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
六八 |
|
由於英法政府長期奉行反動的綏靖政策,由於西歐盟軍缺乏周密的協作和嚴格的訓練,再加上他們戰略上的保守、陳腐,因此在德國法西斯軍隊的強大攻勢下,很快就潰敗了。不僅英法空軍在開始幾小時就遭到嚴重的損失,而且陸軍也處於非常狼狽的境地。從那時起,離心力量很快就表現出來了。比利時國王急於考慮投降,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戈特忙著準備登船撤退,而法國魏剛將軍則想談判停戰。荷蘭軍隊,僅僅到第五天就乖乖地投降了。 其實,希特勒征服荷蘭只用了一個師的兵力。這次戰役主要是由傘兵和空運部隊降落到廣大的洪水防線後面而取得成功的。德國人的第一個目標是以一支強大的部隊從天而降,在海牙附近的機場著陸,立即佔領首都,俘虜女王和政府人員,跟一個月前進攻挪威的計劃一樣。但是,在海牙,正如在奧斯陸一樣,這個計劃失敗了,雖然原因有所不同。荷蘭的步兵從初期的驚惶和混亂中清醒過來,到5月10日晚上,在炮兵的配合下,終於能夠把德國兩團之眾的軍隊驅逐到海牙周圍的三個機場上。這樣就暫時挽救了首都和政府,但卻使後備部隊被牽制住,不能調到其他迫切需要的地方去。 德國計劃的關鍵,在於用空運部隊,奪取鹿特丹正南尼維·馬斯河上和東南方馬斯(繆斯)河在多德萊希特和莫爾狄克兩處出海口上的幾座橋樑。從大約100英里之外的德國邊境向前推進的格奧爾格·馮·庫希勒將軍的第十八軍團,就是希望通過這些橋樑攻入設防的"荷蘭要塞"。"荷蘭要塞"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烏德勒支、鹿特丹和萊伊登在內,設有重重水道防線,如不通過這些重要橋樑,是不可能輕易迅速地奪取這個"要塞"的。 5月10日清晨,空運部隊包括從舊式水上飛機降落在鹿特丹河上的一個連在內,在那些冷不及防的荷蘭守軍還來不及炸毀以前,就奪下了這些橋樑。但是,坦克通不過鹿特丹的那些橋樑。原來荷蘭人這時已經封鎖了橋樑的北端。5月14日清晨,荷蘭人的情況非常危急,但還沒有絕望。"荷蘭要塞"還沒有被突破。這時希特勒一方面命令比利時前線的第六軍團調來一些部隊,加速奪取"荷蘭要塞",另一方面命令空軍猛炸鹿特丹。在納粹空軍匪徒狂轟濫炸、居民死傷慘重的情況下,鹿特丹投降了,接著就是荷蘭武裝部隊的投降。威廉敏娜女王和政府成員,乘坐兩艘英國驅逐艦逃往倫敦。5月14日黃昏時分,荷蘭武裝總司令H·G·溫克爾曼將軍,命令他的部隊放下武器;次日上午11時,他簽署了正式投降書。只五天的工夫,就一切都結束了。 荷蘭既已投降,比利時和法國以及英國遠征軍的命運也就決定了。5月14日,離發動進攻雖然還只有5天,但卻是決定命運的一天。前一天的晚上,德軍奪取了迪囊到色當之間的河岸峻峭、林木繁茂的繆斯河對岸的四個橋頭堡,並且進佔了色當。這是1870年拿破崙三世向毛奇赫爾穆斯·卡爾·毛奇(1800—1891),德國軍事家。1857年起任普魯士參謀總長。主持改革軍制,擴充軍備,並策化和指揮丹麥戰爭(1864年)、普奧戰爭(1866年)和普法戰爭(1870—1871年)。1871—1888年任德軍參謀總長。後任德國國防委員會主席。著有軍事著作多種,其軍事思想在德國軍人中有很大影響。投降的場所,也是結束法蘭西第三帝國的地方。這樣,盟軍防線的中央部分和英法兩軍的精銳迅速轉移到比利時去的重要樞紐地點,就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次日,大規模的攻擊開始了。