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一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丘吉爾還在他的顧問費希爾將軍的協助下,對英國海軍進行了兩項重大改革。他們把軍艦上的13.5英寸口徑炮,換上了15英寸口徑炮。由於戰爭迫近,演練和試驗這種新型武器的時間不多,所以確定採用這種武器需要有異乎尋常的決心,並要對在軍艦上使用這種武器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負完全責任。實際上設計者的計算是正確的,一切進行得很順利。

  後來,丘吉爾和費希爾又決定把軍艦燒煤改為燒石油。使用石油燃料能提高軍艦的速度和機動性,會給英國海軍帶來很大的優勢。可是出現了一個問題,從哪兒獲得新的燃料呢?英國煤炭過剩,國內根本沒有石油。丘吉爾決定設法從伊朗弄到石油,為此建立了英國——伊朗石油公司,英國付給伊朗一筆數目不大的款子,取得在伊朗的勘探、開採和加工石油的壟斷權。公司的大多數股份都歸英國政府所有。丘吉爾採取的措施明顯地加強了英國海軍的戰爭準備,隨著戰爭的日益臨近,這一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在20世紀,海洋霸權是帝國主義世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帝國主義爭霸的炮火燃遍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候,在海上也展開了激烈的爭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主要是英德兩國進行海上爭鬥。其他國家海軍都是防禦性的。

  如法國海軍主要任務是保衛協約國地中海的航道,俄國海軍則守衛波羅的海和黑海,奧匈的艦隊是維護本國在亞得里亞海沿岸港口。

  英國以「海上霸王」自居。它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大戰開始時,英國擁有無畏艦30艘,戰列巡洋艦11艘,戰列艦38艘,巡洋艦113艘,驅逐艦229艘,炮艇、魚雷艇68艘,潛艇84艘,總噸位約200多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海軍力量。

  1914年大戰開始時,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二位。它擁有無畏艦20艘,戰列巡洋艦7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53艘,驅逐艦140艘,炮艇、魚雷艇55艘,潛艇31艘,總噸位約107萬多噸。它的艦隊主力集中在赫爾果蘭島、基爾和成廉港。在波羅的海上,俄國海軍建設計劃尚未完成,德國有一支強大的「公海艦隊」,因而德國在這裡佔有優勢。大戰開始時,德國在地中海有兩艘軍艦,一艘叫「蓋本」號,一艘叫「布勒斯勞」號。這是德國最先進的戰鬥巡洋艦。它們伺機攔截英、法商船,威脅協約國海上交通。後來在英、法出動大量艦隻追擊下,這兩艘軍艦被迫逃往黑海,駛向君士坦丁堡,加入土耳其艦隊。

  1914年8月4日深夜,英國海軍根據丘吉爾大臣的命令駛入北海,進入作戰狀態。當時,英國在海上總的戰略意圖是:一、切斷德奧海上通道,並擊沉其海外一切船舶,力圖保持制海權;二、護送赴法的英國遠征軍和戰略物資;三、保證通向海外各殖民地的航線和本島沿岸的安全。此外,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依仗自己居於優勢的艦隊,欲完成這樣一個海上作戰計劃:攻取波康和其他德國島嶼作為艦隊的基地;控制赫爾果蘭海域,然後進攻基爾運河,徹底殲滅德國艦隊。如果這個計劃實現,英國艦隊便可進入波羅的海,配合俄國海軍,在高柏林100海裡以內的地方登陸,並且可以爭取丹麥參加聯軍對德作戰。

  德國估計到,英國將運用強大的艦隊對德進行海上封鎖,因此計劃在英國通向德國的重要海道上佈雷,並運用潛水艇作戰,以水面艦隻小規模的進攻來配合,這樣逐漸削弱英國海軍力量,力求儘快達到與英國海軍力量的平衡。然後,在海上總體戰中消滅英國海軍。海戰初期,德國艦隊在安的列斯群島水域、印度洋和太平洋上展開了巡洋艦戰役,打擊協約國分散各海域的艦隊和運送軍火物資的商船,使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受到了沉重打擊。

