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
六七 |
|
就這樣,在挪威戰役接近勝利結束,5月初天氣轉暖時,希特勒部署了人數眾多的強大兵力,在西線待命進攻。單從數量上來看,雙方勢均力敵,德國136個師,法、英、比、荷142個師。守方工事堅固,南方有難以超越的馬奇諾防線,中間有綿亙不斷的比利時要塞,北方有荷蘭的水上防線。即使在坦克數量方面,盟軍也足與德軍匹敵。但他們並沒有像德軍一樣把坦克集中起來。同時由於比利時和荷蘭拘泥于恪守中立,他們沒有舉行聯合參謀會議,以致守方不能充分協調自己的計劃和力量。德國的有利條件則是,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部,操有進攻的主動權,對侵略行動沒有道德上的顧忌。他們還有在波蘭作戰的經驗,德軍在那裡的戰鬥中已經嘗試過自己的新戰術和武器。他們知道俯衝轟炸機和大量使用坦克的價值。同時他們還知道,正如希特勒一直不斷指出的,法國人雖然會保衛自己的國土,但對未來的發展卻毫無信心,失敗主義情緒籠罩全軍。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希特勒決定在5月10日發動進攻。那天深夜21時,他發出代號"但澤"的命令。5月10日,天剛破曉,希特勒就由凱特爾、約德爾和最高統帥部其他人員陪同,到達了繆恩施特萊菲爾附近、他稱之為"鷹巢"的大本營。德軍在西面25英里之外的地方,正在越過比利時邊界長驅直入。在從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175英里戰線上,納粹的部隊已突破了三個中立小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邊境,粗暴地違反了德國人曾經莊嚴地一再作出的保證。 就荷蘭方面說,這只是一場五天的戰爭。至於比利時、法國以及英國遠征軍,也在這短促的時間裡決定了命運。就德國方面說,在戰略和戰術的執行上,一切都是按計劃行事的,甚至執行得比預定的還要順利。他們的成就超過了希特勒最高的希望。他的將領們都給自己的勝利的閃電速度弄亂了章法。就盟軍的領袖們來說,他們被一點也沒有料到的事態發展弄得不知所措,在一片慌亂之中感到事態不可理解。 在戰鬥的第一天,5月10日,剛剛接任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本人也被弄得目瞪口呆。他在5月15日早晨7點半鐘被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從巴黎打來的電話叫醒了。雷諾用激動的聲音告訴他,"我們打敗了!我們打敗了!"丘吉爾不相信,偉大的法蘭西軍隊一周之內就被打敗了?這是不可能的。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簡直弄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襲擊這種戰術,在上次大戰以來會引起這樣劇烈的改革。" 盟國軍隊所以陷於如此狼狽之境地,主要是過於麻痹,思想上缺乏戰備觀念,在希特勒磨刀霍霍準備在西線發動進攻時,英國和法國卻在睡大覺。它們的參謀總部不相信布魯塞爾和海牙傳來的警報。倫敦方面當時正忙於應付持續了三天的內閣危機,這個危機到5月10日晚才由丘吉爾接替張伯倫出任首相而得到解決。英法兩國的總部,一直等到德國轟炸機在頭上的咆哮聲和施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的刺耳尖叫聲衝破黎明前的寧靜的時候,才得知德國的進攻。過了一會兒,天大亮了,又從荷蘭和比利時政府那裡收到拼命求救的呼籲,後者曾把盟國疏遠了8個月之久,而沒有同它們採取一致步調,進行共同的防禦措施。 法國是在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極差的情況下倉猝應戰的。雖然1940年3月23日,保羅·雷諾組織了新政府,出任總理,但達拉第仍擔任國防部長和陸軍部長。據當時因公在政府裡住了幾天的戴高樂上校回憶:"那幾天使我充分看到政府窳敗到什麼程度,在政黨、報紙、行政機構和工會組織內,都有有勢力的團體,公開贊成停止戰爭的意見。"所以法國的備戰工作做得很差。法國是航空事業的鼻祖,那時汽車產量每年超過30萬輛,可是到戰爭發生時,飛機和坦克都不充裕,其他軍事器材也很缺乏。法國統治階級認為靜坐觀望政策卓有成效,不會和德國真正打到底。 法國軍需處對工業動員漫不經心。許多軍火工廠大戰爆發後仍然不開夜工。製造飛機大炮的熟練工人,被派到地方軍營作掃院子或削馬鈴薯皮一類的事情。如雷諾工廠,平時雇傭三萬多工人,到大戰爆發時卻減少到不足8000人。法軍總參謀部迷信他們所謂"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為建造這條防線花了2000億法郎,占法國1919年到1939年全部國防費用4000億法郎的一半。他們自以為進了保險箱。大戰爆發後,幾十萬法軍按兵不動,整天吃喝玩樂,高枕無憂,聽憑希特勒德國把自己的盟國波蘭消滅,然後掉過頭來,集中力量對付西歐。 英國張伯倫政府,長期姑息養奸,幫助希特勒德國實現軍備計劃,製造潛艇,發展海軍,對於大戰同樣缺乏充分準備。陸軍少得可憐,裝甲師剛剛開始籌建。上次世界大戰,英國派到歐洲大陸上作戰的部隊達85個師,可是1940年,它派到大陸來支援的只有10個師。皇家空軍擁有1800多架飛機,但絕大部分要用於本土防禦,無法派往歐洲大陸。 西歐國家的軍事劣勢,還因戰略計劃失算而顯得更為嚴重。英法認為,德國還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樣,取道比利時發動進攻,因此把主力都部署在色當以西到海峽的法、比邊境上。這條防線從西北到東南,依次是法國第七集團軍,比軍、英國遠征軍,法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其餘的法國部隊則部署在面對瑞士、來因河和馬奇諾防線的背後。他們根本不認為德國的龐大的坦克部隊會從馬奇諾防線北端法、比邊境的阿登山區突破,因為那裡森林密佈,道路難行,因此在阿登山區以南的色當一線防守極差。但這正是希特勒擬用重兵突破的地方。 希特勒進攻荷、比、盧,既是他稱霸歐洲計劃的一部分,也是進攻英法的序幕。它宣告了英法"禍水東引"政策的徹底破產。早在5月7、8、9三日,英國下院就對英軍在挪威的敗局展開了辯論,不僅反對派批評張伯倫政府,保守黨人也對他進行抨擊。5月10日,希特勒進攻西線的消息傳到倫敦,這不啻火上加油,英國輿論大嘩,張伯倫政府受到猛烈衝擊,立即垮臺。一貫主張對德國採取強硬路線的保守黨人、原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組成了保守黨、工党、自由黨等的聯合政府。 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在下院發表演說,表明他對英國的忠誠和把反法西斯戰爭進行到勝利結束的決心。他說:"我沒有別的,我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 "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上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邪惡悲慘的人類罪惡史上還從來沒有見過的窮凶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 可見,丘吉爾決心改變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而用全部力量對法西斯暴政進行戰爭,並且充滿著勝利的信心。然而,丘吉爾政府是在英國處於生死存亡之秋上臺執政的,它所面臨的局勢確實是嚴峻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