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尼米茲 | 上頁 下頁
一四


  休斯向與會代表聲稱,美國準備報廢30艘主力艦(其中15艘業已建成、15艘正在建造,總噸位達845、740噸),評論家們事後風趣地說,加上英、日被籲請報廢的艦隻,休斯等於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內,「擊沉」了66艘戰列艦和巡洋艦。這個數字比全世界的海軍上將在幾個世紀內擊毀的軍艦還要多。

  休斯的大膽動議,使各國外交官和美國很多海軍將領為之震驚。這次會議,一般人都看作是美國外交上的勝利,而許多海軍軍官則認為這是美國海軍的災難。有些人站在美國海軍興衰的角度指出,此舉影響了美國海軍的現代化進程。一些新設計的艦種被迫下馬了。

  國會撥給海軍的經費難以維持海上艦隊的正常運作。海軍軍官們把時間都花在辦公室裡了,即使出海,也受到燃料的嚴格限制。提倡節約走到了極端的程度。一位歷史學家舉例說,艦上有一個青年軍官竟建議夜航時不開夜航燈,連碰撞的危險都可以置於不顧。事實上,這種「節約」是毫無價值的。一位高級軍官對此極為痛心,他說:「在那種情況下,鉛筆頭磨得比刀劍還要鋒利,許多人忘記了戰爭正在臨近。」

  一些海軍官員為此另謀他就。尼米茲則全然不為所動,他摒棄各種消極因素的干擾,潛心研究海戰史中的戰鬥編隊問題,他饒有興趣地撰寫有關日德蘭海戰的論文。日德蘭海戰發生於1916年,英國皇家海軍250艘艦艇組成的艦隊同德國遠洋艦隊在北海進行了一場大海戰。英國付出了較德國更重的代價,但使制海權沒有旁落。

  英德雙方艦隊各出動百艘以上的艦隻進行一次海戰,在以往海戰史中是絕無僅有的。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約翰·傑利科將軍艦隊的複雜編隊及所帶來的指揮上的特殊問題,引起了尼米茲和眾多學者的高度重視。傑利科將軍的編隊,僅戰列艦就分為6路縱隊。戰列艦隊形的前面是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縱隊,長達20海裡。調動這個陣式的艦隻,需要複雜的指揮和一整套信號規定。而把戰列艦展開成一路縱隊投入戰鬥,則需要準確掌握好時間和方位。一位軍官講述日德蘭海戰中展開隊形的情況時說:「像那樣調動艦隻,水兵們過去連做夢都沒有想到過。」

  但是,像這樣龐大的配有幾個支援梯隊的長方形隊形,由於四面延伸,要變成縱隊隊形相當麻煩,這也是日德蘭海戰英艦損失巨大的一個原因。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經過眾多學者的反復研究,終於使難以處理的編隊問題找到了合理的答案。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方案的主要設計者,是尼米茲在海軍軍事學院和海軍軍官學院的同班同學羅斯科·C·麥克福爾海軍中校,而尼米茲則是該方案的主要倡導者和推行者。麥克福爾的方案即是名噪一時的「環形編隊方案」,即把擔任護衛任務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圍繞戰列艦擺成向心的若干環形隊形。這種擺法的好處在於,便於集中防空火力,並能在一個信號指揮下統一行動,從而可以有效地改變整個隊形的前進方向。實踐證明,這種編隊的艦隻易於展開成縱隊,且相對節省時間。尼米茲對此評價道:「環形隊形非常機動,給我們的印象很深。」

  尼米茲確認了這種編隊的有效性,並積極進行推廣說服工作,甚至說服自己的上司。當時一些高級指揮官不喜歡讓他們的戰列艦在隊形包圍之中孤零零地行進。所幸的是,尼米茲得到了極為賞識他的羅比森將軍的支持。羅比森認為,這種隊形容易變化,機動性強,易於掌握。為了避免潛艇襲擊,整個艦隊可以迅速駛向相反的航向或向一側機動。只要與基準艦保持一定的方位和距離,整個艦隊就可以一起行動。在展開成一字戰鬥隊形時,一艘指定的戰列艦帶頭離開環形編隊,巡洋艦和驅逐艦就能向編隊的兩端機動。羅比森命令尼米茲和其他部屬多次進行環形編隊實驗,取得了大量的收穫。

  環形編隊的主要缺點是,難以保存編隊位置。除了在基準艦正前方、後方或橫向的艦隻外,保持編隊隊形是一項艱巨而又花費時間的任務,不僅需要經常變換航向,而且還要經常變換航速。當時還沒有雷達,在夜間無法保持環形編隊的陣位。

  尼米茲沒有氣餒,他開始思考將航空母艦和艦隊編在一起的問題。他用「蘭利」號航空母艦在環形編隊中做試驗,結果很令人滿意。尼米茲日後談到:「我認為那時的戰術演習,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航空母艦的航空兵大隊以及以後派生出來的各種特混艦隊的航行隊形奠定了基礎。」

  日德蘭海戰期間,有時相互敵對的艦隻會在高速行駛中迎頭相撞。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發生,同時躲過魚雷的襲擊,並保持同敵交火的能力,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比較準確的偵察和及時的報告能力,以及比輕巡洋艦瞭望鏡看得更遠的設備。為此,英國皇家艦隊得出的結論是:發展能運載飛機的航空母艦。此觀點在美國海軍高層人士中引起了廣泛震動和激烈爭論。一些軍官認為飛機只能執行偵察和測報彈著點的任務,而具有遠見的軍官則預感到,航空母艦將在海上作戰中執行更為廣泛的任務。

  尼米茲所在的海軍學院院長威廉·西姆斯海軍少將儘管來自于戰列艦,卻是主張發展航空母艦的重要官員之一。早在快速航空母艦特遣部隊出現之前20年,他就在學院的圖上作業中把航空母艦的兵力計算在內。他認為,航空母艦艦載飛機的攻擊半徑遠遠超過戰列艦的炮火射程。在海戰中兩隻相隔數千里,彼此看不到對方的軍艦,只能用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去進行攻擊和反攻擊,而戰列艦的防空和防水下襲擊的問題卻很複雜,而且難以解決。因此,他斷定:戰列艦已經過時,戰列艦的傳統任務將被航空母艦所取代。未來戰爭中,配備有航空母艦的艦隊將以自己的飛機轟炸和飛機投放魚雷的方式將敵艦一掃而光。

  1921年6月21日,空軍準將比利·米切爾率7架雙引擎轟炸機編隊進行轟炸戰艦的試驗。轟炸目標是日德蘭海戰中的倖存者,德國老式無畏戰艦「奧斯特弗裡斯蘭德」號。這個2.25萬噸的龐然大物被拖到弗吉尼亞角的海面上。試驗時,每架轟炸機都攜帶大批特製的Z000磅炸彈,第一枚炸彈在艦旁爆炸,接著是5枚炸彈連續爆炸,有的直接命中,有的貼近艦身爆炸,無畏式戰艦先是艦首翹起,然後緩緩地傾覆沉沒。據說,幾個海軍軍官目睹此悲壯場面,不禁熱淚盈眶。

  儘管一些官員認為試驗缺乏現實性,因為目標艦位置固定,又無防空能力、但人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郎航空母艦連同它的艦載飛機不僅是進行偵察的優越工具,而且是進攻戰中的攻堅武器。

  1921年8月10日,美國建立了內戰以來第一個航空局。航空局把根據華盛頓條約準備報廢的3.3萬噸的戰鬥巡洋艦「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改裝成航空母艦,並於1927年編入現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