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五〇


  第二天早晨,伏爾泰起床忙過一陣之後仍不見德尼夫人起床,上午10點左右他去敲她的房門,仍沒有得到任何回音。他以為是外甥女還在與自己賭氣,也沒有在意,便到花園散步去了。中午時分,當他回到家中,僕人告訴他,德尼夫人、拉阿爾普和高乃依小姐已于清早離家出走。伏爾泰匆匆趕到拉阿爾普的臥室,果然人去樓空,但放在寫字臺上一封尚未封口的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拿起來一看,原來是留給自己的,不看則已,一看簡直令他肺都要氣炸,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竟敢傲慢無禮地指責自己這位名高望重的老人。他大發雷霆,大罵拉阿爾普和自己不爭氣的外甥女。他向前來拜訪的瓦格瓦埃抱怨並聲明說要立即廢除已簽署的給德尼夫人年金的文件。激動的情緒過後,他又陷入了極度的失望和沮喪之中,他心灰意冷,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多餘的了。當天晚上,在寫給裡舍利厄公爵的信中,他把自己描繪成為一個奄奄一息的人。數日之後,他的怒氣漸漸消退了。他給德尼夫人寫信,請求她回到費爾內,他說,沒有她的費爾內是令人厭煩的,如果她不立即回到費爾內,他將開放自己的別墅,作為貧困哲學家們的旅店,以便減輕自己的孤獨。伏爾泰又給朋友寫信,表示願意原諒拉阿爾普的錯誤,希望他們規勸德尼夫人回心轉意,並保證暫時仍為她提供年金,一切事情可以重新協商。

  德尼夫人到巴黎後,便立即選准一處優雅的住所進行裝修,不明真相的人們以為伏爾泰馬上就要返回巴黎了。伏爾泰本人的確一直想回到闊別已久的首都,德尼夫人也早已不想呆在邊陲的淒涼小鎮,她曾勸告舅舅直接向外務大臣舒瓦瑟爾申請返回巴黎。在晚年已把名譽看得高於一切的伏爾泰不想讓別人產生他向政府乞討的印象,因而堅決拒絕了外甥女的要求。這次她隻身來到巴黎後便積極四處活動,她首先通過好友向國王的新情婦德巴利夫人說情,請求路易十五允許伏爾泰回到巴黎。路易十五根本就不想讓伏爾泰回到自己的眼皮底下,儘管他寵倖的新情婦講情,也無濟於事。德尼夫人轉而又求舒瓦瑟爾公爵夫人幫忙,公爵夫人膽小怕事,不願涉及與伏爾泰有關的事,惟恐這樣做對丈夫的前程不利,因而她也婉言回絕了德尼夫人的請求。一系列的努力失敗之後,德尼夫人非常懊惱,在巴黎留也不是,走也不是,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伏爾泰的崇高聲望和巨大財富,使德尼夫人不可能與她舅舅脫離關係。她不得不給費爾內的舅舅寫信,為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她說,她是被伏爾泰逼走的,她曾孤獨地依附他26年並始終忠誠不渝。她還提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她建議他們既不到巴黎也不再住到費爾內,而搬到日內瓦住到法國駐日內瓦領事馬歇爾·漢尼的「法國公館」裡,這樣,不但可以享受浪漫多彩的城市生活,甥舅倆仍可相依為命。德尼夫人暗示,他們在日內瓦將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和自由。德尼夫人早年與漢尼先生也有曖昧關係,伏爾泰曾略有所聞,為了避免愛米莉的悲劇重演,他堅決拒絕了德尼夫人的建議,並在給她的信中明確提出,她要麼在巴黎待下去,要麼回到費爾內,沒有第三種選擇的餘地。

  無依無靠的德尼夫人迫不得已,只好同意回到費爾內。她表示討厭費爾內缺乏教養的男僕,特意從巴黎雇了一位穿白襯衫、身無異味、舉止乖巧的僕從。1769年10月27日,她悻悻不樂地回到了伏爾泰的身邊。

