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
八二 |
|
10月5日,羅斯福給蔣介石發來了回電。這封電報是他和馬歇爾互相妥協的產物,雖然在文字上採用了一些馬歇爾的強硬措詞,但在實質上表現了羅斯福對蔣介石的讓步。電報對蔣介石取消授予史迪威指揮權的協議表示「驚訝和遺憾」,非常體面地宣佈由於中國戰場形勢的嚴重惡化,美國政府不再承擔任命一名美國軍官指揮中國軍隊的責任;同時,電報同意免去史迪威中國戰區參謀長的職務和管理租借物資的責任。電報只提出了一項要求,讓史迪威繼續指揮在雲南和緬甸的中國軍隊。 史迪威敏銳地指出:「這是個軟弱的有條件投降。」 正如史迪威所估計的,蔣介石已從霍普金斯那裡摸到了羅斯福的妥協意圖,這封回電只是更堅定了他趕走史迪威的決心。10月9日,他再次致電羅斯福,堅決要求立即召回史迪威。為了使他的要求顯得更「合理」,他還附上了一份洋洋灑灑的備忘錄,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手法,羅列了史迪威的一大堆「罪狀」。最為可笑的是,他竟把豫湘桂的大潰敗歸咎于史迪威的緬北作戰。 赫爾利也終於露出了尾巴。早在來華之前,他就找到國務院,積極活動讓他擔任駐華大使。史迪威把羅斯福的電報直接交給蔣介石,赫爾利認為這削弱了他作為總統私人代表的地位。赫爾利來華不久就與中美合作所的梅樂斯打得火熱,並通過梅樂斯的電臺給總統發報,而史迪威一貫堅決反對美國方面與戴笠的特務組織建立關係。10月11日,赫爾利給羅斯福發去了一封中傷史迪威的電報。他告訴羅斯福:「你和蔣介石之間不存在任何問題。除了關於對史迪威的任命外,蔣介石同意你的任何要求和任何建議。」並且危言聳聽地說:「我的意見是,如果你在這場爭論中維護史迪威,你將會失去蔣介石,並且還會一同失去中國……如果我們讓中國崩潰,如果我們不能讓中國軍隊繼續參戰,那麼,即使天堂裡所有的天使都發誓說我們支持史迪威是對的,這也改變不了歷史的結論……我謹建議你解除史迪威將軍的職務。」 史迪威聽到這個消息後在日記中寫道:「赫爾利……用一把鈍刀子割斷了我的喉嚨。」 儘管史迪威的處境已十分艱難,前景已非常迷茫,但他仍然以高昂的熱情、堅韌的精神,密切關注著抗日戰場。 10月6日,史迪威飛往密支那,看望了那裡的部隊,檢查了進攻八莫的作戰準備情況,工作了通宵。 10月14日,史迪威飛往柳州,與白崇禧、張發奎一同研究了廣西的防禦部署。 10月19日,「斧子砍下來了。」喬治·馬歇爾來電告訴他,羅斯福已致電蔣介石,同意把他從中國召回。羅斯福的電報隨後到達重慶,把上述決定通知了蔣介石,但總算維護了一點史迪威的名譽——肯定了他指揮緬北反攻、奪取密支那的重要功績。 在隨後的1天半時間裡,史迪威懷著憤怒而沉重的心情,匆忙地向各方面的友人告別。 他致函延安的朱德將軍,表示「對不能與您和您的不斷壯大的傑出部隊並肩抗日深感失望」。同時,他命令美軍觀察組的約翰·謝偉思返回華盛頓,報告延安的情況,以說服政府與共產黨及其軍隊建立聯繫。 他看望了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她哭了,很苦惱。」不到1個月前,宋慶齡曾會見史迪威,希望他能代表中國出席世界和平大會。她認為,史迪威「比中國人更能為中國辦事」,「是替中國人民說話的」。 他給陳納德留下了一封很有禮貌的信,對他取得的顯著戰績和中國人對他的愛慕而感到驕傲。他從未把陳納德看作是競爭對頭,而只是認為他有點異想天開和桀騖不馴,是個不懂規矩的下屬。 他向高斯大使辭行,得知他已決定辭職。由於赫爾利牢牢地拉住了蔣介石,高斯大使幾乎無事可做。高斯離開重慶後,赫爾利如願以償地就任駐華大使。 蔣介石派了軍事委員會的一名下級軍官,給史迪威送來一枚最高等級的青天白日大緩章。史迪威派一名同等級別的美國軍官謝絕了。蔣介石還是彬彬有禮地約見了史迪威,「『花生米』說他對這一切感到十分遺憾;我為中國做了許多事,訓練部隊——領導部隊,等等。只是由於我們性格上的不和,他才要求把我解職。」史迪威最後對蔣介石說:「無論你對我怎樣看待,請記住,我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中國的利益。」蔣介石甚至一直把他送到大門口。 10月21日午後,史迪威乘坐的飛機離開重慶。 在飛赴印度的途中,他在昆明、保山、密支那、蘭姆加爾稍事停留,看望了那些一起戰鬥過的部隊和軍官們,看了看留下了他的足跡的山嶺、密林、道路、河流。但他不能向他們正式告別,華盛頓命令他必須對他的部隊和軍官嚴守秘密。 10月27日,史迪威離開了中緬印戰區最西端的卡拉奇。「黎明時離開機場。8點,最後看了一眼中緬印戰區。」他滿懷感慨地寫道:「一個人的經歷,在廣闊的世界裡和戰爭的洪流中,變得那麼無足輕重。」儘管他已是名聲顯赫的四星上將,可美國總統更需要中國。在羅斯福的眼裡,蔣介石就是中國。同蔣介石的中國相比,他寧肯犧牲一位「無足輕重」的將軍。正是:披肝瀝膽為扶傾,虛懷若谷論國共;以怨報德響尾蛇,釜底抽薪緣總統。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二十三章 悲憤辭世 有口難言心裡話,欲寫歷史遭封殺。 思念京城路難行,隔洋相望恨無涯。 話說1944年11月初,正是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激烈角逐的時候。民主黨候選人、現任總統羅斯福和共和黨候選人杜威為了擊敗對手,一面大肆渲染自己的宏偉藍圖,一面尋找對方的弱點展開攻擊。民主黨由於羅斯福推行多年的新政和在戰爭中的傑出表現明顯佔有上風,而共和黨也不示弱,杜威用聳人聽聞的方式宣稱:共產黨人已經控制了新政。 恰在此時,被羅斯福下令召回的史迪威,已經從印度起飛,就要回到國內。史迪威由於在緬北特別是在密支那的傑出戰績,被美國人看成是了不起的英雄。這樣一位英雄不明不白地被解職,無疑是很難對公眾作出交待的。因此,這一消息在美國國內仍然密而不宣。為了避免麻煩,政府決定對史迪威採取「保護」措施。 11月2日下午,史迪威乘坐的飛機在華盛頓降落。到機場迎接他的,只有他的夫人威妮和馬歇爾的副官弗蘭克·麥卡錫上校。沒有軍政要員,沒有歡迎儀式,連馬歇爾和史汀生都沒有去,仿佛他是一個從前線溜回來的逃兵。 麥卡錫驅車把史迪威夫婦送到梅耶堡軍營的軍官俱樂部,那裡給他們準備好了房間。這時才出現了兩位將軍,參謀部作戰處處長漢迪將軍和陸軍部公共關係處處長蘇爾斯將軍。蘇爾斯和漢迪神情緊張地對史迪威說,形勢是極富爆炸性的,對任何人什麼都不要說,也不要去看任何人。顯然,他們是奉命而來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