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六四


  列￿格勒軍民在被封鎖中度過嚴冬,忍受一切艱難困苦,接受最嚴峻的考驗。他們頑強地戰鬥和工作,決心不惜犧牲一切堅持到底。直到1944年3月初,蘇軍開始勝利反擊,殲滅了列￿格勒周圍的納粹軍隊和芬蘭幫兇軍,才徹底結束了長達3年零1個月的列￿格勒保衛戰。

  1941年下半年蘇聯軍民堅守列￿格勒,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戰略意義。列￿格勒保衛戰,堅定了蘇聯人民抵抗德國法西斯的鬥志,鼓舞了他們的勝利信心。德軍攻佔列￿格勒的企圖被粉碎,蘇軍在這一方向上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和全部芬蘭軍隊,不但使希特勒「閃擊戰」計劃中重要的戰略任務未能完成,而且對蘇德戰場其它戰線的作戰進程產生了很大影響。當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對莫斯科發動秋季攻勢時,只能從北方集團軍群調去4個坦克師和兩個摩托化師參加戰鬥。

  列￿格勒軍民在蘇聯黨政領導下團結奮戰,是取得保衛戰勝利的重要條件。居民和軍隊一起在城市周圍構築防禦工事,建立由數道環形地帶組成的防禦體系。在列￿格勒周圍以及市內,一共挖了93英里防坦克壕、崖壁和斷崖處,設置了125英里鐵絲網,挖了7197條步兵班戰壕和389英里交通壕,修建了3000多個各種武器的火力點和掩蔽部。1941年7—8月份,每天都有數十萬居民參加構築防禦工事。城市居民是在被圍困的條件下軍隊補充兵員的主要來源。在被圍的第一個冬春,列￿格勒為部隊輸送了10萬多名新兵。

  在1941年7至9月,列￿格勒黨組織在市內組建了10個民兵師,其中7個後來改編為正規師;城市很多民用工業轉為軍工生產,在敵人狂轟濫炸和嚴密封鎖的情況下,1941年7月至年底,他們為前線製造了713輛坦克,480多輛裝甲車,58輛裝甲列車,1.3萬多門加農炮和迫擊炮,300多萬發炮彈和迫擊炮彈,8萬發火箭炮彈和炸彈。彈藥的產量,1941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長了9倍。

  為了援助這座被圍困的城市,蘇聯政府從9月開始,連續不斷地向列￿格勒調撥了大量生活和作戰所需的各種物資,9至12月共空運6700噸急需物資。

  11月下半月,德軍加強炮擊和轟炸,城市開始處於饑餓狀態,燃料很快用盡,列￿格勒的處境非常危急。從11月14日至28日,蘇軍總後勤部向列￿格勒空投了1200噸高熱量食品。蘇軍除組織空中運輸外,還在拉多加湖開闢了一條聯結列￿格勒和蘇聯後方地區的運輸線,結冰期間則在冰上開闢軍用汽車路。這條航線被蘇聯稱為「生命之路」。列￿格勒通過水上和冰上交通線運送戰鬥和生活所必需的供應品,撤走了需要撤離的居民以及工業設備等。在列￿格勒被封鎖的第一個冬天,「生命之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沿該線給列￿格勒運到36萬餘噸物資和6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運出約55萬人和3700輛車皮的工廠設備、文化珍品及其它資財。

  希特勒企圖攻佔列￿格勒以及用封鎖和饑餓來扼殺這座城市的計劃,就這樣被列￿格勒的英勇保衛者們徹底粉碎了。

  正是:
  英雄何懼敵千重,自有辦法退敵兵;
  森嚴壁壘禦敵寇,眾志成城納粹驚。

  若問德軍下一步如何行動及斯大林如何組織迎敵,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一章 嚴冬到來之前

  冰天雪地是嚴冬,敵我雙方奮力爭;
  統帥運籌制敵策,敵酋妄想克蘇京。

  基輔戰役蘇軍損失慘重,損兵折將達60余萬之眾。在希特勒看來,這是「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大戰役」。但是,儘管這個成就非同小可,他的一些將領對於它的戰略上的重大意義卻更加懷疑了。在中路,包克的沒有裝甲部隊的集團軍,在斯摩棱斯克東面不遠的傑斯納河一帶,兩個月來一直接兵不前。秋雨季節快來了,到時候蘇聯各地的道路將是一片泥濘。隨之而來的將是冰天雪地的嚴冬。斯大林正在加緊組織力量,準備利用嚴冬的有利時機,對德國法西斯強盜給以沉重的打擊。

  希特勒雖然在戰爭初期,先發制人,撈到不少便宜,處於主動進攻的有利地位。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發展,每前進一步,困難也就愈來愈多。德軍總參謀長8月11日在日記中寫道:「現在已經越發清楚,我們不僅低估了俄國巨人的經濟力量和運輸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低估了他們的軍事力量。

  我們最初計算敵人大約有200個師,現在已經察明番號的就有360個師。一旦十幾個師被殲滅,俄國人就又投入十幾個師。我軍戰線由於分佈太廣,顯得過於單薄。」倫斯德在戰後向盟軍提審人員直率供認:「在發動進攻後不久,我便發現以前所寫的關於俄國的一切都是滿紙胡話。」希特勒的坦克兵團司令古德裡安和勃魯門特裡特等人,在他們的報告中對初次碰到蘇聯T—34型坦克都表示驚訝不已。他們對T—34型坦克事前毫無所聞。這種坦克的裝甲很厚,德國的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被彈回來,坦克毫無損傷。勃魯門特裡特後來說,這種裝甲車的出現,標誌著後來所謂「坦克恐怖」的開始。

  戰爭開始以來,德國人在以空軍保護地面部隊和進行戰前偵察方面,一直佔有壓倒優勢,現在卻第一次不能用這種優勢佔便宜了。蘇聯的戰鬥機,儘管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在機場上遭到轟炸,在戰爭初期的戰鬥中也受到重大損失,但是,和那些新的師團一樣,仍然不斷出現,簡直說不上是從哪兒來的。還有,德軍進軍過於迅速,加上蘇聯沒有適宜的機場,德國空軍基地又距離太遠,使得德國空軍無法有效地掩護前線作戰。馮·克萊施特將軍後來報告說:「在好幾次挺進時,我的裝甲部隊由於沒有飛機掩護,遇到很大困難。」納粹頭目們對蘇聯還有一個估計上的錯誤。克萊施特說:「我們把勝利的希望主要寄託在入侵必然要使俄國發生政治混亂這種前途上……我們把過高的希望放在這樣的信念上:斯大林一旦遭到重大失敗,必然要被國內人民推翻。這種想法是元首和他的政治顧問們製造的。」

  由於納粹頭子和他的將領們之間對蘇聯的形勢認識不同,因此在德國最高統帥部中,曾發生一場戰略上的大爭論。結果是,希特勒不顧大多數高級將領的反對,作出了哈爾德認為已證明是「東線戰役中最大戰略上的錯誤」的決定。問題說來也簡單,但是卻極關重要。這就是包克所率領的實力最強,也是迄今為止德國三路大軍中成就最大的中央集團軍,是從7月16日已經到達的斯摩棱斯克向前推進200英里,拿下莫斯科呢,還是仍然按照希特勒指令中規定的計劃行事,以北部和南路兩翼為主攻?換句話說,是以莫斯科還是以列￿格勒和烏克蘭作為最後目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