  已經75歲高齡的伏爾泰,健康狀況良好,甚至連視力和聽力均沒有減退。這與他獨特的養生之道大有關係。他每天工作20個小時,睡眠很少。由於他改不了愛吃肉餡餅和甜食的習慣,只得喝大量咖啡來助消化,有時一個下午就得喝20杯左右,這大大影響了他的睡眠。他吃得很少,午餐非常簡單,僅吃點巧克力,喝點咖啡充饑。他惟一的主餐是晚上9點或10點的晚飯,當然,偶爾也有例外,如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他最愛吃小扁豆,愛喝味道鮮美的湯,稍微吃一點羊肉,對糕點不太感興趣,因病忌食時,只吃點雞蛋和乳清。他得過胃病,消化不良,一直胃口不好,沒有享用傳統大菜的口福,無法忍受醬汁牛肚的味道,也難以咽下野雞、家兔、野兔的肉末。他不喜歡吃烤鴿子,也不願吃不帶幹皮的麵包,習慣飲用一點點酒。伏爾泰自信,晚餐吃些粗菜淡飯易於消化,使人睡得香甜。他睡覺的習慣很特別,一般情況下,他吃過晚餐便馬上就寢,只睡四五個小時,不過也有在床上躺十七八個小時的時候。他的枕邊徹夜點著三支蠟燭,床上堆滿了書籍,緊靠床邊放著一張雅致的桌子,上面擺著開水、牛奶、咖啡、文摘卡片、紙張及文具盒。他想到一個問題,或者產生某種靈感,馬上就拿取紙筆不停地寫起來。他晚年很多犀利的政論文及一些文學作品就是這樣寫成的。

  2.法蘭西和這個世紀的榮譽

  1764年後,伏爾泰先後過了七十、八十的高齡,他的影響愈來愈大,聲望越來越高。他不僅是法國文壇首屈一指的巨匠,在歐洲知識界也成為舉足輕重的元老級人物。大家不再把他當作普通人看待,而把他視為法蘭西智慧的象徵。即使是一些著名宗教人物,也不會因他不顧教會的反對而上演某個猥褻的喜劇而貿然向朝廷控告他;在從前會把他監禁起來的大臣,此刻也得考慮對他處理不慎可能招致的不良後果,最多也只不過是寫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對他提出批評而已。

  伏爾泰年歲越大,他得到的榮譽也越多。有些榮譽簡直就像從天而降,連他自己也莫明其妙。1770年2月,伏爾泰突然收到羅馬方濟各會托缽僧會長的幾封信,會長決定吸收他為該團體成員,以感謝他對他所生活的地區教徒的幫助。授予他的榮譽稱號是:「聖方濟各會精神的兒子和人世間的教父。」伏爾泰之所以得到方濟各會的青睞,據說是由於舒瓦瑟爾公爵從中斡旋的結果。伏爾泰得到這一榮譽,儘管出乎意外,但也非常高興。他給達讓塔爾、達蘭貝爾、弗裡德裡希寫信,興奮地告訴他們這一消息,並且宣稱他一直有自己獨特的托缽僧的習慣。

  1769年,聖朗貝發表了題為《四季》的敘事詩,高度稱讚伏爾泰一生的文學成就。他還著重肯定了伏爾泰在《亨利亞特》等史詩上的偉大成就,認為伏爾泰在戲劇創作上的貢獻,要超過拉辛和高乃依,他的歷史著作和哲學著作描繪了所有時代和所有國家的風俗,第一次把人類的智慧史作了系統的總結。伏爾泰不僅是自己所生活時代的巨匠,而且如果在以前的任何時代也是第一流的大師。

  伏爾泰對自己以前的情敵突如其來的稱讚不知所措,在給聖朗貝的感謝信中他說,他已很久沒有讀到如此使自己快樂的東西了。四季變化的題材以前曾被英國作家湯姆遜寫過,聖朗貝也承認自己受到過這位英國詩人的啟發。1769年7月,伏爾泰在《法蘭西信使報》上發表文章,認為聖朗貝要優於湯姆遜,因為後者的田園詩只簡單描繪了四季的特色,而前者卻解釋了人們在每一季節應該做什麼。法國四季變化比英國複雜得多,因而用詩歌也難以很好地進行描繪,何況聖朗貝是用韻詩的形式寫的,這與湯姆遜的無韻詩相比,難度更加大一等。但是聖朗貝的《四季》詩仍然寫得很優美。伏爾泰甚至還誇大其詞稱它是超時代的作品。很明顯,這些言過其實的溢美之辭主要是為了報答聖朗貝不計前嫌、仍然對伏爾泰無限景仰和崇拜的友好情誼。伏爾泰與聖朗貝的關係雖然一度因為愛米莉的死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他們的關係並沒有中斷,在後來的歲月裡,尤其在伏爾泰的晚年,他們一直是好朋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