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
三四 |
|
這時,希特勒只是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態度有些不放心。但是,不知疲倦的戈林很快就在3月11日晚上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那天晚上戈林會見了捷克駐柏林公使馬斯特尼博士,他拿名譽向這位大使擔保說,捷克斯洛伐克不必對德國有什麼恐懼,德國軍隊進入奧地利"只不過是一件家務事而已",希特勒希望改善同布拉格的關係。反過來,他要求捷克保證不會動員。馬斯特尼博士立即同布拉格的外交部長通了電話,然後回告戈林說,他的國家沒有動員,捷克斯洛伐克無意干涉奧地利事件。戈林放下了心,重申了他的保證,並說他受權申明,希特勒也發誓支持這些保證。 當事情越來越清楚,它們的"行動"只不過是發發空洞抗議的時候,米克拉斯總統在午夜前不久屈服了。他任命了賽斯—英誇特為總理,並接受了他的內閣部長們的名單。他後來難過地說,"我在國內外都完全被拋棄了。" 希特勒向德國人民發表了一篇冠冕堂皇的聲明,以他通常蔑視真理的態度把他的侵略說成是正當的,並提出諾言說,奧地利人民將在"一次真正的公民投票"中選擇他們的前途。這篇聲明由戈培爾於3月12日中午在德國電臺和奧地利電臺加以宣讀。然後,希特勒就出發到他的祖國去了。他受到了不尋常的歡迎。在每一個為了他的到來而匆忙裝飾起來的鄉村裡,都有歡呼的人群。下午他到達了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林嗣,他曾在這裡度過他的學童時代。在這裡,對他的歡迎狂熱之極,希特勒深受感動。第二天,在給墨索里尼打了一個電報"為了這件事我將永遠不會忘記你!"之後,他在利昂丁他的雙親的墳墓上放了一個花圈,然後回到林嗣去發表了一篇演說: 在多年前離開這個市鎮時,我懷著完全和今天同樣的信仰。在那麼多年以後,我能夠使這種信仰得以實現,由此可見,我現在感動至深。如果上帝曾經叫我離開這個市鎮去當德國的領袖,他這樣做一定是賦予我一個使命,而這個使命只能是使我親愛的祖國重歸德國。我相信這個使命,我活著為這個使命而鬥爭,我認為我現在已經把它實現了。 希特勒直到3月14日下午,才凱旋地進入他曾經在那裡流浪過的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這是由於兩件沒有預見到的事而推遲的。希姆萊要求給他一天的時間來完成安全措施。他已經在逮捕數以萬計的"不可靠分子",在幾個星期內,單是維也納一地就將達到79000人。還有一件事就是,吹噓得很厲害的德國裝甲部隊,竟在還沒有看到維也納的山頭以前就出了毛病而拋錨了。據約德爾說,約有70%的裝甲車停在從薩爾斯堡和巴索到維也納的公路上,雖然指揮裝甲部隊的古德裡安將軍說,他的部隊只有30%陷於停滯。無論如何,希特勒對這種延遲大為生氣。他在維也納只過了一夜,下榻在帝國飯店。 不過,衣錦榮歸,回到這個他認為曾經冷待過他,使他在青年時期過著饑餓困苦的流浪生活,而現在又極其熱烈歡迎他的前帝國首都,使他處在一種欣喜若狂的狀態中。他在以後四個星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這種狀態。這時他在德國和奧地利各地巡視,煽動群眾來對德奧合併投贊成票。希特勒對他在四年前才在德國取得了霍亨佐倫國王的權力,而現在又擁有了哈布斯堡皇帝的權力,不免充滿了一種天賜使命之感。他得意地說,"我相信,是上帝的意志打發一個青年從這裡到德國去,讓他成長起來,把他培養成這個民族的領袖,以便使他能夠領導他的祖國回到德國。" 在希特勒鼓動誘惑和納粹匪徒脅迫之下,德奧合併終於按著"元首"的設計"圓滿"實現了。按著官方公佈的數字,"大德意志99.08%,奧地利99.75%的人投了贊成票"。因此,作為奧地利來說,在歷史上它暫時消失了,它的名字被那個存心報復的奧地利人抹掉了,他現在已使它同德國合併了起來。