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四七


  斯大林知道,上述情況表明芬蘭是不會歡迎同莫斯科締結同盟的。但芬蘭當時的對外貿易由於英德戰爭封閉了波羅的海而遭到破壞。為經濟蕭條所襲擾的芬蘭要求同蘇聯貿易,並且想要利用列￿格勒——摩爾曼斯克鐵路來外通世界。然而,當莫斯科1939年10月5日邀請芬蘭派遣全權代表討論「未決問題」時,其後果是出乎意料的。芬蘭政府在答覆之前先宣佈了局部動員,派遣了大批武裝部隊到邊境去,關閉了股票交易所,要求婦女兒童撤離首都赫爾辛基,並向美國呼籲給予「道義支持」。蘇聯報紙對於這種「有意製造的驚慌」表示了譏諷和不快。

  芬蘭代表團於10月11抵達莫斯科。蘇聯人締結同盟的提議由於芬蘭人不願意而放棄了。隨後他們又提議交換領土以保障列￿格勒的安全。他們要求把邊界後移,使列￿格勒處於大炮射程之外,並要求把一些屏障海道的小島讓給蘇聯。他們提出以同樣富庶、只是戰略意義較小而面積大兩倍的領土交換。

  蘇聯還要求,把漢哥或者處於通向列￿格勒的狹長水道芬蘭灣人口處的其他一個地點,租給蘇聯30年作為海軍基地。芬蘭的卡詹德爾總統廣播了一項聲明,認為這些條件並不影響芬蘭的主權完整;討價還價進行了一個月,莫斯科願意付出更多的代價,芬蘭在領土交換中將得到差不多三與一之比的便宜;漢哥基地的租讓期將不是30年,而是到英德戰爭結束就可連同全部設施交還芬蘭。許多芬蘭人當時都在吹噓他們的外交代表所要做成的「漂亮生意」。然而,芬蘭的談判代表突然中斷了會談。莫斯科認為,芬蘭內閣是在西方想要「轉變戰爭方向」的勢力的秘密壓力下這樣做的。

  所以,在11月末芬蘭越境開炮並殺死紅軍士兵時,莫斯科就提出強烈抗議;芬蘭對抗議置之不理,蘇軍就在1939年11月30日開人芬蘭。芬蘭隨即宣戰並呼籲外援。國際聯盟指責蘇聯「侵略」,將它開除。蘇芬戰爭使蘇聯失去了更多的朋友。蘇聯人認為,「這是為了保衛列￿格勒而打的一次先發制人的戰爭」。

  由於蘇聯軍隊採取了堅決行動,芬蘭請求請和。

  1940年3月12日兩國締結了和約。但是,倫敦和巴黎曾竭力阻撓那次簽字。法國總理達拉第告訴芬蘭說,一支英、法遠征軍已經整裝待命,準備前往救援。張伯倫和達拉第壓迫瑞典同意讓這支遠征軍過境赴芬,雖然這將使瑞典也捲入戰爭。3月10日,張伯倫告訴下院說,他正在考慮打破瑞典的中立和迫使芬蘭戰爭繼續下去的辦法。

  3月11日《紐約時報》駐倫敦記者報道說:「倫敦盛傳將發生具有更廣闊的戰線的戰爭,也許是對俄國的戰爭。」但是,這種謠傳來得太晚了。由於瑞典堅持了中立以及曼納海姆將軍低估了蘇聯的兵力,「轉變戰爭方向」使之成為全世界聯合反蘇大戰的企圖失敗了。曼納海姆曾經告訴英法盟國,他在5月之前不需要援助;而張伯倫原期望到那時就可以迫使瑞典同意軍隊過境。芬蘭人和英國人做夢都想不到,曼納海姆防線在冬季進攻中就被突破了。在曼納海姆預定援軍到來之前兩個月,芬蘭人就求和了,蘇芬戰爭就此結束。

  在和約條款中,蘇聯人取得了曼納海姆防線和漢哥海軍基地,從而在陸地和海洋上保衛了通向列￿格勒的通道。這樣,當希特勒從蹂躪西歐轉向東方的時候,從波羅的海岸的漢哥,直到黑海岸的多瑙河口,這一跨越歐洲的綿長的緩衝地帶已經完成了。這對鞏固列￿格勒和摩爾曼斯克的安全,改善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方艦隊的戰略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

