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
三 |
|
3.詩人夢 1711年8月,16歲的伏爾泰中學畢業。他向父親聲明要做一個詩人,這個良好的願望卻遭到父親的堅決反對。在身為資產者的老阿魯埃看來,詩人就等於廢物,既不能養家糊口,又對社會毫無益處可言,其結果只能是拖累家庭,危害社會。在那個時代,擺在非貴族出身的青年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念神學,背《聖經》,做教士,走教會的道路;要麼學法律,考律師、當法官,走政界的道路。伏爾泰早就對讀《聖經》、穿教袍深惡痛絕,因此,父親只得將他送進一所法科學校,希望兒子將來能晉級升官,光宗耀祖。 在法科學校裡,伏爾泰根本無心學習法律。那一本本用僵死的拉丁文編寫的法典簡直像天書一樣晦澀難懂,折磨著年輕人的心靈,它們實在太枯燥太乏味了。這種呆板的生活使伏爾泰厭倦,他常常曠課,有時乾脆逃學。伏爾泰的父親看到孩子如此不成器,就打算用金錢給他買個榮譽官職,裝點門庭,但卻遭到兒子的拒絕。伏爾泰對父親說:「買來的榮譽我不要,我自己會得到榮譽。」他想:錢也許可以買到官職,但決不能做詩,而自己要做的是詩人。詩是一種天才的創造,那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志大才高的年輕伏爾泰,義無反顧地選定了自己的終生職業,並開始為其鍥而不捨,孜孜以求。 伏爾泰雖然在耶穌會學校生活了七年,但並沒有改變他自幼養成的放蕩不羈的性格。還在聖路易中學讀書的時候,伏爾泰便由教父夏托納夫神甫介紹,認識了菲力浦·德·望篤姆公爵。這位公爵是法王亨利四世私生子的後代,當過將軍,當時是法蘭西大修道院院長。在他的寺院裡,經常有一些失意的王公貴族聚集在一起,以伊壁鳩魯的享樂主義為信條,過著奢侈放蕩的生活,人們稱其為「聖殿集團」。加入聖殿集團的人還有一些文學家、藝術家。當然,這樣一群人聚集在巴黎著名的聖殿裡決不僅僅是為了吃喝玩樂,他們在觥籌交錯間也評議朝政,針砭時弊,甚至還發表一些富於思想性的敏銳政見。 伏爾泰很樂意與這些貴族交往,常常出入於「聖殿集團」的寺院,和他們一起高談闊論,飲酒賦詩。他談鋒犀利,妙語連珠,非常引人注目。一些風流女子時常把她們蹩腳的詩文拿來請他修改,他也樂此不疲。伏爾泰還常常應邀參加晚宴會,在有公爵、伯爵、侯爵和他們夫人參加的晚宴上,他給大家朗誦自己最新創作的詩文,每次都贏得大聲喝彩和陣陣掌聲。這往往使得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得意的神情。有一次,他甚至當著孔蒂親王的面快活地講:「我們在這裡都是王子,都是詩人。」 這一情況不久就被老阿魯埃察覺了,他擔心兒子會惹出禍端,給家庭帶來不幸。因此,他要設法尋找一個嚴肅的環境,先把這個「放蕩公子」教養成安分守法的順民。 機會終於來了。 1713年6月,正巧伏爾泰教父的兄弟德·夏托納夫侯爵出任法國駐荷蘭大使。為了給老阿魯埃分憂,他同意接受伏爾泰做自己的隨員。伏爾泰也為自己年紀輕輕就有一個出國任職的機會感到沾沾自喜。因為父親的管束已使他非常厭煩了,他也希望換個自由寬鬆的環境。 4.海牙初戀 1713年9月,19歲的伏爾泰跟隨夏托納夫侯爵來到了荷蘭海牙。當時的荷蘭已是歐洲著名的思想自由之邦,海牙則是宗教信仰自由的中心。在這裡,伏爾泰反而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形體瘦削的年輕的伏爾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快樂,他終於擺脫了父親的約束,第一次贏得了獨立生活。 伏爾泰喜歡讀法國禁止的報刊書籍,熱衷於搜集在荷蘭出版的所有這類出版物。到海牙不久,他就注意到一份充滿對法國王公大臣非議的小報,好奇心的驅使使他探聽到了這份名叫《精華》小報編輯的底細。原來,這是由一位流亡荷蘭的法國新教徒迪努瓦埃夫人所辦。她是法國南部尼姆市人,為了免遭迫害,離開了虔誠的天主教丈夫,帶著女兒逃到海牙,因而只能靠出版定期發行的黃色小報,寫些誹謗文章,維持生計。這位迪努瓦埃夫人專門收集上流社會各種人物放蕩生活的軼聞,然後把這些捕風捉影的故事行諸文字,當作獨家新聞四處傳播。伏爾泰從心底裡鄙視這位太太的所作所為,然而,一見到她的女兒奧琳波,他卻一下子墜入了情網。奧琳波也屬胡格諾新教派,她美麗、質樸、多情。原先她也愛過另一位法國駐海牙的官員,不久前被這位官員所拋棄。伏爾泰是在街上遇到奧琳波的,那天伏爾泰正漫無目的地在海牙街頭閒逛,突然一位活潑、漂亮的少女闖進了她的視野。他被少女嬌媚的面容、婀娜的身材、熱情奔放的舉止所吸引,傾慕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偷偷尾隨於後,終於發現她原來就是迪努瓦埃夫人的女兒。從此,他就開始給她寫情書,並由他的僕人勒費弗爾交給少女的心腹女僕——潑辣的莉斯貝茲。 兩位忠實的僕人為他們設計了一次別出心裁的約會,地點選在一家鞋店。當奧琳波正在試穿皮鞋時,大使秘書「碰巧」趕到,他看到奧琳波左試右試好似都不中意,正在這位小姐沮喪、懊惱之際,伏爾泰走上前去,親切地鼓勵她再進一步挑選,並借機向她大獻殷勤。姑娘被身旁這位聰明伶俐的青年所感動,於是仔細打量起這位「護花使者」來:只見他身穿鑲著飾帶的華麗外衣,襟飾漿得筆挺,襯衣柔軟精緻,腳穿絲襪,身佩寶劍。雖然比較瘦削,但也是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姑娘的芳心萌動了,她也深深愛上了這位善解人意的年輕人。此後,他們頻繁約會,情書不斷,伏爾泰親昵地稱他的心上人為潘貝特。他在信中說:「親愛的潘貝特,我將永遠愛你。雖然最不忠實的愛人也會這樣說,但他們的愛情決非像我的那樣基於完滿的敬愛之上。我非但愛你的人,且亦愛你的德性。」① ①參見安德烈·莫洛亞:《伏爾泰傳》,載《傅譯傳記五種》,第627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