  這一度引起了英國海軍指揮部的驚恐。

  在太平洋上,德奧共有八艘巡洋艦,都停泊在中國的青島。大戰爆發後,德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馮·比士為了避開英、日艦隊的鋒芒,尋找戰機,便率其中五艘悄悄駛出青島,到南美洲一帶活動。1914年11月1日,這支艦隊在智利科隆尼爾海面遇到了由英國查理·克拉多克指揮的一支弱小艦隊。黃昏時分,雙方展開戰鬥。英主力艦「好望角」號被德艦擊沉,克拉多克與艦上1400多官兵一起葬身海底。另一艘英艦「蒙默斯」號也相繼沉沒。其餘兩艘見勢不妙,倉皇逃遁。

  這次戰鬥使英國甚為震驚。丘吉爾決心報復。他隨即派遣海軍少將多夫頓·史特梯率領七艘戰艦前往甫大西洋。這支艦隊於12月7日抵達阿根廷附近的福克蘭島,與逃回來的兩艘英艦會合。這時,英方通過電臺偵察到德國艦隊的行蹤。12月8日,當德國艦隊一心追趕逃敵的時候,遭到了埋伏在福克蘭島附近的英國艦隊的伏擊。德方本以為自己佔優勢,正想猛攻,不料,英艦愈來愈多,方知中計,但為時已晚。經過激烈戰鬥,德國「格尼森諾」號、「沙爾霍斯特」號、「來比錫」號以及「紐倫堡」號被擊沉,只有「德累斯頓」號逃脫。德國艦隊司令馮·比士和他的艦隊同歸於盡。經過1914年至1916年的海上角逐,德國在外海的巡洋艦隊便銷聲匿跡了。從此,「大洋上面安靜了,德國的海戰旗不再飄揚了」。

  在勝利的鼓舞下,丘吉爾決心在歐洲附近的北海海域與敵人進行決戰,力圖一舉殲滅德國海軍的主力。1914年8月28日,英德主力艦隊在北海赫爾果蘭島進行了首次海戰。這天早晨,天氣晴朗,海水如鏡,英海軍艦隊分四隊,從西北、正東和西南三個方向駛向赫爾果蘭島。赫爾果蘭島離德國本土僅30海裡,是基爾運河的咽喉。德國把基爾運河作為自己的海軍根據地,在赫爾果蘭島上佈置了364門大炮,以守衛自己的海上門戶。

  德國海軍依仗島上的火力,出動一小隊驅逐艦和數艘巡洋艦應戰。英國潛艇和驅逐艦向西北方向以假退為誘餌,使德艦中計,雙方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艦隊在該島西部展開激戰。英艦隊畏懼島上的大炮,未敢深入而撤退。此後,德艦隊發現英國只有潛艇和驅逐艦在附近活動,便誤認為英主力艦已遠去,就大膽出擊。英艦隊主力聞訊趕到。此時,面對占絕對優勢的英國艦隊,德艦隊因退路已被阻隔而不得不迎擊,投入這場毫無勝利希望的戰鬥。經過數小時的海上激戰後,德巡洋艦「美因茲」號、「科隆」號和「阿利阿德尼」號被擊沉。「斯恃拉斯堡」號受重創,還有一艘驅逐艦被擊沉。德國艦隊受到重大損失。

  1915年1月24日,英德海軍在北海的多格灘水域又進行了一次海戰。

  這次德國海軍出動重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一艘,還有一個驅逐艦分隊,來報福克蘭島海戰失敗之仇。德國擴大了赫爾果蘭北面的水雷區域,然後以潛艇繞開,企圖誘使英艦隊進入水雷區域。但英國艦隊偵察到了德國艦隊的行動計劃,避開水雷區繞道前進。雙方交戰於多格灘海域。這次海戰結果,英國艦隊仍佔優勢,以德國失敗而告結束。德艦「蒲留歇」號沉沒,「散得利茲」號、「毛奇」號和「特弗令格」號受創。同時,英艦「獅」號也受重創。

  英海軍雖在北海經過兩次海戰,但戰鬥規模不大,丘吉爾的進攻計劃仍未如期實現,於是在北海轉為對德國封鎖。到1915年初,海戰的中心移到了近東。帝國主義交戰雙方都極力爭奪近東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君士坦丁堡。

  德國企圖通過德、土聯盟,在經濟上、政治上向波斯滲透,打擊英國在中東的地位,威脅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同時阻擋俄國和英國、法國的聯繫。所以,德國一心想把君土坦丁堡變為向中近東擴張的橋頭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