  蘇芬武裝衝突之後,斯大林決心就實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對紅軍的人事制度以及戰略戰術進行徹底的改革。朱可夫後來稱1940年為「大轉變的一年」。軍官的地位和權威提高了。將軍和其他軍官以及軍士的軍銜都得到了恢復。由於「大清洗」的緣故,在這次戰爭中,感到訓練有素的軍官極其缺乏,所以開設了軍官集訓班。在大清洗中被判刑的4000多名軍官被召了回來,其中包括羅科索夫斯基、羅特米斯特羅夫和托爾布欣,後來他們都成了蘇聯的元帥。對軍事條令做了修改,強調的重點放在指揮和紀律上。

  在這些激動不安的日子裡,斯大林除了放手提拔具有現代軍事科學知識的中下級軍官外,還著手精心選擇他的最高級軍事指揮員。從保衛察裡津戰役那時起,伏羅希洛夫就一直是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屬￿革命傳統派,但在芬蘭戰爭中已顯示出他還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940年5月8日,鐵木辛哥取代了他的國防人民委員的職務。斯大林把伏羅希洛夫安排在別的職位上,因為他是一個受人愛戴、赤膽忠心的人。猛打猛衝的騎兵司令布瓊尼未能掌握現代戰爭,但他和伏羅希洛夫一樣仍然受到重用。

  沙波什尼科夫則屬￿另一類。

  1903年他在沙皇軍隊裡當軍官,1910年在總參謀部學院畢業。他思路廣闊,有一個敏銳的分析頭腦。在二十年代裡他寫了《軍隊的頭腦》一書,以及其他有關軍事編制和戰略的基本讀物。他謙虛寬厚,紀律嚴明。斯大林提拔他負責總參謀部的工作。後來他健康不佳,但仍保留了他的副國防人民委員的職務,井主管軍事工程和防禦工事。

  1941年2月1日,朱可夫就任總參謀長,他在沙皇軍隊中是一名軍士,是在實戰中成長起來的指揮官。1939年他在中蒙邊界的哈勒欣河一帶,指揮幾個裝甲師,戰績顯赫,殲滅日軍5萬多人。他機智、英勇、果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愧為蘇聯傑出的野戰統帥。他和斯大林的關係有時激烈緊張,但他們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

  提出由朱可夫任總參謀長的,顯然是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然而,當斯大林把朱可夫召到他的辦公室,並扼要地宣佈說政治局決定任命他為總參謀長時,朱可夫卻大吃一驚。他爭辯說,他是個野戰軍軍官,毫無參謀工作經驗。斯大林聽取了他的申辯後簡練地重複道:「政治局已經決定任命你了。」他把重音放在「決定」兩個字上。當朱可夫明白任何反對都無濟於事時,他說:「好吧,如果發現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總參謀長時,我將請求再回部隊。」

  幾個星期以後,鐵木辛哥告訴朱可夫,斯大林曾詢句他在新的崗位上工作得如何,並且要他親自去向斯大林彙報。朱可夫忐忑不安。「他可能會向我問些什麼呢?」「什麼都問,」鐵木辛哥答道,並補充說,「可是你要記住,他不願聽冗長的報告。你給我講上幾個小時的事,你得在十分鐘內給他講完。」「十分鐘內我能對他講些什麼呢?這些全是嚴肅的問題,是要認真考慮的……」「你要告訴他的大部分情況他都知道,」鐵木辛哥說,「因此你就集中講講關鍵問題吧。」斯大林是個事必躬親的領導者,對大事尤為注意,凡有關加強武裝部隊的各項工作,從挑選高級軍官到實現機械化的計劃,特別是採用T一34式坦克和新式火箭炮(喀秋莎)等,斯大林都沒有依靠政治局、總軍事委員會或其他機構的正式會議。他重視直接的個人接觸和有關方面負責人提供的第一手材料。他在孔策沃的別墅裡,經常同鐵木辛哥、朱可夫、伏羅希洛夫、麥赫利斯等人討論到深夜。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朱可夫隨身帶了一份準備彙報的問題清單,應邀來到斯大林的別墅。鐵木辛哥元帥和庫利克元帥早已在那裡。在場的還有幾位政治局委員。斯大林同他打過招呼之後,隨即問道:「你見過火箭炮喀秋莎沒有?」「只聽說過,但沒有見到。」「哦,那你應當同鐵木辛哥、庫利克和阿博連科夫去靶場看一看火箭炮射擊。現在就請你向我們談談總參謀部的工作吧。」朱可夫把向人民委員報告過的東西簡要地重述了一遍,然後說,鑒於複雜的軍事和政治形勢,必須採取緊急措施,及時克服西部邊境防禦和軍隊中存在的缺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