一支在數量、集中程度、機動性和打擊力量等方面都是空前未有的坦克部隊,由德國邊境通過阿登森林出發,其隊伍之長,即使分了三路縱隊還延展到來因河後面100英里。現在它突破了法國第九軍團和第二軍團的防線,迅速地向在比利時的盟軍背後的英吉利海峽推進。一批又一批的施圖卡式俯衝轟炸機,首先削弱了法軍的防禦陣地;大批的戰鬥工兵佈置橡皮船下水,架搭浮橋,準備渡河;接著就是配備有自動推進炮的裝甲師,每個裝甲師都有一個摩托化步兵旅;裝甲師的後面緊跟著摩托化步兵師,佔領坦克開闢出來的陣地。這個鋼與火的密集隊伍,不是驚慌失措的守軍所能阻擋的。在繆斯河上迪囊的兩側,法軍被赫爾曼·霍特將軍的第十五裝甲軍擊敗了。這個軍的兩個坦克師之中,有一個坦克師是一個名叫埃爾溫·隆美爾的年輕大膽的準將指揮的。在河的南面,由第四十一裝甲軍所組成的兩個坦克師也採取了同樣戰術。 但是,法軍受到的打擊以在色當四郊最為沉重,這對他們來說,真是十分悲慘。5月14日晨,海因茲·古德裡安將軍的第十九裝甲軍的兩個坦克師,一擁而過當晚才在繆斯河上匆促地搭起來的浮橋,向西挺進。法國軍隊和英國的轟炸機雖然拼命企圖炸毀這座橋樑,但是皇家空軍71架轟炸機在一次攻擊中就給打落了40架,大部分都是給高射炮擊落的;法國坦克則被擊毀了70輛,結果並沒有炸毀這座橋樑。到了傍晚時分,德軍在色當的橋頭堡已經擴展到30英里寬、15英里深,防守在盟軍關係重大的中央防線上的法軍已被擊潰了。沒有被圍和被俘的隊伍在倉皇後撤。北部的英法聯軍和比利時的22個師,都已陷於被截斷後路的極端危險的境地。 比利時的軍隊雖然在他們的東北邊境沿線上打得英勇頑強,但並沒有支持得像預期的那麼長久。他們也像他們北面的荷蘭人一樣,簡直無法對付德國武裝部隊的嶄新技術。德國人在這裡,也如在荷蘭一樣,大膽地使用了經過特殊訓練的小股部隊,在黎明時由滑翔機上悄悄地著陸,去奪取重要的橋樑。在馬斯特裡赫特後面的艾伯特運河上有三座橋樑,他們制服了其中兩座橋的守軍,後者連扳動電紐炸掉橋樑都來不及。 德軍在奪取埃本·埃馬爾炮臺一役中,甚至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這個炮臺控制著繆斯河和艾伯特運河的交叉點。盟軍和德軍雙方都認為這個現代化的、具有戰略地位的要塞是歐洲最難攻克的工事,它比法國在馬奇諾防線或德國在西壁防線建築的任何工事都更為堅固。它是由一系列深入地下的鋼筋混凝土的交通壕所構成,它的炮樓有厚甲板保護,共有1200人防守。原來預計它可以抵抗住威力最大的炸彈和炮彈的連續不斷轟擊,但是卻在30小時之內就落入由一名上士指揮的80名德國士兵之手了。他們乘坐9架滑翔機,降落在工事的頂部,結果只有以6人死亡、19人受傷的代價,就把這一重要的炮臺攻克了。 為了奪取這些橋樑和要塞,早在1939年至1940年的冬天,希特勒就指示空軍在希耳德斯海姆建築了艾伯特運河的橋樑和要塞的複製品,訓練了大約400名滑翔部隊,教他們怎樣攻取的戰術。有三個小組負責攻打三座橋樑,第四小組去攻打埃本·埃馬爾炮臺。這第四小組的80個人,後來在炮臺的頂上著陸,把一個特製的"空心"彈安放在裝甲的炮樓裡,這不僅使炮樓失去作戰能力,並且使下面屋內滿是火焰和瓦斯。在炮門和瞭望口還使用了手提的火焰噴射器。一小時之內,德國人就進入炮臺的上層,使這個巨大炮臺的所有輕炮和重炮都失去了作用,使它的瞭望台煙霧密佈。要塞後面的比利時步兵無法打退這一小股進攻者,自己反而被施圖卡式轟炸機和增援的傘兵打退了。到5月11日中午時分,1200名驚慌失措的比利時守軍,舉著一面白旗,魚貫走出炮臺投降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