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一二


  伏爾泰很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1733年冬天,他在愛米莉的斡旋下,為他的同窗好友裡舍利厄公爵操辦了一場空前隆重的婚禮。他親自做媒,將夏特萊侯爵的親戚瑪麗·伊麗莎白·吉斯小姐介紹給公爵,不久她就幸福地做了公爵的新娘。當時,法國正在與奧地利和俄國就波蘭王位繼承權問題發生激戰。飽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的裡舍利厄公爵沒有沉醉于新婚的喜悅中,婚劄過後才幾天,他就帶著自己的70匹騾子、30匹馬以及一些家丁,趕赴前線,投入戰鬥,積極支援法國軍隊。在一次戰鬥中,裡舍利厄身負重傷,消息傳來,伏爾泰焦慮不已。為了不讓剛做新娘的公爵夫人擔心受怕,他毅然趕到戰場,由於他走得匆忙,沒有辦理有關的身份證明,在通過戰線時被法軍孔代軍團的士兵當作奸細抓了起來。正準備把他吊死時,一個軍官走過來突然認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查伊爾》的作者,於是把他從絞索下救下來,問清原委後,好好款待了他一番。伏爾泰不顧個人安危,終於把裡舍利厄公爵從槍林彈雨的戰場運回蒙熱家中,新娘感激涕零。

  當參加婚禮的客人還沒有完全散去的時候,一條來自巴黎的消息又使伏爾泰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不同意在法國出版的《哲學通信》被出版商若爾在裡昂秘密出版,偷運到巴黎的1500本已被搶購一空。作者伏爾泰的大名顯赫地印在封面上,他已無法否認這是自己在英國寫的書。他趕緊提起筆來給他所知道的可能給自己幫助的人寫信,以求擺脫困境。

  由於《趣味的聖堂》得罪了不少人,伏爾泰能從朋友處得到的幫助很少。他每天焦急地等待著郵差,然而消息越來越壞:出版商若爾被關進巴士底獄;巴黎聖熱韋爾教堂旁的住宅被搜查;內閣文人正在猛烈抨擊他;巴黎高等法院把《哲學通信》列為禁書,並以違反宗教、有傷風化、不敬權威為理由,將查繳到的所有存書堆在王宮前面的大石梯下,一把大火將其焚毀。伏爾泰坐立不安,危險一步步逼近。

  正當伏爾泰面臨被逮捕的時刻,熱情、勇敢的愛米莉伸出了援助之手。她告訴伏爾泰,夏特萊侯爵在東北部香檳省西塞鎮的布萊茲河谷有一處產業,它是一座13世紀的古堡,名叫西雷莊園。那裡離比利時邊境很近,一有風吹草動,逃到國外十分容易。因此,可以作為伏爾泰的逃生之地。愛米莉立即找到夏特萊侯爵請求他的理解與支持。侯爵豁達大度、通情達理,對妻子的移情別戀毫不介意,居然同意把西雷別墅提供給伏爾泰和愛米莉使用。

  1734年5月,伏爾泰動身前往西雷避難。

  2.奇特的科學情侶

  伏爾泰逃亡西雷,愛米莉並沒有馬上陪伴到他的身邊。當伏爾泰離開不久,愛米莉從蒙熱回到了巴黎。當時巴黎的上流社會正對愛米莉與伏爾泰的關係議論紛紛,有的羡慕,有的稱讚,但更多的是嫉妒和非難。幸虧伏爾泰已聽不到這些議論了,他巧妙地把自己的行蹤隱藏起來,他的信件都托人帶到第戎或巴斯爾寄出,巴黎幾乎沒有人知道伏爾泰落腳的確切地址。愛米莉有自己的主見,她對別人的議論不屑一顧,泰然自若地繼續著往日的社交,唱歌、跳舞、打牌賭博,她盡情享受著巴黎上流社會的榮華生活。除此之外,她還一直跟莫伯都依認真地學習著數學。

  莫伯都依是當時法國著名的科學家,比伏爾泰小4歲,曾當過滑膛槍手和龍騎兵隊長。他年輕漂亮,風度出眾,意志堅強,對女人很有吸引力。伏爾泰完全有理由嫉妒莫伯都依,他們幾乎同時去的英國,而莫伯都依卻成為英國皇家協會的成員。莫伯都依同樣為牛頓的崇拜者,作為一名自然科學家,他對牛頓的科學思想比伏爾泰理解得更為準確。他也寫過許多推介牛頓的文章,力圖使法國人對笛卡爾的偏愛轉向牛頓。他出身於資產階級,卻深得社會的寵愛。後來,當伏爾泰到達德國時,莫伯都依已是柏林科學院院長,他們由於觀點和性格的差異而成為敵人。但現在他們還是以禮相待的朋友。

  1734年10月,愛米莉離開巴黎,來到了西雷伏爾泰的身邊。她一下子還難以適應這裡的單調、乏味的生活,她太喜歡燈紅酒綠、浪漫奢華的巴黎社交生活了。聖誕節即將來臨,她實在耐不住寂寞,又離開西雷來到了巴黎。夏特萊侯爵經濟並不寬裕,因而她以前還能注意節儉,不敢過分奢侈。可是與富有的伏爾泰相識後,她感受到了奢華生活的樂趣,她大肆揮霍,日日邀友,夜夜飲宴。伏爾泰只能一個人寂寞地住在西雷,每日除了與兩位可愛的鄰居調情逗樂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埋頭寫作。

  沉醉于風花雪月的夏特萊侯爵夫人並沒有忘記她的落難情人,在巴黎的社交中,她也在積極為伏爾泰斡旋。她的努力得到了伏爾泰在聖路易中學的同窗、時任巴黎警察總監的勒·埃羅及裡舍利厄公爵的幫助,1735年3月,國王撤銷了對伏爾泰的密劄通緝。3月底,他回到了巴黎。

  伏爾泰不在巴黎的10個月中,莫伯都依在上流社會出盡了風頭。沙龍裡戲劇、詩歌談論得少了,貴婦們附庸風雅,紛紛對科學發生了興趣。她們爭先恐後投到莫伯都依的門下,聽莫伯都依講科學趣聞,跟他學教學運算。莫伯都依甚至還成了凡爾賽宮的常客。對他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自視甚高的伏爾泰十分氣憤,他開始極力貶低他,並準備拿出自己更多的作品與莫伯都依一比高低。伏爾泰剛剛從英國回來時,曾經模仿莎士比亞的《裘力斯·愷撒》寫成悲劇《愷撒之死》。它描寫的是羅馬歷史上忠於共和的布魯圖斯等人合謀殺死專制獨裁統治者愷撒的故事。伏爾泰沒有按照歷史事實塑造人物,而僅僅想借用專制與共和的名字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愷撒之死》完成後,他自己並不滿意,劇情中沒有女人,並且相當羅馬化。伏爾泰這次到巴黎後,哈爾庫爾中學的學生們提出要排演這個劇本,他正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壓一壓莫伯都依的囂張氣焰,他便把劇本交給了這個業餘劇團。

  1735年8月21日,《愷撒之死》首次公演,獲得成功。伏爾泰的朋友和學生的家長們都瘋狂地為它喝彩,有兩個專業演員出身的觀眾甚至還稱讚說,業餘劇團的表演完全可以與法蘭西喜劇院相媲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