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三一


  關於這個問題,希特勒向大不列顛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誘餌。他願意把德國的新海軍限制為只有英國海軍力量的35%;他又說,這將使德國在海軍噸位上仍比法國低15%。國外有人提出反對,說這不過是德國的要求的開始而已;對這種反對意見,希特勒答覆說,"對德國來說,這個要求是最後的和不變的。"為了表示"和平"誠意,希特勒在演講結束時還講了一段冠冕堂皇的話:

  不論是誰,要在歐洲點起戰火,除了混亂外不能希望得到別的任何東西。但是,我們堅決相信,在我們的時代裡實現的將是西方的復興,而不是西方的衰亡。德國可能對這項偉大的工作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希望和不可動搖的信念。

  這些話都是和平、理智與和解的甜言蜜語。歐洲的西方國家的人民和政府迫切希望能在任何合理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和平。因此這些話正是他們所愛聽的話。英國最有影響的報紙倫敦《泰晤士報》,幾乎以欣喜若狂的態度來歡迎這些話。這家報紙為此發表的評論說:

  "這篇演說結果證明是合理的、直爽的和全面的。凡是本著公正態度來看這篇演說的人,誰也不能懷疑,希特勒先生所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張完全可以構成徹底解決德國問題的基礎——一個自由、平等和強大的德國,來代替16年前強迫它接受和平的戰敗的德國……

  "我們希望,這篇演說將在各地都被認為是一篇誠摯而經過周密考慮的由衷之言。"

  這家大報是英國新聞界之光,它卻要像張伯倫政府一樣,在英國對希特勒的貽害無窮的姑息政策中扮演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英國政府跟《泰晤士報》一樣,願意把希特勒的建議當作"誠摯的"和"經過周密考慮的",特別是關於德國同意使它的海軍只及英國海軍力量的35%那一項建議。

  在希特勒這一誘餌的勾引下,英國政府上鉤之快和態度之天真,令人難以相信。這時,裡賓特洛甫已經成了希特勒的外交使童,他應邀在6月間到倫敦進行海軍談判。裡賓特洛甫率直地對英國人說,希特勒的建議是不能還價的,要末接受,要末拉倒。結果英國人竟然接受了。他們自以為對自己有好處,就著手取消凡爾賽和約的海軍限制,事先既沒有和它的盟國法國商量,甚至也沒有通知國際聯盟,雖然從名義上來說,凡爾賽和約是歸國際聯盟來保障的。即使柏林頭腦最簡單的人也都可以看得出來,倫敦政府同意讓德國建立一支像英國海軍1/3那樣大的海軍,就是鼓勵希特勒的造船廠和鋼鐵廠開足馬力,以儘快的速度在海軍方面重整軍備。

  英國對納粹德國採取綏靖政策,但對它最親密的盟國卻冰上加霜。為了實現對希特勒的諾言,竟拒絕將它所同意的德國建造軍艦的種類和數目告訴它的最親密的盟國,而只說德國潛水艇噸數將為英國的60%,如果發生特殊情況,則可能為英國的100%。但德國建造潛水艇是凡爾賽和約所絕對禁止的。英國不僅允諾這些,而且還同意希特勒建造五艘戰艦,它們的噸位和武裝將比已在海上的任何英國軍艦的噸位和武裝還要大。這些軍艦雖然在戰爭爆發時並沒有全部建造起來或者完成,但是其中已有足夠數量的軍艦和潛水艇準備就緒,使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幾年受到重大的損失。

  墨索里尼充分注意到大不列顛的背信。英國能姑息希特勒,他也可以利用。而且英國不顧凡爾賽和約的自私態度促使他相信,倫敦可能不會過於認真計較對國際聯盟的蔑視。1935年10月3日,墨索里尼公然不顧國際聯盟的約束而派遣他的軍隊侵入古老的多山王國阿比西尼亞。

  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得到最大好處的不是別人,正是阿道夫·希特勒。

  1935—1936年的整個冬天,希特勒像一隻餓狼似的,一直在等待捕食的機會。這時,他不能不注意到,法國和英國正在忙著想制止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亞的侵略,但是墨索里尼似乎逃脫了懲罰。國際聯盟雖然吵著要加以制裁,可是它實在無能為力來制止一個下定決心的侵略者。2月27日,法國議會以353票對164票通過了法蘇互助協定,這為希特勒進軍萊茵蘭提供了藉口。3月7日,希特勒命令三營國防軍,以奇襲行動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兩個小時後,希特勒在國會宣佈,由於法國和俄國簽訂了互助協定,洛迦諾公約已經失效。為了德國人民維護他們邊界的安全和保障他們的防務的根本權利起見,德國政府已從今天起重新確立了德國在非軍事區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主權!這時,600名議員,像機器人一樣倏地站起來,右臂向上伸出作納粹式敬禮,口中高呼"萬歲"!

  希特勒的這一冒險行動,卻嚇壞了德國的將軍們。陸軍首腦勃洛姆堡在約德爾和大多數高級軍官的支持下,要求撤回已經越過萊茵河的三營軍隊。正如約德爾在紐倫堡作證時所說的,"以我們當時的處境來說,法國的掩護部隊本來是可以把我們打得落花流水的。"但是,希特勒相信法國人不會進軍,斷然拒絕了態度動搖的總司令部的一切撤退的建議。即使這樣,希特勒的心裡也是敲小鼓的。他私下對施密特博士說:"進軍萊茵蘭以後的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如果當時法國人也開進萊茵蘭,我們就只好夾著尾巴撤退,因為我們手中可資利用的那點點軍事力量,即使用來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夠的。"但在一些動搖不定的將軍們面前希特勒卻誇口說:"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當德國的領導人,會發生什麼情況?隨便你們說,他都會嚇破膽的。我不得不說謊,但是我的無可動搖的頑強和驚人的沉著,挽救了我們。"

  這話不錯,不過還必須說,他不僅得到了法國人躊躇不定的幫助,而且還得到法國的英國盟友因循苟安的幫助。法國外交部長皮埃爾·艾蒂爾·佛蘭亭3月11日飛往倫敦,請求英國政府支持法國在萊茵蘭採取軍事上的對抗行動。他的請求被婉言謝絕。英國不願冒引起戰爭的危險,雖然盟國對德國佔有壓倒的優勢。然而,根據洛迦諾公約的規定,法國是有權對德軍進入這個非軍事區採取軍事行動的,而且根據這個條約,英國是有義務以它自己的武裝部隊來支持法國的。倫敦會談的沒有結果,向希特勒證實,他最近的冒險又僥倖得逞了。

  希特勒出兵佔領萊茵蘭之後,又指派他的外長裡賓特洛甫到國聯反咬一口。這位鸚鵡學舌的外長,按照他主子的指示逐字逐句地講完進軍萊茵蘭"純法律方面的解釋"後,接著就提出了希特勒早些日子提出的關於裁軍的建議。他說:"我們提出的絕對裁軍的建議被人拒絕了。我們提出的,大家一律把陸軍各自裁為20萬人的建議被拒絕了,裁為30萬人的建議被拒絕了。簽訂空軍協定的建議也被拒絕了。1935年5月提出的全面解決歐洲問題的建議……也全都煙消雲散了。""因此,德國政府對於被指控為單方面破壞洛迦諾公約的譴責,認為是不公正的和毫無根據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