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六七


  5月12日,有美英兩國首腦和三軍參謀長參加的「三叉戟」會議在華盛頓開幕。史迪威在卡梅爾的家裡度過短短5天假期之後,也趕回來參加了這次會議。雖然會議的主要議程是關於歐洲戰場問題,但亞洲戰場也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通過英美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向會議提出了一份建議,主張把中國作為打擊日本的主要基地,要求加強對華援助和對日空戰,並對緬甸北部發動一次有限度的地面攻勢。英國人對中國戰場毫無興趣,他們寧願支持羅斯福的空戰計劃,也不願參加一場規模已大大縮小的緬甸戰役。不過,在馬歇爾、歐內斯特·金和史迪威的積極爭辯下,他們還是不得不作出了讓步。

  5月20日,聯合參謀長委員會通過了關於中緬印戰區的作戰方案,決定首先集中力量擴大對華空運,同時加強對日軍的空中作戰;反攻緬甸的作戰被限制在曼德勒以北地區,目標是打通中印公路。會議同意從7月起把對華空運提高到7000噸,9月以後達到每月1萬噸。但是,羅斯福又特別命令,自7月1日起每月的7000噸物資中,必須向陳納德提供4700噸,還要給中國空軍300噸,另外的2000噸,「用於所有其他目的,包括地面部隊」。這2000噸物資除了向中國軍隊提供1500噸之外,史迪威每月只有500噸可以裝備雲南的遠征軍部隊。「他們實際上使我根本無法整訓遠征軍,可是又命令我用這支部隊發動一場進攻。」史迪威對此不能不感到憤憤不平。

  會議期間,丘吉爾懷著極大的興趣在英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約見了史迪威。英國首相似乎很誠懇地詢問了他對駐印英軍的看法。史迪威坦率地指出,韋威爾陷入了失敗主義情緒,印度戰區處於一種懶散的狀態,缺乏活力。令史迪威感到驚奇的是,丘吉爾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事實上,丘吉爾已經在考慮撤換駐印英軍統帥,不久韋威爾就改任印度總督,而由奧金萊克將軍出任英印軍總司令。史迪威還談到了他對「三叉戟」會議關於緬甸問題決定的不同意見,給丘吉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丘吉爾後來曾多次表示,他「十分尊敬和欣賞史迪威將軍」。

  「三叉戟」會議結束之後,史迪威離開華盛頓,取道倫敦和開羅返回重慶。此次美國之行,他不僅一無所獲,還遭受了一系列挫折,反攻緬甸戰役被限制在北部一隅,陳納德的空戰計劃被放在第一位,租借物資的絕大部分被劃給了空軍,他的所有建議和要求幾乎全部被拒絕和駁回。但是,他心中的希望和熱情並沒有熄滅。他相信,陳納德的空戰計劃絕不會像他吹噓的那樣靈驗,事實終將證明那些把陳納德當成救世主的人是多麼愚蠢!他相信,總有一天他能完成對中國軍隊的整訓,這支擁有現代化裝備的軍隊必將所向無敵,他們不僅能奪回緬甸,而且能向華南、華東、華北和印度支那反攻,給日軍以致命的打擊。

  6月16日,史迪威回到重慶,第二天便會見了蔣介石,向他彙報了「三叉戟」,會議的情況和關於中緬印戰區的決定。他希望能儘快得到蔣介石的答覆。但是,結果仍和過去一樣,事情被擱置起來,遲遲沒有回音。現在有美國答應的每月1萬噸物資,有陳納德指揮的美國飛機去打擊日本人,蔣介石幹嗎還要冒著風險去進行地面作戰呢?儘管羅斯福總統把蔣介石捧得很高,給史迪威施加了很大壓力,但事實卻使他無法改變對蔣介石的看法。「回來後看到,蔣介石依然如故——一條貪婪、頑固、醜惡的小響尾蛇」。

  中國戰場形勢的變化,使史迪威整訓雲南部隊的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難,同時也更堅定了他推動蔣介石實行軍事改革的決心。5月,駐武漢、沙市一帶的日本第11軍向湖北宜昌地區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勢,中國軍隊遭受了嚴重損失。日軍沿長江迅速西進,大有威逼四川之勢。蔣介石急忙把剛剛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不久的陳誠調回第6戰區,並從雲南部隊調走了兩個軍和7萬多新招募的補充人員。6月,日軍已劫走宜昌地區的2萬餘噸船舶,達到了作戰目的,遂主動撤回武漢、沙市地區。事實又一次證明,中國軍隊難以抵擋日軍的地面進攻,如果不儘快地整訓部隊,更新裝備,中國戰場隨時都可能出現嚴重的危機。