奧地利的古老德文名字東部帝國被取消了,奧地利變成了東部邊疆,但是很快就連這個名字也不用了。柏林方面用區的行政建制來管理這個國家,區大體上相當於歷史上的邦或其他國家的省。維也納也變成了德國的一個城市,一個區的行政中心,它漸漸地衰落了。這個前奧地利流浪漢出身的獨裁者,把他的祖國從地圖上擦去,並且使它一度光輝燦爛的首都失去了最後一點光榮和重要性。奧地利人中間產生失望情緒,這是不可避免的。 希特勒不費一彈,而且沒有受到大不列顛、法國本來可以武力壓倒他的干涉,就為德國增加了700萬子民,而且獲得了一個對他將來的計劃具有莫大價值的戰略地區。不僅他的軍隊在三面包圍著捷克斯洛伐克,而且他現在還擁有了維也納這個通向東南歐的大門。作為前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長期以來一直是中歐和東南歐的交通和貿易中心。現在這個神經中樞落在德國人的手裡了。 或許對希特勒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英法仍舊不肯動一根毫毛來阻止他。3月14日張伯倫在下院談到希特勒在奧地利的既成事實後說,"無可動搖的事實是,沒有什麼事情能制止實際發生的事情——除非我國和其他國家當初準備使用武力。"希特勒清楚地看出,這位英國首相不僅不願意使用武力,甚至不願其他大國協作來制止德國以後的行動。3月17日,蘇聯政府建議在國際聯盟內或國際聯盟外舉行一次各國會議,來討論務使德國不再進行侵略的辦法。張伯倫對舉行這種會議表示冷淡,認為這種行動"不利於歐洲和平的前途"。3月24日,更在下院公開拒絕了這種主張。在這篇演說中,張伯倫還宣佈了他的政府的一個決定,這個決定一定使希特勒更為愜意的了。他直率地拒絕了英法捷軍事互助的建議,即英國不僅應當保證在捷克斯洛伐克遭到攻擊時去幫助它,而且應當在法國必須履行法捷協定的義務時支持法國。這個直截了當的聲明,使希特勒輕鬆了許多。他現在知道,在他撲向另一頭羔羊時,英國將仍然袖手旁觀。如果英國不採取什麼行動,法國不是也會這樣嗎? 希特勒侵佔奧地利後,大肆鼓吹他的"大膽的領導才能",強調只有他一人才能作出軍事上和外交政策方面的決定,陸軍的作用僅僅是提供武力或者武力威脅而已。而且他不費一兵一卒就使陸軍獲得了把捷克斯洛伐克在軍事上置於無法防禦的戰略位置。4月21日,納粹在奧地利舉行公民投票後的11天,希特勒召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將軍,討論進擊捷克斯洛伐克問題。 第十三章 綠色方案 希特勒吞併奧地利之後,胃口越來越大,立即轉向他的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著手實施他的"綠色方案"。 "綠色方案"是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突然進攻的計劃代號,是1937年6月24日制定的。顯然,由於輕易地征服了奧地利,"綠色方案"已成為一項當務之急,這一計劃必須立即根據當前形勢加以修訂,各項準備工作必須加緊進行。希特勒在1938年4月21日,召開武裝部隊高級長官會議正是為了這樁大事。第二天,新任命的元首軍事副官魯道夫·施蒙特,就根據討論的總結,從政治、軍事和宣傳方面提出了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方案。 希特勒拒絕了"不必有藉口或理由就憑空進行戰略進攻的建議",因為他認為世界輿論的反對,可能引起嚴重的局勢。第二個辦法是,"在經過一段時期能逐步導致危機從而導致戰爭的外交談判之後,再採取行動",希特勒認為這也是不足取的,因為那樣以後捷克方面就會有所防範。希特勒認為,至少就當時而言,還是採取第三個辦法為好,即"以一個偶然事件(例如,在一項反德示威中殺害德國公使這樣的事件)為藉口,發動閃電進攻。"希特勒現在已成了德國的最高統帥,因為他取得了親自指揮三軍的權力。他向凱特爾強調必須速戰速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