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三二


  裡賓特洛甫作了上述的"指責"之後,接著又演出了希特勒的拿手好戲。對國聯成員,特別是英法代表,作出了一番冠冕堂皇的保證。"德國人民",裡賓特洛甫說,"經過17年之後,現在總算重新獲得了自由和榮譽……熱切盼望能與鄰國和平而友好地相處,共同合作,建立歐洲真正的團結。他們希望結束法德之間的長期緊張關係,結束危機和戰爭,促進這兩個國家有更好的瞭解和友誼。這是德國人民發自內心的希望。根據這一精神,德國總理已經向全世界提出了一個有歷史意義的、確實不尋常的和史無前例的建議,把歐洲團結起來,確保未來25年的和平。"這篇拙劣的充滿謊言的演說,不僅欺騙了當時的新聞界,而且那些昏庸腐敗的英法當權派也信以為真了。

  希特勒在萊茵蘭的冒險成功給他帶來的勝利,其後果之驚人和重要,超過了當時所能想像的程度。在國內,這個勝利加強了他的聲望和權力,達到了過去德國統治者從未達到過的高度。這個勝利確定了他淩駕于他的將領們之上的地位,因為他們曾在一個成敗關鍵時刻躊躇動搖,而他卻保持著堅定。這個勝利告訴他們,在對外關係甚至軍事問題上,他的判斷比他們來得高明。他們曾經擔心法國會作戰;希特勒則判斷他們不會出兵。最後,而且是最重要的,萊茵蘭的佔領,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軍事行動,卻為希特勒日後在歐洲尋找侵略的新機會打開了道路。因為歐洲不但由於三營德軍馳越萊茵河橋樑而嚇破了膽,而且它的戰略形勢也因此而無可挽回地改變了。

  對法國來說,這是末日的開始。它在東方的盟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突然面臨這樣一個事實:法國不願進行戰鬥來反對德國侵略,以維護法國政府自己曾帶頭費了很大的勁才建立起來的安全體系。但是,問題還不止於此。這些東方盟國開始瞭解到,即使法國不是那麼因循苟安,由於德國拼命地在法德邊界後面建築一道西壁防線,法國也很快就會無法給予它們很多援助。它們知道,這條堡壘防線的建立,很快就會改變歐洲的戰略形勢而對它們不利。法國有100個師,尚且不敢去擊退三營德軍,那麼在德國軍隊攻擊東方時,它們就更難指望法國願意讓它的青年人流血犧牲來襲擊難以攻破的德國工事了。

  在希特勒出兵佔領萊茵蘭不久,1936年5月2日,意大利軍隊開進阿比西尼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7月4日國際聯盟正式屈服,取消了對意大利的制裁。兩星期以後,在7月16日,佛朗哥在西班牙發動了軍事反叛,內戰爆發。這件事使得法國的邊界上有了第三個不友好的法西斯國家。它加劇了法國右派同左派的衝突,從而削弱了德國在西方的主要勁敵。最重要的是,它使英法和意大利不再可能修好,從而驅使墨索里尼落入希特勒的懷抱。就是這樣的環境,產生了羅馬—柏林軸心。

  墨索里尼的女婿、外交部長齊亞諾,與德國外長牛賴特幾經會談後,10月25日在柏林簽訂了一個秘密議定書,其中扼要地規定了德國和意大利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這樣一來,希特勒不僅一手打破了凡爾賽和約的桎梏,靠了虛聲恫嚇而佔領了萊茵蘭,而且完全打破了最初的孤立狀態,現在已有了墨索里尼和佛朗哥作為忠實的盟友,又使波蘭脫離了法國的影響。希特勒在軍事上和外交上的這些成就,進一步刺激了他的侵略胃口,決心用武力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希特勒發狂地叫嚷:要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要獲得1200萬"德國人"!

  10年前,這位獨裁者在《我的奮鬥》中就已經說過,德國必須在東方有生存空間,必須用武力取得它。不過,那時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鼓動者。現在,他是國家元首,三軍最高統帥,他命令最高統帥部和外交部具體謀劃進攻的日期和準備工作。他們肯定知道,這種行動一定會引起一場歐洲戰爭的。根據希特勒的指令,他們必須在明年,1938年以前,最遲在1943年以前準備就緒。這不免使將帥們發愣。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對"元首"建議的不道德感到不能接受,而是為了更實際的理由:德國還沒有為一場大戰準備就緒,現在就挑起一場戰爭,有招致滅頂之災的危險。

  根據這些理由,武裝部隊總司令勃洛姆堡元帥、陸軍司令弗立契將軍、外交部長牛賴特和經濟部長沙赫特博士,竟敢辯明利害,而對希特勒的計劃表示反對。結果,這4個人都被罷了官。與此同時,還有16名高級將領因不同意希特勒的計劃而勒令退休;另有44名指揮官,被認為對納粹主義不夠熱心而調到低級崗位。這些人的反對,是希特勒在整個第三帝國時期所受到的最後一次當面反對,儘管是這樣微不足道,希特勒在排除了他們的反對以後,就走上了征服者的道路。

  為了便於推行他的侵略擴張計劃,希特勒作為國家元首,現在又親自接管了勃洛姆堡總司令的職務,並取消原來的戰爭部,新設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陸海空三軍都隸屬其下,由希特勒直接指揮。

  第十二章 向「祖國」開刀

  希特勒清洗了軍界和政界的反對派後,決心推行他的侵略擴張計劃,他的第一個獵取對象就是他的祖國奧地利。

  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目標。人們還記得,在《我的奮鬥》的第一章裡,希特勒曾寫道,奧地利和德國的重新結合是"我們一輩子用各種方法來實現的任務"。在他成為總理不久,他就委任了一個國會議員西奧多·哈比希特為奧地利納粹党督察。過了沒多久,希特勒批准設立了一個由幾千人組成的奧地利軍團,駐紮在沿奧地利邊界的巴伐利亞境內,準備在適當時機越過邊界佔領奧地利。

  1934年7月25日,也就是希特勒奪權一年半以後,他指示在維也納的納粹匪徒,暗殺了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那天中午,黨衛隊第89旅的154名隊員,穿著奧地利陸軍制服,闖進聯邦總理府,在相距兩英尺的地方開槍擊中陶爾斐斯的喉部。別的納粹分子佔領了廣播電臺,廣播了陶爾斐斯已辭職的消息。他們企圖一舉奪取政權。但是,這次納粹暴動卻主要由於奪取總理府的陰謀分子過於笨拙而失敗了。由庫特·馮·許士尼格博士率領的政府部隊,很快就重新控制了局勢。暴動者後來被逮捕了,而且其中有13個人被絞死。與此同時,作為奧地利保護人的墨索里尼,急忙動員了四個師,陳兵勃倫納山口,這也使柏林感到不安。希特勒見勢不妙馬上就縮回去了,並宣稱這完全是奧地利的內政,對"殘忍的暗殺"表示遺憾。在一個月前,險遭清洗的巴本大使,又火速被打發到維也納去,按照希特勒的指示恢復"正常和友好關係"。

  如今,事隔近4年,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納粹德國羽毛豐滿,德意修好結盟,英法進一步暴露了當權者眼光短淺、軟弱無能。希特勒認為,現在實現他侵佔奧地利的"奧托"計劃是十拿九穩的了。經過和他的同僚謀劃,決定先把奧地利總理庫特·馮·許士尼格博士騙到伯希特斯加登會談,脅迫他寫賣身契,宣佈德奧合併,放棄奧地利獨立,否則就大兵壓境,用武力取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