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四七


  不僅如此,曼施坦因還把第11軍團中所能動用的炮兵、工兵和高射炮兵,都完全撥給擔任主攻任務的第54軍。此外,又命令第50步兵師從後方位置上前進,用在第二階段攻克依雄地峽的戰鬥。把第39山地軍用在第三波,攻克這兩個地峽之後,掃蕩整個克裡米亞。克裡米亞南部的山地,正好合這個山地軍的口味。

  突入這兩道防線之後,就迅速投入摩托化單位奇襲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為此,第54軍突前攻擊時,党衛軍「希特勒生活標準師」就應該隨後跟進。

  第11軍團的東面防禦,將由第22師和羅馬尼亞第3軍團擔當,為此,曼施坦因特地把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杜米特裡斯庫將軍找來,向他交待了任務。

  由於補給上的困難,第54軍對皮裡柯普地峽的攻擊一直拖到9月24日才完成。東面的壓力減輕之後,正在潰退的蘇軍果然停止了撤退,沿聶泊河灣一線構築了陣地。從東面抽回德軍第39山地軍之後,曼施坦因命令留下的德軍部隊與羅馬尼亞第3軍團混合編組,以求使冒險程度減少到最低限度。南部的羅馬尼亞騎兵軍被併入了德軍第30軍中,而在北部的德軍第170步兵師,皆併入羅馬尼亞軍中,以加強羅馬尼亞的山地部隊。。

  9月24日上午,曼施坦因命令第54軍開始進攻皮裡克普地峽,雖然動用了軍團的全部火炮轟擊蘇軍防線,但主攻的德軍第45步兵師和第73步兵師還是頗為艱苦,他們要在驕陽的照耀下越過鹽質的草原,上面無水也無掩蔽。蘇軍已經把地峽變成了一個縱深達10英里的堅強防禦體系,每一條塹壕每一個堡壘都寸土必爭。

  經過巨大的傷亡,第54軍於兩天之後佔領了皮裡柯普地峽,又經過了三天的苦戰,肅清了這一地區內的其他蘇軍,沖入了比較開闊的地區。蘇軍退到了依雄地峽。德軍俘虜了約1萬名蘇軍、112輛坦克和135門火炮,德軍也蒙受了相當大的損失。而前面依雄地峽依然阻塞在那裡。

  曼施坦因的原定計劃,是準備在這個時候把德軍山地軍和党衛軍投入戰鬥。但9月26日,蘇軍用兩個新的軍團——第18和第9軍團,共轄12個師,向德軍第11軍團的東側防禦正面發起了反攻。德軍的第30軍還能抵擋一陣,但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防禦地區卻被突破,蘇軍在這裡撕開了一個寬10英里的缺口,該部兵力損失大半。曼施坦因只好讓本已經調走的德軍第39山地軍再調轉頭來,以穩定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防線。不久,曼施坦因又失去了唯一可用的快速部隊,統帥部命令將党衛軍的那個摩托化師調給第1裝甲兵團,以便參加攻擊羅斯托夫。因此曼施坦因無法擴張在地峽上的戰果。

  為了指揮兩個方面的戰鬥,第11軍團司令部於9月21日在羅格斯克大草原中的阿斯卡尼亞設立了一個戰術性指揮所,那裡原來是一個德國人的農莊,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集體農場,所有的建築物都已經殘破不堪,蘇軍在撤退時把石油倒在堆積如山的小麥上面,縱火焚燒,大火燒了幾個星期之久。

  德軍前線的情況日趨嚴重,曼施坦因不得不於9月29日把他的指揮部前移,這樣可以預防下級部隊指揮部過早地向後移動,影響前線部隊的士氣。在那時,他阻止了羅馬尼亞指揮官的後退。第39山地軍也向突入羅馬尼亞陣地的蘇軍發動了反擊,穩住了這裡的陣地。