  羅斯福對陳納德的偏愛和對蔣介石的退讓,嚴重削弱了史迪威的影響力,使他難以就中國軍隊的改革和整訓問題同蔣介石交涉。他深深地感到:「接連地退讓已經使蔣介石確信,只要他堅持,並且大喊大叫,我們又會讓步。情況就是這樣。」

  蔣介石確實看透了這一點,他試圖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以達到削弱並迫使美國召回史迪威的目的。抬高陳納德,冷落史迪威,成了他實現這一企圖的重要手段,7月5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提議派空軍參謀長斯特拉特邁耶中將出任中緬印戰區美國空軍司令,以協調第10、第14航空隊和空運司令部的工作。蔣介石回電,要求由陳納德擔任中國戰區空軍參謀長,和史迪威平起平坐,並完全獨立。最初,羅斯福準備欣然接受蔣介石的要求,但又一次遭到馬歇爾的強烈反對。馬歇爾指出,陳納德「也許是個戰術天才」,但他對後勤事務一竅不通,而且「多年來一直領取中國政府發給的薪金·與委員長的關係過於密切,很難代表美國的利益」。羅斯福只是部分採納了馬歇爾的意見,他在任命斯特拉特邁耶為中緬印戰區美國空軍司令的同時,同意由陳納德出任中國空軍參謀長。陳納德雖然沒能取得與史迪威平起平坐的地位,但卻得到了直接與蔣介石打交道而不必通過史迪威的權利。

  陸軍部早就擔心,總統對陳納德的過分偏愛會損害史迪威駐華美國代表的地位。他們認為:「必須盡一切努力使中國人相信,美國政府完全信任史迪威,並全力支持他,他是我們在有關中國重要問題上的主要決策人。」3月16日,經馬歇爾批准,決定授予史迪威一枚總司令級的榮譽軍團勳章。但是,羅斯福卻想讓蔣介石成為接受這種勳章的第一個外國人,他認為首先向史迪威授勳會降低蔣介石對得到這枚勳章的感激程度。因此,向史迪威授勳的事被延誤下來了。

  7月7日,在中國抗戰6周年的紀念日,中國方面安排了史迪威代表美國向蔣介石授勳的儀式。會場上,史迪威和蔣介石都同樣板著面孔,毫無表情。榮譽軍團勳章是由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設立的,後曾廢除,1942年重新恢復。總司令級榮譽軍團勳章,專門授予國家元首和高級指揮官,是美國可以授給外國人的最高勳章。史迪威反對向蔣介石授勳,他認為蔣介石根本沒資格得到這枚勳章;而蔣介石也對從史迪威手上接受這枚勳章感到鬱鬱不快。史迪威冷冰冰地用漢語宣讀了美國政府對蔣介石的「輝煌成就」的讚揚,然後站過去把勳章別在蔣介石的胸前,「當我提起他的上衣把勳章別上去的時候,他猛地跳了一下,好像是怕我殺了他似的」。

  史迪威的反感不僅僅是個人感情問題,他認為這會使美國陷入「不得不支持這麼一個腐朽政權」的危險境地。「我們的政策錯了。我們東方政策的概念錯了」。他並不反對向中國提供援助,而且十分重視中國戰場在對日作戰中的作用,他對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抱有很高的希望;但是,他反對無條件地支持蔣介石和國民黨政權,主張在對華援助上提出附加條件,以保證美國的援助物資真正用於積極的對日作戰。

  7月上旬,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一場宣傳攻勢,揭露了國民黨正在調動胡宗南的部隊準備進攻延安。因為蔣介石提出的要共產黨取消陝甘寧邊區、交出軍隊的要求被拒絕了。這正是史迪威所擔心的,同時他也懷疑蔣介石企圖以此來拒絕參加緬甸作戰。史迪威馬上向馬歇爾請示,如果中國發生內戰美國將採取何種政策,他認為,美軍人員不應當捲入蔣介石的軍事行動。他還嚴厲地警告,陳納德,絕不能參加襲擊延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