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三二


  「看到這個不可容忍的挑釁……我決定把蘇台德日耳曼問題加以徹底的、一勞永逸的解決。5月28日,我命令:在10月2日以前做好對這個國家採取軍事行動的準備;立即加速擴大我們在西線的防禦工事。」消滅捷克斯洛伐克,攫取它的領土與人民,使之歸屬第三帝國,這就是希特勒的目的。但他的軍事顧問們並不全都和他?樣信心十足。德國的將軍們不相信法國和英國會對「元首」的挑戰表示屈服,因為他們考慮到協約國的實力除空軍外仍然比德國強大得多。要擊敗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突破或包抄波希米亞防線,就必須出動整整35個師。德國參謀部的將領告訴希特勒,要考慮到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是有效率的,而且擁有最新式的武器和裝備。「西牆」或稱「齊格菲防線」雖然已經構築好了野戰工事,但距全部完成還很遠。

  而在進攻捷克斯洛伐克時,德國只能抽出5個正規師和8個後備師來保護西線,以防禦可能動員100個師的法國軍隊的進攻。將領們聽到要冒這個危險,不禁大吃一驚。而如果能再等幾年,德國軍隊是可以重佔優勢的。由於協約國的和平主義和軟弱性,使德國在實行徵兵、進佔萊因地區和強奪奧地利這幾件事中,證明了希特勒的政治判斷非常正確,然而德國最高統帥部卻不能相信希特勒的虛張聲勢的恫嚇,會獲得第四次成功。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希特勒深信只有他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在6月18日宣佈了向捷克斯洛伐克發動進攻的最後命令。在這中間,他曾經一再向那些感到焦慮的將領們保證:「只有在我堅信法國一定正像我們重占萊因非軍事區以及侵佔奧地利時那樣不會進軍,因而英國也不致於進行干預,我才決定進攻捷克斯洛伐克。」儘管有了奧地利的先例,法國和英國的領導人仍然沒有憬悟到這一點。

  由於他們政治上短視,懼怕戰爭和戰後可能爆發的布爾什維克革命,仇視當時的社會主義蘇聯,所以準備把捷克斯洛代克奉送給希特勒,作為推動德國法西斯向東反蘇的禮物。

  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本來訂有同盟條約,當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時,法國有義務給予援助。可是,一紙條約從來不能保證帝國主義者說話算數。達拉第政府雖然口頭上多次聲明恪守對捷的條約義務,背後卻同張伯倫搞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勾當。1938年4月底,達拉第前往英國與張伯倫磋商。張伯倫對達拉第說,英國是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作戰的,勸法國也這樣做。張伯倫和達拉第說什麼希特勒的全部要求只不過是要為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同胞「申張正義」而已。張伯倫說:「希特勒要求的是民族自決,而不是征服。」英法會談後,法國通過外交途徑密告希特勒,法國盡力擺脫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條約義務。英法表示,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會卷人軍事衝突。

  事實上,當春天一天比一天暖和起來的時候,英國和法國政府就開始對捷政府施加壓力,要它給予蘇台德日耳曼人以範圍極廣的讓步。5月3日,德國新任駐倫敦大使赫伯特·馮·狄克森向柏林報告說,哈利法克斯勳爵曾告訴他,英國政府不久將在布拉格採取一項步驟,其目的在於勸說捷總統貝奈斯對蘇台德日耳曼人表示最大限度的和解。四天以後,德國公使向柏林報告說,駐布拉格的英、法公使就在5月7日採取了這一外交步驟,敦促捷政府「盡最大限度」來滿足蘇台德人的要求。希特勒和外長裡賓特洛甫看到英法政府如此熱心幫助,甚為高興。

  為了加速這一出賣工作的進行,8月3日,張伯倫又派倫西曼勳爵,帶著一項奇怪的使命到捷克斯洛伐克去充當蘇台德危機的「調解人」。所謂調解只不過是個騙局。從倫西曼到達捷克斯洛伐克的當天晚上以及此後幾天的活動看,捷克斯洛伐克人完全知道倫西曼是張伯倫派來為把蘇台德區轉交希特勒而鋪平道路的。這是一個卑鄙的外交花招。

