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凡爾納傳 | 上頁 下頁
五四


  ※第二十二章 《海底兩萬里》

  本書刻畫了一個具有反叛性格的無政府主義者的鮮明形象;
  然而,尼摩船長承認「他的死正是因為相信人們能夠獨自生活」(1870)

  1867年,他不僅完成了《法蘭西插圖地理》這項艱巨的編寫工作和長篇著作《格蘭特船長的女兒》,而且還對《海底兩萬里》進行了修改定稿。

  從1866年起,他一邊叫人整置聖米歇爾1號,一邊跟赫澤爾詳細討論這部作品。他在克羅托瓦給赫澤爾寫信說:

  我在發狂地工作。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也許可以
  作為主題。這位陌生人必須跟他離開的人類不發生任何
  關係。他再不到「陸地」上來,他不把陸地放在眼裡。他
  只需要大海,但大海必須能夠向他提供一切,包括「食物」
  和「衣服」。從不踏上任何一個大陸。所有的大陸和鄰近
  的海島似乎被一次新的大洪水淹沒而消失了,但請您放
  心,他的方舟比挪亞方舟設備稍為好些。
  我相信,這種「絕對」的景況將使這部作品顯得非常
  突出。哦,親愛的赫澤爾,倘使我寫不出這部書來,我必
  然會感到痛苦。我手頭上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個美妙的題
  材。

  信末附言即使我們能夠確定該信寫於1866年,又使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和他主人公的感情已經融為一體了。

  這艘船在前進。它非常漂亮。就像一位2O歲的年
  輕人熱戀一位情婦那樣,我非常喜歡這艘用釘子和木板
  裝配的船,我甚至比這位年輕人還要忠誠。啊,大海,實一
  在太美了,即使在克羅托瓦,人們每天也只能見到它兩
  次。

  尼摩這個人物就這樣從1865年醞釀的最初方案中突現出來了。這部小說原先的題目叫《水底旅行》,後來改為《海底旅行》,最後又從《海底兩萬五千里》改為《海底兩萬里》。

  起初,他只想寫一首詩去讚美大海。倘若他原先的主題是大海和對大海的愛,那麼,他大概不得不承認,大海的波濤、憤怒和風暴只不過是它向我們呈現的外貌。為了把握昂菲特裡特的心靈,為了洞悉它蘊藏著的全部寶富,那就得深入到遮蔽住它的雄偉的表面波瀾之中,探測這些浪濤掩蓋著的海底深淵。

  《水底旅行》,這就是提綱。但如何去實現這種夢想呢?當時,能潛入水底的器械已經發明出來,正如多爾菲先生所指出的那樣,關於潛水艇的概念,海員和科學家都是熟悉的。儒勒·凡爾納不可能不知道富爾敦和他1797年發明的諾第留斯號。由於他密切注視美國南北戰爭的發展變化,他肯定知道美國人已經使用了潛艇,其中維勒魯瓦的那艘潛艇,作為一個南特人,他是不會忘記的。從那以後,他無需像多爾菲先生所說的那樣,需要借助菲基埃的啟發才能想像出潛艇來。儒勒·凡爾納固然保存有菲基埃的《科學的奇跡》的1867年至1869年版本,但在1865年和1866年,這部著作根本不可能向他提示出潛艇的概念,儘管後來他從該書中吸收了不少資料。如果說他本人沒掌握水底航行的資料,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事實上,他曾經詳細地跟他在海軍服役的弟弟保爾探討過這艘幻想的船隻的特點。他的諾第留斯號比已經發明出來的潛艇要完善得多,但這終究不是他的主題:這只不過是實現他的海底探索的手段,而對他的主人公尼摩來說,也不過是要成為征服大海的天才的手段。他將這只鋼鐵紡錘描寫得那麼引人入勝,以致將讀者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使讀者對它比對旅行和尼摩更為關心。這也許是因為理想的潛艇當時還沒有完全製造出來,儘管可利用面更為可觀的原子潛艇的出現,使人聯想到這是計日可成的事。

  當然,我們還僅僅將這艘潛艇當成一艘戰艦。可是,西蒙·拉克卻將尼摩的潛艇當作第一艘民用潛艇而對它表示歡迎;他受到小說家的這種觀點的影響,畢生都在這條道路上追尋它的蹤跡。眾所周知,在目前來說,用以實現海底探察的各種器械都已經發明出來;這是尼摩親自實行了的其中一種主意。他認為,海底蘊藏著巨大的財富和取之不盡的能源——僅利用各層海水的溫差所產生的能量就非常可觀。

  儘管他付出了「像苦役犯一般的勞動」,但他在8月底並未能將《海底兩萬里》的手稿提交給赫澤爾;「7月底」便寫完了,但他必須重寫,而主要的困難似乎是要將不真實的事情變得真實。他希望能作到這一點,但他有所顧忌;這要求十分謹慎的文體;有些段落甚至需要「喬治·桑夫人或一位他認識的誠實的先生的優美文體」。

  「經過15個月的飲食節制,我腦袋都要炸了」;到水底去作1次旅行,必定大有益處;「那裡物產豐富,我可以盡情地去享受。但說老實話,我實在為我那位波蘭人感到惋惜;我已經習慣了他;我們一直相處很好。再說,他生性乾脆、直爽。」1位波蘭人?下面我們就會看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