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1923年春暖花開的季節,他趁著40歲生日,帶著孩子們遊覽了中山公園、北海公園、景山公園等可以看到春草破土、樹葉吐綠的地方。他還不顧路有積雪登上了長城八達嶺,在居庸關前和慈禧太后逃離北京的望京石上駐足。他要保持自己雖然已到中年,卻還像青年一樣步履驕健的體魄。 4月,史迪威想試試自己的漢語能力,不帶翻譯,不搭旅伴,獨自一人到了長江以南沿海的浙江省、內陸的江西省和湖南省。有時他一人步行在堤堰小路和陡峭的山坡上,有時則獨自乘小舟在水鄉間蕩漾,江南春天的田野景色,實在使他心曠神貽。 同時給他留下難忘印象的,還有江南農民的勤奮、聰慧。他花了幾天時間,徒步在靠近山區的鄉村旅行,每天走十到二十英里。道路是僅能走獨輪手推車的小路,高高低低、坑坑窪窪。那種裝得滿滿的獨輪車,只有中國人才有足夠的耐心、力量和技巧駕馭,史迪威欽佩他們,喜歡接近他們,認為他們非常善良、厚道,對外國人是友好的,尤其對美國人,沒有惡感和戒心,認為美國人是中國的朋友。史迪威同他們攀談,認為他們不關心自己國家的政治,只是要求不要打擾他們,使他們能過太平日子。。剛剛從南方回到北京,史迪威又接受了作為武官代理人的最後一項公務——北上外蒙古。6月下旬,他乘火車趕到張家口,當時那裡是鐵路的終點。接著又坐了三天汽車,抵達外蒙的首府庫倫。外蒙古已處在蘇維埃俄國的影響之下,蘇俄紅軍於1921年進入這一地區,支持成立了臨時人民政府,當地的蒙古人要求從中國獨立的趨向已十分強烈。史迪威在給使館的報告中寫道,庫倫到處可見俄國人插手的跡象,一支有500多名步兵和騎兵的蘇俄紅軍控制著這裡的局勢,他們有少量機槍,但缺乏彈藥,沒有攻擊力量。他認為,蒙古人已經決心擺脫北京政府的統治,這個地區可能會永遠地同中國分開。 1923年7月,史迪威擔任語言軍官的4年任期已滿,陸軍部要他回美國¥體甯堡步校進修戰術課程。家居北京的三年,使史迫威和他的家人對這座文明古都和熱情好客的北京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小女兒史文森生在北京,已長到兩歲多,正(口衣)呀學語地模仿著好聽的北京話。雖說是返回祖國,他們卻有一種離別家鄉的感覺。7月9日,他們登上了離華赴美的輪船,史迫威望著這塊廣袤的大陸百感叢生。黃河兩岸,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汗水;他也對這個與美國西海岸隔洋相望的國家有了細緻入微的瞭解,這為他日後創造輝煌業績鋪下了重要的基石。正是:光陰似箭留不住,回首再看艱辛路;人間珍貴心相印,情系京華若故土。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八章 駐軍津門 二進軍校添才幹,思念東方望眼穿; 遠涉大洋再來華,駐軍天津十五團。 1923年7月,史迪威進了美國南部佐治亞州的美國陸軍本寧堡步兵學校。到這個學校進修步兵課程,是史迪威自己提出的要求。這個步校每期接納250名陸軍軍官,分別在普通班和高級班學習。校長布賴恩特·韋爾斯將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任歐洲遠征軍第4軍參謀長,是史迪威的老上司。他非常賞識史迪威的軍事才幹、剛直性格和高度的責任心。史迪威在步校高級班學習一年畢業後,便擔任了輔助校長工作的助理執行官。1925年,史迪威又以優秀畢業生資格,轉到堪薩斯州利文沃思堡的指揮和參謀學院繼續深造。按陸軍部的規定,只有在這個學校畢業的軍官,才有可能升任高級指揮官。 利文沃思軍校教授的主要課程,是指揮官接受作戰任務後的職責。包括:對任務的說明,對敵情的分析,戰術選擇,制定方案,實施計劃及其講解、製圖,進行野外演習等等。此外,還有戰時動員、部隊調動、行軍、救援、供應、偵察、防衛措施、阻滯作戰、撤退、改變方向、追擊等等。課程繁瑣,要求嚴格,學員們只有拼命苦幹才能應付。由於學員精神壓力過重,學員隊曾發生過幾次自殺事件。 史迪威進西點軍校時是年歲最小的學員,現在他成了學校中年齡最大的學員。許是實際工作磨練了他,他認為不值得去拼命拿好成績,達到畢業水準就夠了。所以,他晚上照常是10點鐘睡覺,絕不像許多人那樣學習到深夜或淩晨。班上最用功的是西點軍校1915年級學員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畢業時他名列第一。史迪威畢業時,校長在他的成績簿上的批語是:「有常識和幽默感。」 法國參謀學院在西方軍界名聲最顯赫。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史迫威就嚮往去那裡學習,在利文沃思軍校學習期間,他又為此提出了申請。然而申請獲准之後,他得知有重返中國的機會,便毅然改變初衷而積極活動到中國去。儘管這次不是去北京公使館任武官,而是去駐天津的第15步兵團任營氏,他也十分高興。妻于威妮和孩子們更是喜出望外,好像中國是他們的故鄉。 史迪威急於要見到去中國的調令,三番五次發信詢問在陸軍部工作的同學惠普爾。惠普爾回信說:「你簡直是一個傑出的中國人,是擔任這個戰鬥部隊軍官的最合格的人選。」但史迪威仍不放心,又發電報去催。惠普爾回信寬慰他:「放心!別人得不到這個職位,那些背後有參議員支持的傢伙,誰都沒有你的條件合適。你要隨時準備出發。」果然,在學期結束前調令下達了。史迪威一家到卡梅爾度過暑假之後,於1926年8月20日再次乘坐陸軍運輸船前往中國。威妮和孩子們都有一種即將回家的心情。 到中國了!和1920年到中國一樣,是個秋高氣爽的季節,史迪威一家要在有英、美、法、日、俄、德、意、比、奧等九國租界的天津市住下來。 天津的外國租界不但最多,而且面積也最大,共占地23350.5畝,是清政府所轄天津城區面積的8倍。從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起,這裡就成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華北的立足點,控制了天津最好的地段以及鐵路與海河的交通要道。天津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是典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 美國陸軍第15步兵團的兵營,設在九國租界的中心,是些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前邊有一個練兵場,面積約三四千畝,相當於美國大城市的一個街區,通常稱為「美國大院」。大院裡除了營房外,還有軍人醫院、軍人俱樂部、娛樂廳等。娛樂廳裡每週上映三四部美國影片,展示美國的新潮流、新時尚。 史迪威從未到過天津,以為天津也是北京那樣富有中國古老文明色彩的城市。事實卻相反,這叫他非常失望。原來那些和北京一樣的街道、民房,早已在26年前被八國聯軍的炮火夷為平地了。代之而起的是些英國舊時代那種沉悶的西方式建築物,根本找不到北京那種四合院式的平房宅院。他無可奈何,只好住進英國租界賽馬路24號院裡一座備有笨重家具的三層樓房,全家人為此都不高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