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七六 |
|
我們一向是朋友,而現在,我們面對著一個共同的敵人。」第三封電報是發給他的親密朋友、羅斯福的顧問哈裡·霍普金斯的。在丘吉爾最困難的時刻,是霍普金斯冒著生命危險隻身飛往戰火紛飛的倫敦,溝通了丘吉爾和羅斯福的聯繫,並在他的促進之下,美國的軍援源源不斷地送到英倫三島。如今,丘吉爾是懷著驚喜的感恩心情來發這封電報的。他寫道:「在這歷史性的時刻,非常想念你。」 丘吉爾辦完這些事情之後,他想到床上休息一會兒,但一反常規,說什麼也睡不著,許多問題縈聚在他的腦海裡。他自言自語地說,「沒有一個美國人會認為我是不對的,如果我宣佈說,有了美國在我們這一邊,這對我說來是最高興的事。我不能預言事件的發展如何。我並不擅自以為已經精確地衡量過日本的武力,但是現在,就在這個時刻,我知道美國已經完全和拼命到底地投入了這場戰爭。因此,我們最終將贏得勝利!」的確丘吉爾自任首相以來,日子是不好過的,他經過敦刻爾克的大撤退;經過法蘭西的崩潰;經過奧蘭的那次可怕的插曲;經過希特勒入侵的威脅,當時除了空軍和海軍以外,英國幾乎成了一個沒有武裝的國家;經過那潛艇戰的生死搏鬥——險些輸掉的第一次大西洋戰役。 但經過17個月的孤單奮戰,如今局面已經大為改觀了。英國不僅和具有強大武裝力量的蘇聯結成了盟友,現在又加上了美國,這是丘吉爾所盼之不得的。他想,只要三國同心戮力,生死與共,就具有兩倍甚至三倍於他們敵人的力量。儘管前面還有許多災難和無法估量的損失與艱苦,但是對於戰爭的結局已不再有什麼疑慮了。 儘管大局如此,但還有不少人對美國的力量估計不足。有些人說,美國是軟弱的。有些人說,他們永遠是不團結的。他們將在遠處閒逛。他們將永遠不會與人揪做一團。他們永遠經不起流血犧牲。他們的民主政治和定期選舉制度,將使他們的戰爭努力癱瘓。他們在敵友的眼中,都將不過是地平線上的一個模糊的斑點。但是,丘吉爾卻對這個國家充滿信心,他曾經研究過戰到最後一寸地的南北戰爭,美國人的熱血曾經在他的血管中流動。他想起了30多年前愛德華·格雷對他講過的一句活:「美國好像是一隻巨大的鍋爐,一經在它下面生起火來,它就能夠產生無窮的力量。」丘吉爾越想越對反法西斯前景感到樂觀而且富於希望。因此,當他去睡覺的時候,「心中充滿了並且洋溢著感情與感想,所以睡了一個得到拯救而心懷感激的人所睡的覺。」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12月8日,英國戰時內閣立即授權對日本宣戰。 由於艾登已經啟程赴莫斯科,丘吉爾故而直接負責外交部事務。他簽發了這樣一個照會送交日本大使: 「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于10月7日晚獲悉日本武裝部隊未於事前以宣戰方式或以宣戰為條件的最後通碟方式發出警告,即企圖在馬來亞海岸登陸,並轟炸新加坡與香港。 「鑒於這類無端侵略的粗暴行動公然違反國際法,特別是違反了日本與聯合王國均系訂約國的有關開始敵對行動的第三次海牙條約第一款的規定,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派駐東京大使,已經奉到訓令以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名義通知日本帝國政府,兩國之間存在著戰爭狀態。」議會在下午3點鐘開會,儘管發出通知的時間短促而議會大廳卻坐滿了人。按照英國憲法,國王根據閣員們的意見而宣戰,因而使國會面對著既成事實。這樣英國就在美國國會能夠採取行動以前就對日本宣戰。荷蘭王國政府也宣戰了。丘吉爾在發言時說: 「最重要的就是不應當低估了我們在此間,或在美國不得不遇到的那些新發生的危險的嚴重性。敵人已經大膽地進攻,這可能由於輕率而起,但是也可能由於自信其實力。英語世界和我們的英勇的俄羅斯同盟國正在受到的這種考驗,肯定地將是艱苦的,特別是在這開始的時候,並且可能是長期的,但是當我們環視這個世界的陰暗景象時,我們卻沒有理由去懷疑我們的事業的正義性,或者懷疑我們的實力和意志力是否將足以支持這個事業。」「我們這邊至少擁有地球上4/5的人口。我們對於他們的安全和他們的未來是負有責任的。」丘吉爾說,「在過去,我們有過一道閃爍的光;在目前,我們有了一道發著火焰的光;在將來,就會有一道照耀全部陸地與海洋的光。」這些事情辦完之後,丘吉爾決定馬上前往美國與羅斯福會晤,以便兩國領導人深入討論當前世界反法西斯局勢和英美兩國聯合作戰問題。丘吉爾這一計劃征得內閣同意後就上書國王請求批准成行。他在給國王的信上寫道: 「在我的思想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信念,認為那是我的職責,即應當毫不遲延地訪問華盛頓,只要此事為羅斯福所贊同,而我相信他會贊同的。關於英美防務與攻勢的全部計劃必須根據現實情況予以商定。我們也必須目意,勿讓我們從美國獲得的那部分軍人和其他援助受到大於恐怕是無法避免的損失。 當我在華盛頓時,艾登先生將在莫斯科,這樣三大盟國間的一些重大問題當可更易於解決。」日本愉襲珍珠港成功之後,隨即加快了對東南亞的進攻。按照東條的要求,日本南方軍的作戰計劃主要是摧毀美、英、荷在東南亞的主要基地,強佔菲律賓、關島、香港、英屬馬來亞、緬甸、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西裡伯斯、俾斯麥群島、荷屬帝汶等重要地區。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南方軍主力包括11個師團和兩個飛行集團。海軍出動了第二艦隊、第三艦隊、南遣艦隊和第十一航空艦隊。陸海軍航空隊的第二線飛機共700架左右。總共約40萬人。 12月8日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同時對泰國、馬來亞、菲律賓、關島、威克島、吉爾伯特群島以及香港發動了進攻。關島於12月10日被日軍佔領,美軍330人全部投降,同一天,日軍還佔領了吉爾伯特群島中的馬金島和托拉華島。威克島上的美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擊沉日艦二艘。12月16日,進攻珍珠港返航的一部分日本艦隻前去增援,到12月22日,美軍被迫投降。 守衛香港的英軍吹噓說,他們至少能守六個月,但到12月25日就投降了。 馬來亞戰役是日軍侵佔南洋各地的最重要戰役之一。擔任陸上作戰的是山下奉文指揮的第二十五軍,由四個師團組成。海軍專門建立了馬來亞作戰艦隊。馬來亞在航海、經濟和戰略上都有重要的意義,是英帝國主義侵略亞洲各國和爭霸東方的重要據點。所以英國先後調集陸軍10萬人來保衛馬來亞,司令是帕西瓦爾中將。英國海軍以新加坡為基地。12月2日,3.5萬噸的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卻敵」號抵達新加坡,組成了新的遠東艦隊,司令是菲利普斯海軍中將。英國政府想以此顯示威力,試圖阻止日本南進。然而,日本侵略者早就包藏禍心,蓄謀已久,決不是兩艘戰艦所能阻擋得住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