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
四 |
|
伏爾泰也寫了這些東西。由於攝政王以前也常混跡於聖殿集團的紈絝子弟中,伏爾泰對他的情況相當瞭解。他寫了兩首小詩,諷刺攝政王,其中一首暗示攝政王與自己的女兒德·貝利公爵夫人有亂倫行為。儘管奧爾良公爵攝政時期被一致公認為是法國長時期以來最寬容、開明的時期,但他仍未對伏爾泰開恩並加以容忍,而是把他流入到一個偏遠的小鎮。這一次又多虧了老阿魯埃的活動,伏爾泰被改為流放到巴黎附近的蘇裡。 蘇裡公爵是他在聖殿集團的朋友,因此伏爾泰在這次流放中過的非常舒適,並且他在這裡找到了繼奧令波之後的第二個情人——蘇珊娜—卡特琳娜莉佛爾。莉佛爾小姐喜愛演戲,這一點倒是與伏爾泰不謀而合。再加上她性情開朗,長相漂亮,使得伏爾泰對她產生了感情。1719年伏爾泰再次被流放到蘇裡時,兩人感情更加深厚。但最後由於伏爾泰一個朋友的插足,二人最終分手了。 伏爾泰被獲准回巴黎後,完全放棄了法律學習。 老父拿他也無可奈何了。可是伏爾泰不僅不願聽從父親的話修習法律,而且還不思悔改,繼續寫一些要惹惱朝廷的詩。最終,在一篇名為《在幼兒的統治下》的詩作中,他的諷刺的筆調揭露了宮廷的腐敗和朝政的混亂,其中又涉及了那位攝政王的醜事,最後得出結論:「法國將要滅亡。」這下子攝政王可是龍顏大怒。他對伏爾泰說:「阿魯埃先生,我打算讓你看一件你從沒見過的東西。」「是什麼東西?」「巴士底獄。」 這次對話不久後的一天早晨,伏爾泰還沒有起床,就有兩個警察來到他的住處,把他和他的僕人客氣地引進馬車送到了巴士底獄。這樣,年輕的伏爾泰第一次進入了巴士底獄,這一天是1917年5月17日。 在伏爾泰的生活中,有著許多矛盾的事情。的確,在他的一生中,始終充滿著矛盾。而他的這一特性,在他年輕時就已得到充分的體現。由於在大路易中學時實行社會等級制度,不是貴族的伏爾泰對貴族及其特權一直懷恨在心,可是同時他又喜愛和貴族子弟交往,並以自己的母親有貴族血統而感到驕傲;他憎惡耶穌會以及耶穌會給予他的教育,可同時他卻又和不少的耶穌會教士私交篤厚,把他們看作良師益友;他反對宗教,可同時自己卻又是一個天主教徒,並曾試圖使自己的情人皈依天主教,以使她能到法國和自己相聚;他堅持自己的志向,不願聽從父親的安排去學習法律,可他仍然幾次屈服于父親而去做違心的事。 凡此種種,說明了伏爾泰既有出眾的聰明才智,在他的生活中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弱點。也許正因為如此,使得伏爾泰的整個人在後世看來更加撲朔迷離,無法掌握。在他整個的一生中,這種矛盾的情形一再地出現,這正是伏爾泰性格中最典型的特點。 §三、巴士底獄 23歲的伏爾泰被投入了巴士底獄。巴士底獄不僅在法國,而且在全世界的歷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這裡原來是14世紀時建造的炮壘,後來被改為監獄,專門關押一些重要的政治犯和法國名人,不少人因思想、言論觸怒統治者都被關在這裡飽嘗鐵窗之苦。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革命黨人摧毀。只因寫了兩首小詩就被關進大牢,這種刑罰可真不輕。其實,由於巴士底獄裡關押的大都是一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士,他們仍能享受較好的待遇,可以帶僕人同住,可以得到毛毯書籍、蠟燭、鏡子等用具,伙食也不錯,犯人也不必交伙食費,由國庫支付。國王還免費贈送優質葡萄酒。白天,犯人可以自由活動,聊天、下棋、打牌等娛樂自便,還可享受取暖和洗衣服務。 雖然伏爾泰在獄中日子過的不錯,可是像他那樣活潑的青年,怎麼能隨隨便便地打發長達11個月的牢獄生活呢?因此雖說他被禁錮在鐵窗四壁之中,他的思想和文筆可沒有因此而失去自由。其實,在他入獄之前,他就早已開始構思一部史詩《享利亞特》和一部戲劇《俄狄浦斯》。在監獄裡,生活舒適,環境安靜,伏爾泰沒有什麼別的事好讓他分心,他正好利用這段寧靜的時光完成他的創作。再說他被關進牢裡,心中滿懷著對當政者的憤恨,這更能刺激他靈感的發揮呢。我們幾乎可以想像的出,他在監牢裡踱來踱去,一面思考著犀利的嘲諷,一面幻想著英國完善的法律以及被法律保護著的個人自由。對於這些自由,不久他就享受到了,同時也就認識的更深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