  現在,1938年的夏天已經幾乎過去了。倫西曼風塵僕僕地往返于蘇台德區和布拉格之間。對蘇台德日耳曼人的友好姿態越來越多,對捷克斯洛代克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蘇台德人要什麼,就要捷政府給什麼。倫西曼扮演的為泛日耳曼主義服務的角色,納粹頭目是很欣賞的。他們非常瞭解倫西曼使命的真正意義。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活動家費林格指出,倫西曼的使命是,「遮蓋英國公民的眼睛,使之看不到蘇台德區被割讓的情況,蘇台德區的命運預先在倫敦就決定了。」當倫西曼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拼命施加壓力時,希特勒便以戰爭相威脅。在8月裡,德國動員數十萬軍隊參加軍事演習,德國飛機經常到捷克斯洛伐克領空騷擾。8月23日,希特勒還到基爾灣檢閱德國的海軍演習,並邀請外國駐德武官參觀,以炫耀武力。9月10日,戈林在紐倫堡納粹黨大會上發表了一篇好戰演說。他說:「歐羅巴的一塊小小的地方在折磨著全人類……

  這個可憐的侏儒般的民族(指捷克人),在壓迫著一個文明的民族,站在他們背後的是莫斯科和猶太鬼。」當時的形勢正是:希特勒,如癲如狂;侵捷克,劍拔彎張。

  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英國首相張伯倫卻被希特勒的威脅嚇破了膽。9月13日當天晚上11點,他急電納粹頭子希特勒,願前赴柏林屈尊求見。電報說,「鑒於局勢日益嚴重,我提議立即前來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辦法。

  我提議乘飛機前來,並且準備在明天啟程。請賜告你最早能在什麼時候接見我,並請賜告會面地點。盼儘早賜複為感。」就這樣,這位掌握著大英帝國命運的人,這位已經是69歲高齡而且又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的人,不顧丘吉爾等人的勸阻,居然肯降尊紆貴,不憚作七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到德國最偏遠的伯希特斯加登,去向希特勒央求,這真使納粹頭子喜出望外,「啊,我的天哪!」希特勒在看到張伯倫的電報時這樣叫了起來。

  張伯倫的飛機是9月15日中午在慕尼黑機場著陸的,然後他乘火車前往伯希特斯加登。正在這時,德國所有的電臺都轉播漢萊因要求蘇台德區歸併德國的聲明。這是張伯倫下飛機後聽到的頭條新聞。這顯然是有計劃地讓他在會晤希特勒之前就知道這件事。納粹頭子十分肯定:張伯倫此次前來,等於進一步保證,英國和法國將如他一貫認為的那樣,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干涉。張伯倫一到,希特勒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他沒有到伯希特斯加登火車站去迎接,而是在伯格霍夫高高的臺階上等候他的貴賓,故意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大國元首的架子。

  希特勒對張伯倫如此瞭解並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長期的觀察和調查研究基礎上的。張伯倫是英國保守黨的領袖,1937年5月上臺執政。他出身于伯明翰的大資本家,是大軍人製造商的董事,死硬的反蘇反共分子,而巨是一個「軟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戰爭。他一上臺就全面推行綏靖政策,姑息侵略。這正適合法西斯國家的願望和需要。德國駐英大使寫道:「張伯倫政府是戰後英國歷屆內閣中第一個把謀求對德妥協作為自己政綱中最重大事項的政府。」

  張伯倫上臺不久,同年11月中,就派遣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勳爵去德國拜見希特勒,舉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會談。希特勒答應在六年內不會認真提出歸還殖民地的問題,哈利法克斯則表示:不反對德國在中歐擴張,但德國必須避免公開使用武力。他還代表張伯倫恭維德國是「西方反布爾什維克的屏障」,暗示德國可向東歐方向進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