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二一


  史迪威到職時,英國租界最大,占地6149畝,日本租界也很大,占地2150畝,美國於1860年攫取過130畝租界,後來併入了英國租界,而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卻把德國1900年攫取的4200畝租界的大部分據為己有。這本應是歸還中國的土地,如今卻成了美國的租界和兵營。

  天津的租界也和上海一樣,行政權不在中國手裡,由英國派出的印度錫克人當警察,管理租界的主要街道。史迪威到這裡時,以德皇凱撒·威廉命名的大街,已改為用美國總統命名的伍德羅·威爾遜大街。英國祖界叫維多利亞路,法國租界是法蘭西大街,意大利租界叫意大利街。九國租界嚴然是世界列強瓜分中國的縮影。

  駐九國租界中心的第15步兵團,是1900年為同「義和拳」作戰由菲律賓調來的,1900年辛亥革命後增兵至兩個營。第15團的另一個營仍留在菲律賓。在天津的兩個營約有50名軍官,800名士兵,比英法兩國的駐兵少一點,和日本駐屯軍人數相仿。

  第15團的代號是「勝任」,意思是有能力執行美國在華職責。在唐山,有該團的一個警備分隊『負責保衛奉(天)(北)京鐵路線上的修理所;在山海關有一個夏季訓練營地;還有一支由團裡當過騎兵的軍人組成的騎兵巡邏隊。全團都雇用中國「苦力」幹活。每個連的僕役頭都穿藍色布長衫,頭戴黑瓜皮帽。在美國兵進行野外練習時,苦力為軍官搭帳篷,進餐時在旁邊侍候,於各種體力活,甚至為官兵擦槍。美軍的日常生活很糜爛,士兵延期服役的人多,尋花問柳的多。駐華美軍司令卡斯特納將軍常對此大發脾氣。他向陸軍部報告說:這裡的女人、酒和毒品便宜得很,只要花幾美分就可以弄到。為了壓低兵營的性病發病率和死於非命,他要第15團在酒店、妓院晚間關門時,雇用中國的黃包車,免費把士兵拉回兵營。

  第15步兵團的軍官們穿軍裝而不帶武器時,大多手持團裡特製的馬鞭或輕便的短手杖,史迪威對此非常反感。無論在香港見到英國軍官手持此物,還是在歐洲戰場上見到法、英指揮官手持此物,他都立即無名火起,厭惡、咒駡這種淩駕常人之上的舉止。

  史迪威高興的是,這個團的軍官和上士值勤時都佩帶指揮刀,他以為這才像個軍官的樣子。還有,為了鼓勵團結和「團隊精神」,人們常常進行禮節性拜訪;每逢5月末的「陣亡將士紀念日」,要為在華陣亡將士掃墓,表示美國不會忘懷亡命海外的人。

  第15步兵團的職責,最初是保護北京公使館人員,系公使館的一個下屬單位,但指揮關係仍屬陸軍部。1922年,由於美國支持的直系軍閥吳佩孚在北京的統治地位較穩定,步兵團曾劃歸國務院管轄,接受的命令是避免和中國軍隊發生衝突,不介入中國爭端,不妨礙中國內政。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和史迪威相識的馮玉祥將軍聯合皖、奉兩系,打敗吳佩孚,率國民軍由河南北上,奪下京、津、保地區,發動了北京政變,推倒賄選總統曹錕,驅逐清帝博儀出紫禁城,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國事」。但就在此時,張作霖背棄與馮玉祥簽訂的擁孫北上主政、奉軍不進關的協議,勾結段祺瑞逼馮引退。於是,中國北方又處於新的激烈動盪中。

  這期間,第15步兵團的老團長已奉召回國,同史迪威相識的馬歇爾,帶著妻子莉莉和岳母到達天津。由於新團長尚未到任,團裡的軍務便由馬歇爾中校主持,名稱是團執行長。這是馬歇爾生平第一次統領一個團,而且上任伊始就面臨著危機和動亂。

  為了防範意外,便於軍事行動,馬歇爾在兵營裡組織學習基礎漢語口語。這對於軍官是強制性的,士兵則自願參加。馬歇爾和官兵們一起學習,而且達到了熟練程度。學習結束,進行了考試,合格者,佩帶的藍底袖章當中寫上一個紅色的「中」字。這個「中」字,一來是中國的字頭,二來表示合格者可起『」中堅」作用。

  馬歇爾陷入的嚴重「危機」,是不足800人的步兵團面臨10來萬敗兵的衝擊。當時,有消息說,吳佩孚的隊伍被趕出了北京,很快會到達天津,可能要搶佔鐵路、倉庫、車場和機車。第15步兵團奉命進入戒備狀態,任務是固守鐵路,一旦遭到敗兵騷擾時進行自衛,但盡可能不開槍。到11月末,10來萬敗軍果真湧來了,徒步的,騎馬的,騎騾子、毛驢的,混亂不堪。他們大都饑腸轆轆,衣衫襤樓,而且疲憊、驚恐、絕望、暴躁。他們雖無糧草,但槍支彈藥齊全,大有搶劫商民之勢。一些商民代表找到兵營,請美軍出兵保護,馬歇爾接受了請求。他派人從團的給養庫和城中的糧店收集起一批糧食,趕制熟食,然後派出部隊在天津郊外各要路口、車站、碼頭設崗,每處1名下士、5名士兵鎮守,外加一些中國人從旁協助,向敗兵們供應大餅、饅頭、米粥、熬白菜、茶水等,但隊伍必須把武器留下,作為交換條件。

  馬歇爾告訴下士們:「要講清楚,他們交槍,我們給飯,不交槍,就別想吃飯。」

  這樣一來,儘管在數量上中國兵和美國兵相差十分懸殊,但公平交易,合乎情理,加上美國兵的威儀和高傲自信的神氣,確實把敗兵們唬住了,沒有人再敢帶槍進城或進村了。

  1924年11月,皖系軍閥段棋瑞再次在北京執政,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緊接著上海發生了轟轟烈烈的「五卅」工人運動。香港25萬工人,為聲援上海「五卅」運動,開始了為時兩年多的大罷工。夏天,張作霖又要武力統一全國,奉軍沿津浦線直撲上海。日本由東北而華北不斷擴張勢力,第15步兵團的行動範圍在進一步縮小。有一天,奉軍12000人正開往市郊的美軍禁區,馬歇爾中校要李奇微上尉(後為美國四星上將,曾指揮美軍在朝鮮作戰)帶上必要的兵力出城,用「虛張聲勢」的辦法,向奉軍提出警告,但他囑咐,絕對不許開槍!李奇微鑒於有諸多限制,擔心去人多了會引出麻煩,所以只選了兩個精明強幹的士兵騎馬出城,尾隨奉軍,擺出監視其行蹤的架式,如此整整一天,終於使奉軍改變了行進方向,李奇微勝利而歸。

  由於步兵團處於這樣一種危險境地,前駐華美軍司令威廉·D·康納將軍回國前,曾向陸軍部建議:將第15步兵團調出中國。康納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工兵部隊的謀士之一。他提出這個建議,是對中國局勢進行了一番考察之後得出的結論。他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精神」正在增長,外國駐軍不撤走,只會引發這種精神持續增長;在軍閥混戰中,第15團好不容易才避免了捲進衝突,再繼續呆下去,是有害於美國利益的。撤離天津才是明智的。陸軍部同意他的看法,並及時同國務院和北京公使館討論了這個問題,但一直未能做出決定。因此,第15步兵團在天津又駐紮了長達12年之久,直到1938年平津完全被日軍佔領之後,才不得不撤離天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