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英國海軍轉戰近東的目的,正是為了打擊德國在這一地區的活動,奪取加利波利,進入馬爾馬拉海,佔領兩個海峽。割斷土耳其與德、奧的交通,迫使土耳其退出戰爭,並溝通與俄國的聯繫。1915年1月,實施這一作戰計劃的機會來到了。在土耳其公開加入德國一方作戰後,俄國陸軍總司令尼古拉維奇大公拜會英國軍事領導人,請求英國在近東地區採取行動,把對高加索俄軍造成很大壓力的土耳其軍隊引開。倫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最後,做出了發動達達尼爾戰役的重大決定。按照丘吉爾的意圖,這個戰役不僅要迫使土耳其退出戰爭,而且還要迫使德國同協約國媾和。丘吉爾想,馬爾馬拉海將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地方,他要在贏得這次勝利中起主導作用。 1915年1月13日,丘吉爾在由重要大臣、元帥和海軍上將組成的戰時委員會上,說明了自己的作戰方案。除了財政大臣勞合·喬治外,所有戰時委貝會成員都同意海軍大臣的意見。會議決定委託海軍部組織海軍遠征軍,準備在二月份轟炸並佔領加利波利半島,具體目標是君士坦丁堡。以這次會議為開端,暴露出英國軍隊渙散、混亂,陸、海軍的軍事家之間互不協調的弱點。這些弱點在後來的軍事行動中都表現出來了。 英國內閣和戰時委員會雖然作出了由海、陸軍協同發動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決定,但是英國陸軍遲遲不動。丘吉爾等不及了,他求取榮譽心切,並且不願意同其他任何人分享。1月19日,沒等陸軍到達,艦隊就單獨開始攻打達達尼爾海峽地區的土耳其要塞。最初十天,戰役進展得很順利,外圍要塞很快被摧毀。出乎意料的是,土耳其抵抗得很頑強,艦隊無法向前推進。2月19日《泰晤士報》登出一篇社論,誇大奪取海峽對戰勝德國的意義,造成一種心理氣氛堵住政府的退路。 3月18日,丘吉爾再次下令攻打達達尼爾海峽。軍艦猛烈地轟擊土耳其要塞,壓得對方幾乎無法還擊。眼看勝利在握。但是,當軍艦繼續向前行駛時突然觸雷,有三艘大軍艦沉沒,其他四艘失去了戰鬥力。在幾分鐘之內,強攻海峽的軍隊損失近半。從此海峽上的海戰再也打不響了。 從海軍艦艇停止炮擊土耳其要塞,到陸軍參戰,已經過去了五個星期。 在這期間,土耳其人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加利波利半島的防禦。德國人也看出英國人的意圖,所以盡一切可能幫助土耳其人。指揮土耳其軍隊和領導半島要塞的是德國馮·贊德爾斯將軍。半島地形峭壁重疊,也有利於半島的防禦,所有這些都給英國陸軍的進攻帶來了困難。但是,儘管如此,如果攻佔半島的戰役計劃事先準備充分,海、陸軍協調一致,緊密配合,英國人是十之八九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保守黨報刊利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失敗,對丘吉爾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力求把他趕出內閣。 當時,《晨郵報》刊登了一組文章,標題是:《不求甚解的怪人》、《不求甚解的海軍將領》、《反對專家的政治家》、《丘吉爾其人太多》。保守黨領袖鮑納·勞還發表聲明說:「如果丘吉爾不辭職,保守黨人拒絕參加聯合政府,拒絕支持阿斯奎斯領導的內閣。」當時國內局勢和下院的力量對比,已對自由黨人是一個嚴重威脅。經過反復協商,只好免除了丘吉爾海軍大臣的職務和戰時委員會成員的資格,在聯合政府中只給他保留了一個不管部大臣的名義。 「不管大臣」是個報酬可觀而又不須付出任何勞動的清閒職務。按照勞合·喬治的說法,「這種職務通常是為新閣員或年老體弱、德高望重的政治家準備的。」丘吉爾實際上被兔職了,並且失去了左右政府的可能性。勞合·喬治寫道:「由於建立聯合政府,丘吉爾好像從一個大副被貶到甲板上,只幹點雜活兒。」 對丘吉爾來說,最大的打擊是失去了參加領導戰爭的機會。他對此十分沮喪。當時丘吉爾對李德爾勳爵說:「我是一個沒有發展的人。」李德爾指出:「你才40歲,不可能沒有發展,你有非凡的能力。」丘吉爾回答說:「從各方面來說,我都是一個不能再有發展的人了,但我感興趣的是戰爭,是打敗德國人。我有過很高的地位……有過傑出人物才能擔任的高薪職位,這一切都變成了泡影,可我正是為了這一切才活著的啊!」丘吉爾喪失了直接領導戰爭的權力,但仍繼續宣傳把攻佔海峽的戰役進行到底。他堅信,那兒是「通往勝利的捷徑」。但是政府知道,情況並非如此。政府這時正在設法從因為聽信丘吉爾而掉進去的那個泥坑裡拔出腿來。 將軍們主張撤退。現在已經不是威望問題,威望已無法挽回,迫切需要的是估量當前可能遭受的損失。1915年11月終於決定全部撤出加利波利半島。 在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的失利戰役中,協約國總共投入了近50萬兵力。其中英國官兵陣亡、被俘、下落不明或死于疾病的達4.3萬人,若把送到後方的病號包括在內,英國的損失達4.7萬人。 按照英國的慣例,為了查清政府或機關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失策和錯誤,一般要專門成立一個皇家委員會。1916年議會建立了調查達達尼爾戰役情況的委員會。委員會嚴格按照法律來評論某些國務活動家和軍事家的行動。委員會認為,首相、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應對達達尼爾戰役的失敗負主要責任;還認為丘吉爾的任何錯誤行動都構不成罪行,因為他總是同自己的海軍顧問協商行事的,而且總的戰役計劃又是經過內閣和戰時委員會批准的。 委員會依據正式法律作出的結論是公正的。但是,丘吉爾在下院的政敵卻攻擊說,達達尼爾戰役的主要責任在丘吉爾。如果丘吉爾不向政府提出這一主張並千方百計地說服政府、陸軍和海軍領導人同意進行這一戰役,無疑這一戰役是打不起來的。由於丘吉爾的戰役計劃遭到失敗,人員和物資蒙受重大損失,使得英國威信掃地。這一切給丘吉爾精神上和政治上帶來相當大的打擊,對他長期產生不良影響。 英軍從加利波利半島撤退以後,丘吉爾沒有理由繼續參加戰時委貝會。 他在政府中的職務並沒有賦予他這個權力。因此,當戰時委員會改為戰時內閣時,丘吉爾就被排除在外。這就是說,他實際上是一位享有高薪待遇但不起作用的官員。這種處境使性格活躍的丘吉爾無法忍受。而他想在政府中得到一個能夠參與指導戰爭的職位,已毫無希望。保守黨人把丘吉爾孤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丘吉爾做出了一項驚人的決定。 正是:海濤滾滾遮天暗,狼煙騰騰罩地昏;戰爭失利處境厄,大臣遭貶心難忍。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