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六八


  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或許真是由於美國的勳章鼓舞了蔣介石的勇氣。7月12日,蔣介石約見史迪威,交給他一份書面文件,正式作出了按照「三叉戟」會議確定的方案參加反攻緬甸的承諾。這一方案代號為「索茜」,計劃以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和英印軍,從利多、雲南和英帕爾三個方向會攻緬北,同時盟軍出動海空軍控制孟加拉灣的制海和制空權。

  經過近一個月的拖延、等待,終於得到了蔣介石的正式承諾,史迪威如釋重負地松了一口氣。他在日記中寫道:「神明的上帝,我差點就要山窮水盡了。」兩天以後,他便離開重慶趕赴印度,以檢查阿薩姆的空運情況、中印公路的工程進度和駐印軍的作戰準備。

  阿薩姆的空運情況有了很大改善,英國動員了大批印度民工幫助美軍工程部隊新建了4座機場,另外7座機場也將很快完工。比較落後的C-43型運輸機,大部分換成了新式的C-46型運輸機。7月份的對華空運量,從一個月前的3000噸增加到5500噸。9月份又上升到8000噸。11月雨季過後,新建的機場全部投入使用,空運量奇跡般地達到1.3萬噸。

  中印公路已在年初開工,準備從印度利多經緬北修到中國雲南。美軍調來36000多人的工程部隊和一批築路機械,印度動員了約10萬民工參加這項工程。這條公路不僅關係到將來的對華運輸,而且反攻緬北的部隊也要用它來保障後勤供應。但是,自5月進入雨季以後,築路十分艱難,再加上許多工程機械被調去修建機場,因此,進度十分緩慢。史迪威撤換了領導不力的阿魯史密斯上校,任命軍事工程專家皮克上校負責築路工作,以求加快工程進度。

  中國駐印軍自羅卓英調回國內以後,未再任命副總指揮。1943年春,鄭洞國赴印出任新編第1軍軍長,負責統轄新22師和新38師,但他的責任主要是管理軍紀方面的事務,在訓練和指揮方面並無實權。史迪威對鄭洞國不感興趣,在他的筆下這位軍長只是個「蠢東西」。

  9月1日,史迪威從印度回到重慶,他為反攻日期的日益迫近感到興奮,同時也為作戰準備感到擔憂。第二天,何應欽交給他一份準備在桂林整訓第二批30個師的名單,這又激起了史迪威的希望和熱情。9月份他一連向蔣介石遞交了4份報告,詳細闡述了他對中國戰區整訓和作戰的具體設想。在9月16日的一份報告中,他甚至建議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軍隊,向華北日軍的側翼發動一次聯合進攻,並要求向包括共產黨軍隊在內的西北部隊「給予充分的供應」。

  然而,正在史迪威滿懷熱情地為中國戰場出謀獻策的時候,一場新的陰謀和風波正在向他襲來。

  8月14日至24日,羅斯福和丘吉爾率領各自的三軍參謀長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再次召開聯合軍事會議。英國人像在「三叉戟」會議時一樣,仍然起勁地反對發起緬甸戰役。只是由於美國方面的堅持,英國人才勉強同意維持「三叉戟」會議決定的方案,但對出動海軍力量控制孟加拉灣和緬甸沿海仍堅持保留態度。

  會上,丘吉爾為了維護英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並分散美國人對中國戰區的注意力,要求成立一個以英國人為統帥的東南亞戰區。美國方面表示贊同,因為這似乎有助於拉住英國人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上承擔一些責任。會議決定,以英國海軍中將路易斯·蒙巴頓勳爵為東南亞戰區最高統帥,史迪威任副統帥。這樣的安排使史迪威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形勢,他要同時對三套指揮系統負責。作為中國戰區參謀長,他要對蔣介石負責;作為東南亞戰區副統帥,他要對蒙巴頓負責;作為美國駐華代表,他還要對本國政府負責。史迪威認為,這簡直像是「誰也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的中國式的九連環」。

  正是利用這一點,宋子文在華盛頓大肆活動,以「改組中國戰區」的名義,試圖要美國方面取消史迪威中國戰區參謀長的職務。9月15日,宋子文在得到蔣介石的允許之後,向羅斯福呈遞了一份備忘錄。其中談道:「目前史迪威既是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又獨立掌握著中緬印戰區美國空軍的指揮權,他還負責印度和中國的後勤補給、中印空運司令部和蘭姆加爾的中國駐印軍,並參與雲南中國遠征軍的部分指揮事務。此外,他還握有美國陸軍部授予的、沒有中國方面參與的對華租借物資控制權。在如此千差萬別的範圍裡掌握那麼多錯綜交叉的權力,將會造成對未來戰爭可能十分危險的摩擦。」他要求美國政府重新考慮史迪威的地位。

  羅斯福不反對接受宋子文的要求,但為了避免與陸軍方面引起麻煩,他把此事推給了馬歇爾,並寫了一個條子:「親愛的喬治,你和宋子文博士談談這件事好嗎?」馬歇爾的態度是可想而知的,史迪威是他最信任最器重的將領之一,又是經他推薦才出使中國的,這些人不遺餘力地要摘掉史迪威,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給他出難題。他明白地告訴宋子文,美國不會改變現在的指揮結構。但是,羅斯福的特別助理霍普金斯卻私下裡向宋子文表示,如果委員長本人正式提出要求,總統會考慮召回史迪威的。有了從白宮後門放出來的這股風,宋子文仍然沒有放棄撤換史迪威的企圖。

  10月初,宋子文從華盛頓回國,途中在新德裡稍事停留。在那裡,他會見了剛剛就任東南亞地區統帥的蒙巴頓和羅斯福派往中國的信使、美國陸軍後勤司令索默維爾將軍,他們的任務是去重慶向蔣介石通報魁北克會議的決定事項。宋子文試圖在這兩位將軍去重慶以前,就給他們造成先入為主的印象,讓他們支持他撤換史迪威的要求。他對蒙巴頓蠱惑說,史迪威和中國軍隊的關係非常緊張,任命史迪威作東南亞戰區的副統帥可能會造成「難以預料的災難性後果」。接著他又告訴索默維爾,羅斯福總統已經同意召回史迪威。他的這些伎倆並沒有得到積極的反應。蒙巴頓不會在上任之初就讓人擠走他的副手,一個最精通中國事務的人;索默維爾不相信宋子文說的話,因為他離開華盛頓之前,羅斯福絲毫沒做這方面的表示。

  宋子文如此費盡心機,不擇手段地要搞掉史迪威,與其說是為了蔣介石,倒不如說是為了他自己。他認為,如果擠走史迪威,他就有可能掌握美國對華租借物資的控制權和分配權,這不僅可以給他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還可以增強他在政治上的地位。他可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在他心中永遠燃燒著對權力和金錢無法熄滅的欲火。

  10月7日,史迪威從重慶趕到新德裡會見了蒙巴頓和索默維爾。蒙巴頓是英國女王的表兄弟,出身於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從他狐狐落地就已經獲得皇家海軍上校的終生軍銜。在出任東南亞戰區統帥之前,43歲的蒙巴頓被提升為海軍中將。史迪威對居於一個比他年輕17歲的統帥之下,並沒有感到什麼不快。他和蒙巴頓的第一次會面十分融洽,日記裡留下了他對蒙巴頓的第一印象,「路易斯是個好人」,「精力充沛,厭惡消極和保守」,「非常真誠友好」。蒙巴頓沒有提起來子文對他說的話,只是表示希望中美英三國在這個戰區的合作能像「一個幸福的家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