣,否則就會扼殺藝術的生命力,限制文學家和藝術家們天才的發揮。其實伏爾泰的這個態度,對於當今我們的時代,又何嘗不是很有益的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