  由於蘇軍把主要兵力用在了牽制第11軍團進攻克裡米亞上,10月1日,克萊斯特將軍的第1裝甲兵團在聶泊羅彼托夫斯克的渡口,突破了蘇軍聶3AM防線的北翼。現在曼施坦因正面的壓力開始減輕。10月1日,德軍第30軍和羅馬尼亞第3軍團也開始轉入攻勢,他們與第1裝甲兵團的合作,用了幾天的時間包圍和殲滅了蘇軍的大部,俘虜蘇軍6.5萬人,坦克125輛,火炮500多門。

  這次會戰之後,第11軍團的第49山地軍和党衛軍摩托化師正式調到了德軍第1裝甲兵團。曼施坦因只好使用剩下的兩個軍實施對克裡米亞的進攻。其中,第30軍下轄第22、第72和第170等3個步兵師;第54軍下轄第46、第73和第53等3個步兵師。

  羅馬尼亞第3軍團也回歸其元首安東尼斯庫元帥指揮,負責黑海和艾左夫海的防禦。通過曼施坦因與安東尼斯庫的交涉,他同意把一個羅馬尼亞山地軍(下轄1個騎兵旅和1個山地旅)交給曼施坦因指揮,隨隊進入克裡米亞。

  元首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一再來電催促第11軍團把兩個軍其中的一個軍越過刻赤海峽進攻庫班半島。曼施坦因回復元首,說元首可能對蘇軍目前的實力和守衛克裡米亞半島的決心認識不夠。他告訴元首,蘇軍甚至會放棄敖德薩而為這一半島苦戰到底。只要蘇軍在克裡米亞還有一個支撐點,那麼第11軍團就不能安然地將其中的一個軍按照統帥部的意圖,通過刻赤運到庫班去。於是,曼施坦因趁機要求元首希特勒再給第11軍團增加一個軍。希特勒答應了這一要求,幾個星期之內,德軍第42軍、第132和第24步兵師調來歸第11軍團指揮。

  擺在曼施坦因眼前的問題還是如何打開依雄地峽。雙方軍隊的數量上,防守的蘇軍享有優勢。第11軍團只有6個師,而蘇軍則有8個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自從10月16日起,蘇軍又撤出了敖德薩——直到目前為止,羅馬尼亞第4軍團還在那裡久攻不克——並把守軍從海上送往克裡米亞增援。雖然德國空軍宣稱已經炸沉了3·2萬噸的蘇軍運輸船只,可從敖德薩撤出的蘇軍運輸船隊,依然源源不斷地把援軍送過來。

  曼施坦因手中所握的唯一優勢是德軍炮兵,其素質要明顯高於蘇軍,能夠對於攻擊中的步兵給予有效的支援。但蘇軍的海岸防禦炮,卻可以從克裡米亞西北岸和「懶海」南岸轟擊德軍,德軍的炮火無法摧毀他們。此外,蘇軍有充足的裝甲兵力可供反攻之用,而德軍卻一輛坦克也沒有。只有裝甲突擊炮來支援步兵。

  尤其是曼施坦因還不能使用奇襲,這是他慣用的戰術,來減輕德軍士兵的傷亡。蘇軍等在德軍的必經之路上,憑藉構築良好的野戰防禦工事,沒有側擊的可能,只能沿著中間為狹窄的湖沼隔開的地帶作純粹的正面攻擊。

  由於攻擊地域狹窄,第11軍團開始只投入了第53軍的三個師,第30軍只好等取得了進展之後,有了空間,方能插入。

  依雄地峽中的鹽質草原,平坦得像鍋底一樣,上面幾乎沒有一株植物可供德軍士兵作掩護之用。制空權也在蘇軍的控制之下,紅軍的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對地面上任何看得見的德軍目標,都不斷地加以俯衝攻擊。不僅是前線步兵和野戰炮兵必須挖掘工事,戰鬥地區後方的車輛和馬匹都要挖掘工事以避免攻擊。德軍的高射炮都不敢還擊,否則就有立即被炸毀的可能。直到攻勢的最後階段,德軍調來了戰鬥機群來協助陸軍作戰之後,蘇聯空軍才算是有所顧忌——那也只是在白天,在夜間德國戰鬥機是愛莫能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