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
四六 |
|
德國法西斯大舉進攻波蘭後,蘇聯為了防止戰火東延,從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建立了一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東方戰線」,而其第一步就是出兵波蘭佔領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蘇軍開人波蘭,加速了波蘭的滅亡。蘇聯在東方戰線建立過程中暴露了大國沙文主義,傷害了西鄰小國的民族感情,從而易為法西斯德國所利用,把它們拉上反蘇的軌道。同時,蘇聯為了本身的防務,恃強併吞鄰國領土,並獲得德國法西斯的支持,也有損於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聲譽,從而增加了英法美等國的疑慮和反感,不利於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誠然,蘇聯推行東方戰線政策有其特定歷史背景,當時蘇聯正面臨強敵壓境的危險局勢。然而,即使為了確保蘇聯的安全,防禦德國法西斯的侵略,也決不能吞併別國的領土。尊重所有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關係的基本原則。任何國家,決不能藉口本國的安全和防務的需要,藉口不同意鄰國的內外政策或藉口鄰國受到第三國的侵略和威脅,而強行佔領別國的領土或迫使其改組政府。 當時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種種反應。 東歐的看法認為,希特勒原來打算不僅要佔領波蘭,而且要往東南插到巴爾幹,還可能要往東北插向波羅的海各國,盡可能地深入,把利沃夫城當作納粹烏克蘭的首府。德國人的戰略表明了這一點,因為在粉粹了波蘭前線以後,德國人並沒有停下來收拾波蘭戰場,而是橫掃波蘭向前進軍,朝東南到利沃夫,朝東北到維爾那。據說,羅馬尼亞的「鐵衛隊」曾經計劃舉行廣泛的暴動,以迎接德國軍隊的到來。德國軍隊接近時,卡利奈斯庫首相就被刺殺了。靠近波蘭邊境的一個羅馬尼亞城市確實爆發了暴動,然而一看到河對岸是蘇聯軍隊而非德國軍隊時,暴動就消沉下去了。 據9月28日《紐約時報》的電訊說,倫敦方面認為,「蘇聯人的行動已經阻止了希特勒對於羅馬尼亞所抱的野心。」9月27日,美聯社從東歐發出的一條電訊說:「對蘇聯的尊敬已經大大增加了;毫無疑問,農民們寧願要蘇聯人而不要德國人呆在他們的邊界上。」從那個時候起,蘇聯利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給予的喘息機會,不僅準備了防禦,而且也通過戰爭以外的一切措施來阻擋德國人滲入東歐各國。希特勒後來在他對蘇聯的宣戰書中透露了這」一點,並且極為憤恨地列舉了蘇聯人阻擋他的那些行動。 斯大林的頭一個措施是通過締結一些同盟、的辦法沿著蘇聯的西部邊境建立一條很寬的緩衝地帶。在把20年前波蘭違背國際聯盟的意旨而奪走的立陶宛故都維爾那交還給立陶宛,從而打下了友好往來的基礎以後、莫斯科邀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派遣它們的外交部長到莫斯科去討論締結一項同盟的問題。他們分別來到莫斯科並且在文件上簽了字。到1939年10月10日,離蘇聯人把軍隊開進波蘭還不到一個月,他們已經同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結成了軍事同盟,而這三個國家,過去曾經是敵軍人侵的大道。原來是彼得大帝建造的一系列強固的海軍基地,就這樣歸於蘇聯的控制之下。 雖然大多數美國報紙譴責這種行動,但是著名專欄作家李普曼卻抓到了問題的所在,他說:「一天比一天更加清楚,蘇聯正在建立一片從波羅的海一直伸展到黑海的巨大的防禦地區。」隨之而來的是戲劇性地把50萬日耳曼人從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驅逐出境。希特勒的宣戰書中表明瞭他對這件事多麼切齒痛恨。他說:「遠比50萬為多的男女被迫離鄉背井。對這一切,我保持了緘默,因為我當時不得不如此。」這並不是一個心滿意足的勝利者所說的話。波羅的海日耳曼人是那些波羅的海國家中的上層,其中有一些人兒世紀來一直都是食采邑的貴族。 在俄國革命時;就是這些人把德國軍隊引進來推翻當地紅色政權的。驅逐了他們,也就驅散了對蘇聯最危險的歐洲方面的第五縱隊。 希特勒看到:蘇聯作為一個中立國家乃是他走向世界霸權的直接障礙。 在互不侵犯條約存在的22個月裡,蘇聯已經三次阻止了納粹的前進。蘇聯進軍波蘭把希特勒的東進阻滯了一年。蘇聯進軍比薩拉比亞牽制了希特勒對英國的入侵。莫斯科在巴爾幹和波羅的海地區的強權政治,把希特勒拖住在達達尼爾海峽。 希特勒看到:蘇聯中立的孤掌對他的阻礙,要比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希臘、南斯拉夫、英國等整個歐洲的武裝部隊加在一起對他的阻礙大得多。因此,他回轉頭來,用法西斯最強大、最野蠻的進攻打擊蘇聯。 正是: 硝煙滾滾天下亂,霧氣騰騰罩地暗; 如意算盤遭破產,惱羞成怒兵戟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五章 暴風雨前夜 助暴為虐招禍患,波蘭疆土變顏色; 英法宣戰實觀戰,不堪一擊遭大難。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侵入波蘭領土。英法兩國政府由於擔心德國法西斯軍隊進而入侵法英兩國及其殖民地,便對德國宣戰。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 曾經宣佈保障波蘭的安全和唆使波蘭拒絕蘇聯援助的英法兩國政府,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給波蘭以實際軍事支援,更沒有對希特勒侵略軍採取重大軍事行動。它們仍然沒有放棄把戰場推向蘇聯的企圖。英國、法國和美國的反動勢力一個勁地慫恿蘇聯的鄰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參加反對蘇聯的戰爭。但是,這一陰謀遭到了失敗。根據蘇聯同這些國家達成的協議,蘇聯軍隊已進入它們境內。蘇聯軍隊掩護著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西部邊界,這些國家的安全因而有了保障。 在保障南波羅的海地區不受突然襲擊之後,斯大林就指示外交部開始同把著北方門戶的芬蘭進行接觸。雖然芬蘭的獨立是俄國革命的「贈品」,然而芬蘭卻是波羅的海各國中最敵視蘇聯的。早年的民主芬蘭已被推翻了,前沙皇將軍曼納海姆侯爵在德皇軍隊的支持下推翻了芬蘭民主政權。芬蘭已成為反蘇國際行動的一個前進基地。芬蘭統治集團已同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反動勢力達成幕後交易。在它們的參預下,芬蘭政府不斷加強進攻蘇聯的軍事設施——曼納林防線和亞蘭群島等地。與此同時,希特勒還幫助修建了一個可容納2000架飛機的軍用機場,而當時芬蘭只有150架飛機,顯然這是根據某大國的軍事意圖而修建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